杨刚,1945年摄于美国纽约
杨百朋,北京神龙国际旅行社董事长,文革时期曾在高干子弟云集的北京四中读高中。他在北岛等主编的《暴风雨的记忆:1965-1970年的北京四中》一书中,也写下了自己的“红色记忆”。文章中他提到了自己家族的一些人和事。
文章写道:我们“家族庞大,各种人物都有。从前清到民国,不乏显赫人物。从老人们的谈话中,好像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这些民国大总统都能和我们家扯上关系”。当然,家族中也有在中共里边当上高干的。这个人就是“我的姑婆,就是我爷爷的妹妹”,她曾是周恩来的主要秘书,还主管过《人民日报》。
对于这位没见过的姑婆,杨百朋的印象来自于家人的描述:“听我姑姑说,这位姑婆曾给他们新华社的全体人员做过报告,讲话精确干练,滔滔不绝,在台上还一支接一支抽烟。五十年代这位姑婆自杀了,可能是对五十年代后期党内政治生活气氛失望。‘因为是自杀,追悼会的场面不够大’,我奶奶这样说。”
杨百朋这位自杀的姑婆叫杨刚,中共建政初期曾为周恩来办公室主任秘书,级别为副部级,她也是办公室多名工作人员中唯一的副部级秘书,周恩来让她主管对外宣传。后来她调到《人民日报》任副总编辑。1957年10月7日早晨,她被人发现死于她在北京煤渣胡同的人民日报社宿舍内,她是吞服大量安眠药而死的。她为何选择走上了不归路?
才女误入歧途加入中共
1905年出生的杨刚,原名杨季徽、杨缤,祖籍湖北沔阳,其祖父杨东禄是乡间秀才,行医卖字养家糊口,未及三十岁便抛下妻子和两个幼子,即6岁的杨介康、3岁的杨会康离世。在舅家的帮助下,杨家兄弟求学读书,杨介康中了1892年的进士,当上了广东省的地方官;杨会康则由武昌守备做起,历任江西道台、湖北省财政厅、政务厅厅长等。杨会康即是杨刚的父亲。
在杨刚眼中,父亲脾气暴躁、固执,母亲心地善良、为人忠厚、慷慨大方、见义勇为,因此,杨刚继承了父亲暴躁执著和母亲坚毅果敢的性格。
据大陆2008年第九期《文史精华》的文章“红色才女杨刚的一生”介绍,5岁时,杨刚进入家塾,开始读“四书五经”以及学习商务印书馆出的新式教科书及地理。其自传中提到他们“每天要念上十八个小时的书,中间没有休息,只有夏天才准许我们中间回家一趟,洗澡和喝绿豆粥”。
1922年,杨刚进入江西南昌美国美以美会创办的葆灵女子学校学习,随即改名杨缤,并以“贞白”为笔名开始写作。在此期间,她接受了共产革命思想,并热衷于革命。1927年,国民党“清党”后,共产革命失败,此时的杨刚也从葆灵女校毕业了,因成绩优异,免试直接进入北平燕京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
1928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杨刚加入了中共,并积极参加中共组织的抗议北洋政府的学生活动。期间,她还参加了左翼文艺运动,和谢冰莹、潘训(潘漠华)、孙席珍等作家共同发起成立了北方“左联”。与此同时,她也收获了与虔诚的基督教徒、美国女教授包贵思的友谊。
“退党”插曲
1932年秋,杨刚从燕京大学毕业,随即与北京大学经济系学生郑侃结婚。毕业前夕,她因与中共党组织负责人发生口角,竟导致退党(1938年重新入党),这是她“政治生涯中的一个小插曲”。关于这件事,她在一份自传中有过详细的说明:大学毕业那年秋天,杨刚的同班党员都已经离开学校,党小组由一位性格古板、工作方法生硬的山东同志负责。那时,杨刚病后身体虚弱,需要时时躺下休息,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于是向那位山东同志请假。这位山东籍负责人没有答应,批评她“怠工”。杨刚说:“你们说我怠工,我就算了。我不能工作,我退党!”这就是她“退党”的细节,而这或许是让她后来走上绝路的一个原因。
写作实为中共宣传
1932年底,结婚不久的杨刚到了上海,并于次年春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还结识了替中共宣传的美国左翼作家史沫特莱。1933年,杨刚重返北平,参与编译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活的中国》,其中还包括她创作的短篇小说《日记拾遗》(《肉刑》)。其后,杨刚夫妇参加了由顾颉刚教授主持的《大众知识》杂志的编辑工作,发表创作及评论。
抗战爆发后,杨刚于1939年夏天抵达香港,接替萧乾出任《大公报》“文艺”副刊主编。杨刚利用报纸,继续替中共宣传,按照官方的说法就是她“坚守着这块相对独立的阵地,与革命人民同呼吸,团结进步的、革命的作家,以可能的方式同反动派作斗争”。而其在此期间创作的散文、小说、诗歌,同样摆脱不了这个主旨,即反对国民党,替中共宣传。
