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旅客可在当地自助签注机中心办理“一签多行”签证。港台图片
在李家超“成功争取”下,作为解决香港经济困境的重药“一签多行”,即深圳居民到香港的“个人游”,周日(1日)起恢复“一签多行”,除了深圳户籍居民,更扩展至持有居住证的非深圳户籍居民。香港政府及零售饮食业界引颈以待,到底今次能否如以往般可吸引大批中共国旅客到港“救救命”?本台综合多家香港传媒报道,在恢复“一签多行”的首天,未见有大批深圳旅客蜂拥到港。
《港台》报道在深圳福田其中一个自助签注机中心,早上有不少人到场办理签注;亦有人因为首次签注不能在自助机办理,要待星期一到人工柜位办理。有深圳居民表示,恢复“一签多行”后,来往香港方便很多,加上香港住宿成本贵,因此会选择即日返回深圳。
港府严阵以待,已要求各交通工具预留车辆和人手,港铁亦会随情况调整班次;但据《有线新闻》报道,在罗湖口岸,早上到港人流与以往相若。至于以往水货客聚集点上水,又有否回复“昔日光辉”?据《香港01》报道,月旅客成功申请签证后即日到上水购物,但上水“水货街”一带则人流稀疏,药妆店老板亦指未见人流大增,但寄望“一签多行”令生意起死回生。
党媒《大公报》则大力吹嘘,指记者在铜锣湾见到游客多了,街上人头涌涌。
一签多行间接引发中港矛盾于2015年取消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网志表示,新措施不但对香港旅游、零售、餐饮等相关行业带来支持,也促进港深两地人员更便捷畅达的双向往来。他承认本地消费和服务输出表现仍须进一步提升,指中央政府一系列支持本港的措施,将为本港经济增添活力。
深圳“一签多行”的签证方法于2009年实施,本意是挽救香港在金融风暴后的疲弱经济,持证者可以一年内无限次出入香港。措施推出后,的确令经济复苏得快,但更深层次的是水货客入侵、抢奶粉、旅客太多令港人生活受影响,加剧了中港矛盾,最终由时任特首梁振英向中央提出取消“一签多行”,并于2015年4月落实。
在疫情过后,虽然没有了一签多行,但换来的是一周一行,但香港均未见如以往般有大批中共国旅客来旅游,再加上从通关后至今可看到,中共国人出外旅游的模式已改变,不再是以购物为主,反而着重深度游,更有不少年轻人专程来港“穷游”体验一番。故此,李家超这招旧瓶旧酒的措施成效有多少?一两个月后将会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