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投资者对中国当局支撑房市措施信心不足,开发商股票大幅下跌

由于投资者对中共当局采取的所谓“历史性”稳定危机重重的房地产业的措施未能有效地支撑需求和信心的持续扭转感到忧虑,中国开发商企业的股票周一摇摆不定。

资料照:上海一家股票交易所里投资人正在观看电子屏幕显示的股市动态。(2020年1月16日)

香港恒生内地地产指数(Hang Seng Mainland Properties index)周一(5月20日)以下跌0.7%收市。在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开会承诺将协调措施清理未售房屋库存之后,该指数5月份已经上涨了18%。

路透社报道说,陷入困境的国企开发商中国万科(China Vanke)在早盘大涨6.4%之后以下跌0.2%收作。世茂集团、广州富力地产(Guangzhou R&F Properties)、佳兆业集团(Kaisa Group)和合景泰富集团(KWG Group)都暴跌了10%以上。

中国财政部5月13日宣布,从当周起开始发行总额为一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380亿美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以刺激和拉抬萎靡不振经济中一些重点行业和重点建设的复苏和发展。

根据中国财政部公布的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的有关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包括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而且都是按半年付息。其中的30年期债券最先将于周五开始发行。

2024年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总额为一万亿元人民币,其中20年期国债总额为3000亿元人民币,30年期国债总额为6000亿元人民币,50年期国债总额为1000亿元人民币。

中共当局5月17日又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扭转房地产业困局的新举措,其中包括大举收购过剩房屋,降低抵押贷款首付,取消第一套和第二套住房的利率下限等。

作为其中措施的一部分,中国的央行还说将为国企设立一个3000亿元的转融资机制,鼓励国企以“合理的价格”购买未售房屋作为可负担住房。

央行称,预计转融资项目将产生价值5000亿元的银行放贷。

路透社的报道说,在过去两年政府出台的一波波政策支撑措施都未能提振房地产业的颓势后,当局上周五公布了自称为“历史性时刻”的最新刺激措施。不过,许多中国观察人士在他们的评估中则更加谨慎。

分析人士表示,中央政府决定作为买家介入市场是重要的一步,但是融资的总量与全国估计的价值数以万亿元计的住房库存量相比显得可怜。

报道表示,最新的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到4月,市场有3910万立方米的新屋出售,年增24%。有预估表示,要买下整个库存,需要约一万亿美元的资金。

报道表示,环球金融集团麦格理(Macquarie)的经济学家们说,北京先前用18个月清理未售库存的说法可能是政府的政策目标,而不是目前所说的28个月的时间表。他们说,要实现这一政策目标,预计将耗费二万亿元。

报道援引分析说,鉴于政府资金的有限供量以及在执行中的不同挑战,仅仅这一政策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不过,在此前多项政策失败之后,政策制定者朝这个方向采取措施令人鼓舞。

此前的2023年1月,中共当局在八个试点城市推出1000亿元的转融资机制购买库存,用于补贴出租住房。官方数据显示,到今年1月,只用了20亿,表明市场缺乏奖励措施和参与兴趣。

而中国的地方政府已经欠债九万亿元,可能不太情愿扩大他们的低收益的社会住房项目,而银行也不愿向潜在亏损的生意放贷。

中国房地产业自从2021年监管部门开始去杠杆化整顿以后陷入了危机。大型房企因银行断贷而陆续爆发债务危机,恒大、碧桂园、万科、华晨、雅居乐等接连发生债务违约,导致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的这一支柱性产业陷入债务危机和销售低迷之中,严重拖累整体经济的复苏。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美国之音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521/2057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