在香港期间,杨刚还大力在文化名人中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并与许地山、乔冠华等人一起,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理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杨刚等偷渡惠州,进入东江游击区,后又到达桂林,继续主编《大公报》的“文艺”副刊,开展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
1943年,杨刚辗转到达重庆,仍然主编《大公报》的“文艺”副刊,其才干受到了中共高官周恩来的器重,杨接受了周下达的以编辑和记者的身份,与美国驻华使馆人员和美国记者联系的工作。很显然,这是中共利用英语精通、具有个人魅力的杨刚来进行对外统战。同年,在国民党福建中央银行工作的郑侃死于日军的轰炸。
悲痛中,杨刚被中共派往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并兼《大公报》驻美特派员。在留美前,她把女儿郑光迪送到了延安。在留美期间,她根据中共的指示,一方面写了一系列美国通讯刊登在重庆、上海的报刊上,另一方面向美国知识界进行宣传,并参与中共留美党员工作组的领导工作。
抗战胜利后,杨刚又撰文批评美国政府支持国民党政府。她给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的谴责信,现在就存放在美国独立城杜鲁门图书馆“战后对华政策”的档案中。
1948年9月,杨刚从美国回到香港,担任《大公报》社评委员。秉承中共的指示,她不断向当时的总经理胡政之与总编辑王芸生做工作,使他们最终走向了反蒋拥共的立场。听了杨刚的话,投奔中共的王芸生在文革中也惨遭批斗。
随后,杨刚抵达中共占领区,后随军南下进入上海,担任接管上海《大公报》的军代表。
成为周恩来秘书丢失日记被调离
中共建政后,杨刚在外交部政策研究委员会担任主任秘书。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杨刚转任周恩来办公室主任秘书,忙于各种机要事宜。也是在这一年,她丢失了一本日记。
中共《党史博览》2014年12期刊登作者黎辛题为《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杨刚为什么自杀》一文透露,1950年10月,杨刚丢了一个重要的笔记本,里面有些中共的机密,为此她压力很大,向周恩来请求处分。周恩来说,笔记本不会丢到远处,会找到的。原来,捡到笔记本的人把它交给了周恩来,周已经看过。
笔记本内不仅有中共党内机密,还有杨刚与美国新闻处驻中国的负责人费正清的亲密交往经历,特别是还有她和费正清联系的方式,而这时美国与中国并无外交关系。
周恩来将上述情况告诉了中央组织部部长安子文,要他与杨刚谈话,并随后将她调到《人民日报》当副总编辑主管国际宣传。虽是平调,一切待遇不变,但是杨刚非常难过。她知道,这是对她不信任了。
尽管如此,杨刚到了人民日报社后,依旧贯彻中共的指示,宣传中共的对外政策和对国际事务的看法。然而,在其到报社工作不到一年,杨刚因车祸造成严重的脑震荡,因疗效不佳,一直未能恢复正常。此后改为主管《人民日报》的文艺宣传。
自杀之谜
1957年10月7日,杨刚自杀离世,年仅52岁,唯一的女儿郑光迪还在苏联留学。关于其自杀的原因,现在依旧是个谜,但我们不能回避当时中共掀起的打倒知识分子的“反右运动”。
与其它单位一样,1957年5月6日,人民日报社成立了“整风领导小组”,成员共7人:邓拓、胡绩伟、杨刚、王揖、黄操良、陈浚、萧风。杨刚名列第三把手。进入6月,“整风”转为反右,原整风领导小组即转变为“反右领导小组”,还加上了新来的总编辑吴冷西。
黎辛的文章称,杨刚自杀的前一天,刚刚参加了批判丁玲、陈企霞的“反党集团”大会。大会的主题是批丁玲等人早年的“历史错误”,场面惨烈。这个事件或许成为杨刚结束生命的最后一击。
安子文在谈到相关情况时说,肯定是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周扬通知杨刚参加了会议,“他可能想扩大战果。”那种场面,使杨刚感到她可能也要像丁玲那样被批斗,尤其是她还有过退党的插曲,所以自杀了。
另据共识网2014年3月3日发表的裴毅然撰写的题为《红色才女杨刚自杀之谜》一文,杨刚自杀原因至今为谜,共有三说:一是病因说;二是丢本说;三是政治说。
