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文集 > 正文

吴惠林:第十九章 打破“市场失灵”的迷思

作者:
如果使用简单的经济学教科书中所表示的,就是有如剪刀的两片张开所构成的“供需线”之交点,乃表示经济效率最大点。所以,如果市场自由运作、价格灵活变动,且能让这个交点(或均衡点)稳定达到,市场就没有失灵了。可是,虽然随手一画供需线很简单,供给和需求也很顺口地说出,但要得到这两条有交点的供需线图,其实非常不容易的,它们有其内涵在。

(作者提供)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不只在经济学教本里出现,如今已是一般民众耳熟能详的一个名词。甚至于不只是一个名词而已,动不动就被引用作为打击市场、歌颂政府干预的“利器”,让政府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以“有形之手”尽情地调节市场,美其名是“弥补市场失灵”。可是,这个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共识,真的正确吗?

翻开经济学教科书,所谓的“市场失灵”,标准的定义是“市场机能在充分发挥下,不能如所预期地圆满达成经济效率之现象。”其中的重点是“经济效率”、“市场机能”、“充分”、“圆满”,后两者比较抽象,难再进一步解说,大家只能意会。而市场机能指的是“价格运作”由市场供需双方自由引导,至于经济效率虽然指标不少,但“社会福利”极大或巴莱图(Pareto)效率境界则最通用。

供需简图只是一种理想情境

在这些定义下,如果使用简单的经济学教科书中所表示的,就是有如剪刀的两片张开所构成的“供需线”之交点,乃表示经济效率最大点。所以,如果市场自由运作、价格灵活变动,且能让这个交点(或均衡点)稳定达到,市场就没有失灵了。可是,虽然随手一画供需线很简单,供给和需求也很顺口地说出,但要得到这两条有交点的供需线图,其实非常不容易的,它们有其内涵在。

在本书第五章中,已将供需简图推导出来。简单地说,需求线是由消费者行为得出的,代表每一位消费者在从事消费时,都将每一块钱用在刀口上,因而由左上方往右下方倾斜的需求线,代表的是消费者将拥有的资源作最有效率的使用,线上之外的任何点都比线上的点效率低,如此,需求线的涵义也就是消费者的福利最大。同样地,供给线是由物品供应者行为导出的,也是供给者将其拥有的资源作最有效率的使用,同样也是供给者的福利最大境界。一个市场里需求者和供给者之加总,表示市场内所有人,若供给者和需求者都各自达到福利最大,也就是社会福利最大了。所以,供需线的交点代表的就是社会福利最大,或者是经济效率最高。

“经济神学”不是真实

凡是学过基本经济学的人应该都知道,需求线的推导没多大问题,但供给线就必须假设“完全竞争市场”才可以漂亮地导出,可是完全合乎该市场所要求的条件之市场,“凡间”是不可能找到的。那么,换句话说,供给线就是纯理论的象牙塔里之产物了,由此一端即可得知经济学里的常用供需图只是分析工具而已,是属于理念性的东西,实际社会是找不到的。如果再将真实人生里的消费者也很难都停留在需求线之上,就更可得知“社会福利最大点”,或一般通用的供需图均衡点只是寇斯(R.H. Coase,1910~2013,一九九一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所一再称呼的“黑板经济学”,亦即,这些只能在黑板上演练,充其量只提供概念性解析、训练学习者的逻辑推理能力,不能够全盘搬到现实世界来直接引用,可以称为“经济神学”。

这个浅显的道理大多数人都懂,但人却往往不知不觉地违背,尤其最糟糕的是通常忘记“市场”是无数活生生、会思考的“行为人”活动之场所,不可能如机器般地任意摆弄、停格。光由这个显而易见的特色,就很清楚地得知大家爱说的“市场失灵”根本就是人间常态,可说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根本不能借由这个名词来指称市场机能功效差,而由之导出政府可以灵巧地算出失灵程度并予以弥补,更是无稽的“天方夜谭”了!

在一般经济学教科书中和实际社会所认知的“市场失灵”有四种,分别是“独占”、“资讯不对称”、“外部性”,以及“共用财”(通称的“公共财”)。以下依序各以专章分别予以剖析,揭穿迷障。

(作者是中华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 李安达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010/1963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