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漫议文革的起源

作者:

关于文革的起源,有两种说法最为流行。一是权力斗争说,这一说认为,文革起源于毛刘之间的权力斗争,刘少奇的集团,已经危及到了毛泽东的统治,所以,才有这场文革。一是理想社会模式说(乌托邦模式),这一说认为,毛搞文革,是因为不满意1949年建政以来中共的官僚化,力图建构一个没有官僚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

这两种流行说法,我都不认同。当年毛刘之间,刘真的威胁到毛的地位了吗?真的想取而代之了吗?显然没有这个可能,尽管报纸上毛刘并列,两人的实力对比,就像毛后来说的那样,只要他动一个小指头,就会把刘搞掉。虽然按毛后来跟斯诺的谈话,早在七千人大会上,他就动了拿掉刘的心思,如果是单纯拿掉刘的话,用不着如此大动干戈。而至于乌托邦模式,当年毛还是五四青年的时候,就尝试过工读互助团和菜园子,都失败了。而且,大跃进的大规模乌托邦运动,刚刚惨败,作为一个一直相当现实主义的中共领袖,怎么会在几年之后再行此道?所谓反官僚主义,修正主义的说法,到底是一种斗争整人的借口和旗号,还是真心认为党内就是存在这样的危险,或者说,两者的比例,前者要比后者高很多。其实,很难有定论。

在大饥荒之前,毛在国内,是救世主,是超越一切的神,全党全国人民,对他毕恭毕敬,无条件崇拜。在国际上,他要做国际共运的领袖,做斯大林那样的世界革命的领袖。正是为了跟赫鲁晓夫争这个领袖,才仓促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56年之前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所谓成功,给了他严重的错觉,觉得经济建设也可以通过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在短时间内产生奇迹。而反右运动的结果,让所有持不同意见的人,不是被封了口,就是噤若寒蝉,客观上强化了他的自负和自信。

然而,大跃进过后的严重饥荒,国民经济的大幅度下滑,不仅让国际共运领袖泡了汤,而且使这个“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人,变成了国际笑柄,尤其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的笑柄。更严重的是,在严重的饥馑,遍地饿殍面前,党内的质疑声纷起。七千人大会,原本是个征粮的会,却在反对声中,被迫开成了一个让党内官员出气的会。在这个出气的过程中,毛的神文英武,第一次遭到了怀疑,一向不肯下罪己诏的他,在会上不得不做了检讨。虽然,会上也有林彪这样的拍马屁的声音,但是这样的声音并非主流,连彭真这样昔日的爱将,都对毛提出了质疑。

显然,毛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他要反击。因此,饥荒的危机刚刚过去,文革的预演,就已经开始了。首先是重树他的权威,加强对他的个人崇拜。从学雷锋,编排大兴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到大讲阶级斗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再搞一次更大规模的延安整风。四清运动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实际上就是小文革,目标就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其实就是在党内重新洗牌,重建人们对他的崇拜和无条件信任。做一个谙熟传统统治权术的大师,他知道,只有把人先整了,然后再解放出来,才能彻底降服这些人。期间,死掉的,就算没有经受起考验。按照以往运动的路径依赖,他还是想动员农民,所以,四清和社教运动,在农村开展。然而,此时的农民,先是被工业化运动抛弃了,继而遭遇大饥荒,已经完全丧失了对革命的兴趣和能力。所以,四清运动戛然而止,转到城里,开展文化大革命了。果然,文化大革命开展之后,党内对毛泽东的怀疑消失了,他在国内的神格升高了好几度,变成超神。在国际上,虽然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做不成了,但却成功地在世界非执政的共产党内,分裂出“马列派”,毛俨然成为各国共产党(马列)的领袖,进而升格为世界人民的红太阳。从某种意义上说,文革前的两个他特别在意的符号,都非常明确地落在了他的身上。

当然,文革之所以能发动起来,还有其他的条件。由于中共建政以来,已经形成了以运动方式开展政治运作的模式,从本质上讲,文革和此前的多次政治运动,没有本质区别。毛泽东可以很现成地采取这种形式,动员民众,操作文革这一场超大规模的运动。

同时,由于这样的运动接连不断,中国的政治文化,缺失了最起码的文明因素。只要进入运动程序,正常的伦理就会变成运动伦理,必定突破人类文明的底线。朋友之间的互相告发,父子夫妻相凌,成为常态。而长期以来,阶级斗争式的教育,也加剧了人们对文明尺度的背离。人们潜意识里的恶,被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这样的文化背景,成为文革得以爆发的重要条件。也使得文革的恶斗,成为可能。

最后,同样是由于历次政治运动,整人太多,形成了普遍的积怨,也造成了城乡之间巨大的差异,也为运动的发动,提供了广泛的人脉基础和社会氛围。城里人对运动的热情,远远高过农村人。在这里,各级官员的官僚主义,长期以来对民众的整治,当然也是能把运动发动起来的社会因素。但是,必须指出,这个因素,并非是关键的。事实上,在运动初期,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大批保皇的民众和保皇的团体。

责任编辑: 吴量  来源:光传媒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104/1999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