作者认为,杨刚自杀有深刻复杂的政治原因。病情因素并不大,可以排除。“丢本说”或为一因,但决非主因。“政治说”之所以不被接受或长期被回避,是一旦承认岂非否定了“反右运动”。
文章谈到,1928年,杨刚在燕京大学加入中共。燕京大学毕业后的一段时期,杨刚曾脱离中共党组织。1937年“七七事变”后,杨刚重新入党。自杀前两天,杨刚出席了“丁陈反党集团”批判大会,目睹对丁玲“历史错误”的批判,她当然会想到自己当年的脱党。
《人民日报》编辑叶遥也曾在《炎黄春秋》2006年第12期发表的文章中质疑,难道杨刚的死和“反右派”斗争造成的极不正常、人人自危的严峻政治局面无关?当时社会上的头面人物,包括著名报人、作家、艺术家等等,许多人被打成“右派分子”,其中有她多年共处的老同事和相知的朋友,难道对她没有触动?
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杨刚能逃得过“反右”,也终将逃不过文革。而其曾任交通部副部长的女儿郑光迪受朱镕基爱将朱小华牵连,在江、曾指示下,于2002年因受贿罪被判处五年徒刑。
被杨刚引入中共的四哥羊枣之死
杨刚加入中共后,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并在上海铁路局工作的四哥杨廉政(后改名羊枣)宣传马列思想,向他宣传只有中共才能救中国。受其蛊惑的羊枣遂立志“绝不离开中共一步”,并于1933年加入有中共背景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随即又加入中共。
1934年秋,羊枣执掌“左联”宣传部。两年多的时间里,羊枣写出了大量文章,其中一部分是介绍苏联的情况,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的。抗战期间,羊枣在上海租界,秉承中共指示,开始撰写军事评论和国际政治论文。后在1939年前往香港,为《星岛日报》撰写军事评论,并为《华商报》写稿。其后,羊枣又在民盟机关报《光明报》任职。
1944年,羊枣来到福建任省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同时兼任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东南分处中文部主任,民办《民主报》主笔。此间,他写了不少抨击反共的国民政府的文章,尤其是歪曲皖南事变的文章。1944年,羊枣等以“奸匪”等罪名被国民党将军顾祝同下令逮捕,一年多后在监狱被虐致死,终年46岁。
自杀前的杨刚是否后悔当初将二哥引入了中共这个魔窟呢?
堂兄杨显东文革遭殃
同样被杨刚引上中共这条不归路的还有其同宗兄长、科学家杨显东。杨显东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科,主攻棉花和蚕桑专业。后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
1937年杨显东回国,并参加中共革命。他接受周恩来、董必武的指令,与陶铸等人合作创办汤池训练班,培养了大批中共游击骨干;国共内战期间,他担任联合国救济总署湖北分署副署长,利用特殊身份获取千吨粮食,支援中共军队;上海被中共占领前,一批从美国进口的粮食运到上海,国民党军队即将撤到广州,要把这批粮食运到广州,杨显东千方百计把这批粮食留下。
中共建政后,杨显东先后任国家农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并在1956年加入中共。文革期间,他遭到整肃并被打断骨头,喂猪清粪坑十余年。文革后,他带头揭开了“大寨”造假的盖子。其子杨元惺,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妻子是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刘延东。
杨百朋家被抄家
与杨刚有亲戚关系的杨百朋一家,在文革中也被抄家。根据杨百朋的回忆文章,文革爆发后,他与几个好友出去“大串联”,借机游览了不少地方。等他回家后,自己住在昌堂门胡同的四合院的家也被“破四旧”了:一些红卫兵冲进家中,翻箱倒柜,在装满一卡车“五十六箱”东西后离开。
结语
杨家人的遭遇再次表明,任何被中共蛊惑、追随中共之人都逃不过其最终的迫害,而杨刚的决绝之死或许也是意识到了自己上了中共的当吧。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