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得了糖尿病会减寿?控糖5招防并发症定期追踪不可少

由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需透过定期就医及检查,才能有效防范。

台湾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每年死于糖尿病的人数超过1万2千人,比肺癌死亡人数还要高!不过,医师强调,糖尿病并不可怕;糖尿病虽无法治愈,但可治疗、可以维持、可以照护,“病友只要好好控制,平均余命可与常人无异!”

“世界糖尿病日”呼吁民众了解罹患糖尿病可能导致并发症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为唤起各国对糖尿病防治的重视,同时纪念加拿大科学家班丁医师(Frederick Banting)于1921年发现胰岛素之贡献,将其生日11月14日订为联合国“世界糖尿病日”,目前为全球最大的糖尿病宣传活动,推广至涵盖160个国家,超过逾10亿人。

2021至2023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为“可近的糖尿病照护(access to diabetes care)”,并于今(2023)年特别强调“了解您的风险,了解您的应对措施(KNOW YOUR RISK, KNOW YOUR RESPONSE)”,呼吁民众应了解罹患糖尿病可能导致大小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进而发生失明、脑中风等并发症,将严重影响生活品质,因此应维持健康生活,远离吸烟、饮酒等疾病风险因子,并定期检查血糖,若是发现血糖异常,则要尽早寻求专业医事人员协助,遵照医嘱控制血糖并定期检查,以降低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糖尿病并发症早期症状不明显定期检查才能有效避免

依据国民健康署相关调查显示,18岁以上的糖尿病病人约有5%会发生眼部病变、约10%合并肾脏疾病,由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需透过定期就医及检查,才能有效防范。

而根据中央健康保险署统计,111年糖尿病病人眼底检查率为45.5%、尿液微量白蛋白检查率为69.1%,也就是仍有3至5成的病人没有定期进行眼底与尿液检查。国民健康署吴昭军署长呼吁,糖尿病人应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配合医嘱,定期接受三高、眼底、足部及尿液等检查与按时用药,才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得了糖尿病会减寿?做对了!其实也可以活很久

今年92岁的屏东县内埔国小前校长刘禄德,就是“接受糖尿病、翻转人生”的最佳例证。他确诊糖尿病迄今已经34年,施打胰岛素超过13年。

刘禄德认为,“罹患糖尿病只是健康生活调整的一个起始”,不仅没有带来负面影响,反而让他正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太太也给予更多支持陪伴。刘禄德庆幸因为罹患糖尿病,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珍惜与家人的感情,还说“这难道不是长寿的秘诀?”

更重要的是,糖尿病从未降低刘禄德对生命的热情!即便壮年确诊糖尿病,刘禄德不仅继续坚守岗位、在教育界奉献心力;卸下校长一职后,他仍持续著作、进修;年近80时,更报考文创研究所,不到3年时间,便以82岁高龄从当时任职屏东教育大学校长的儿子手中接下硕士学位证书。

台湾基层糖尿病协会理事长李洮俊也提到:“糖尿病只要好好控制,平均余命可与常人无异!在台湾,罹患糖尿病超过50年的民众不在少数,活过100岁的也不是没有。”

控糖5招拥抱健康彩色人生糖友定期追踪不可少

为预防糖尿病及避免血糖控制不良造成的大小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进而造成后续失明、脑中风、末期肾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国民健康署提醒,民众若被诊断出糖尿病,一定要及早就医,掌握5个控糖原则并定期检查,就能预防糖尿病与延缓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拥有彩色的人生。

1.血糖监测:定期正确的量测血糖,确保血糖在正常控制范围内。

2.健康饮食:均衡饮食为主,并遵守少油、少盐、少糖及高纤饮食原则。

3.规律运动:维持每次30分钟,每周150分钟的身体活动。

4.控制体重:肥胖与血糖异常有关,在营养师或卫教师指导下,做好体重管理。

5.规律服药:依照医嘱按时规律服药,不可任意增减药量或自行停止服药。

最后,糖尿病患的定期追踪也很重要!中华民国诊所协会全国联合会理事长陈宏麟强调,糖尿病追踪不是给予压力,而是提供支持。基层诊所团队“就像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一个虚拟医疗之家,而基层医师就是病友的健康管家!”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王和

来源:NOW健康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