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国际财经 > 正文

中共对西方掀反倾销调查 专家:恐加速脱钩

中共当局日前宣布对欧、美、日、台启动共聚聚甲醛反倾销调查。图为青岛港。(AFP)

中共当局日前宣布对欧、美、日、台启动共聚聚甲醛反倾销调查。专家指出,此举是中共在与西方的贸易摩擦中带有政治算计的报复,但恐加速西方与其脱钩,这是中共并不想看到的局面。

贸易摩擦升温之下中共声称反制西方

中共商务部星期日(5月19日)发公告称,针对原产于欧盟、美国、台湾和日本的进口共聚聚甲醛(POM),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期限为明年5月19日前,特殊情况可延长6个月。倾销调查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被调查产品名称为共聚聚甲醛,又称聚氧亚甲基共聚物,或聚氧化甲烯共聚物。根据中共商务部的说法,共聚聚甲醛是工程塑胶的一种,可以部分取代铜、锌、锡、铅等金属材料。可应用于汽车配件、电子电器、工业机械、日用品、运动器材、医疗器材、配件、建筑材料等领域。

5月18日,中共央视旗下的社媒账号曾宣称,欧盟对中国接连发起反补贴调查,“中方其实也有充足的反制手段”。

负责监督欧盟贸易政策的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对中国的调查做出了回应。“我们希望中国确保这项调查完全符合世贸组织的所有相关规则和义务,”并表示欧盟将仔细研究调查内容,然后再决定采取任何后续措施。

中国与西方之间的贸易摩擦持续加剧。

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5月14日宣布,他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大幅提高关税至100%,并对计算机芯片、太阳能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征收新税。

此前,欧盟已对中国制造商是否在其市场上倾销补贴商品展开了多项调查。其中,欧盟执委会去年10月启动针对进口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此案应于13个月内调查完毕,但启动调查9个月后便可针对中国电动车施加临时措施。

经过算计的报复

美国华裔经济学家黄大卫5月20日对大纪元表示,中共制裁的是中高端的共聚聚甲醛。中国每年从欧洲、美国、日本、台湾等地进口共聚聚甲醛约40万吨至50万吨,年贸易额约20亿美元。

黄大卫指出,中国这次反倾销调查是有针对性的,目前正在接受欧盟倾销调查的中国廉价电动车通常采用国产中低端共聚聚甲醛作为零件,不会受到中共政府进口调查的影响。受影响的是西方企业在中国的生产基地。

“中国生产的中高档汽车,像奔驰、宝马特斯拉、福特等都出口到欧美。他们经常使用进口的更好的共聚聚甲醛。所以(中共)调查不会对中国的工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会对欧美在中国的进出口企业造成打击。所以,这是一次经过精确计算的有针对性的打击。”

不过他认为对欧美企业的冲击影响也非常有限,因为一年的进口额不超过20亿美元。中国对共聚聚甲醛的进口依赖度约为50%,中国也有这种塑胶的国内生产,只是品质相对较差。

中共会自伤

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专任副教授孙国祥5月22日对大纪元表示,中共在找一些本国已经可以取代从外国进口的商品来制裁,因为共聚聚甲醛中国自己也可以制造。这有点反讽意味,“为什么不制裁台积电或者是美国的辉达半导体这些产业?因为中国自己做不出来,所以当然不敢制裁。”

孙国祥认为,中共这次制裁是针对欧盟要对中国所谓的新三样进行提高关税的措施,于是也准备好对化学产品进口的反制,它要找一个平衡。

孙国祥还说,西方国家施行制裁通常是为维持市场的稳定,包括全世界的市场和自己市场的稳定,但是中共在进行制裁时完全是政治的算计,它对美国的塑化原料制裁时已经算得非常清楚,也就是它本身的市场不会受到影响。但是这种相互制裁,持续发展下去,结果就是供应链一条一条地在脱钩断裂,这其实是中共自己也不想要看到的情况。

“会造成两败俱伤,只会导致全世界的经济必须要再重组,不仅仅是高端科技,连这种塑化原料都要供应链重组,这会造成中共原来不希望的情形。”他说。

破解中共的两面手法

台湾励志协会执行长赖荣伟5月21日向大纪元表示:“进口共聚聚甲醛主要用于中国汽车工业,是美国、欧洲和中国贸易竞争的焦点,特别是中国汽车工业,电动车。所以你可以看到,这根本就是一场正面碰撞般的针锋相对的贸易报复。所以我认为虽然这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实际上也是(中国和西方之间的)政治经济竞争。”

赖荣伟谈到中共发起倾销调查的动机时说:“这就像以眼还眼。中共被欧盟和美国批评不公平贸易;现在它想对世界说,西方也不好,对中国也不公平。

“这是中共常用的谈判手段。一方面他们会给你压力,另一方面他们会发出一些想要和你谈判的信息,然后强迫你和他们谈判。”

他认为针对中共的这种经济制裁,西方的破解办法,就是不要对中国市场过度、集中依赖,寻求分散市场。现在中国经济里面的国际投资已经开始慢慢地往下走,“没有脱钩,但是大家都在讲去风险。”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大纪元记者宁海钟、骆亚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522/2057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