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一个厨子的逆袭

作者:

三千五百多年前,商王朝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商王太甲被大臣伊尹赶下台,去给他爷爷、开国之君成汤守墓。

发动政变的伊尹,曾经也是个厨子。

史记·殷本纪》载:“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

综合其他史料,伊尹是一个叫“有莘氏”部落的人,生于伊水(河)之畔,以伊为氏,名挚,“衡”、“尹”都是后来的官名。那时候是夏末,夏桀残暴,商部落崛起,伊尹有政治抱负,久闻商部落首领成汤有贤名、有野心,想辅佐他成大业,却自荐无门。后来,他听说成汤即将迎娶本部落首领的女儿,他便背着饭锅砧板,自愿给首领女儿当厨子,并成功陪嫁到了商部落,得以接近成汤。因为菜做得好,成汤很喜欢伊尹,言谈之中发现他不但厨艺好,治国也有一套,便任命他为相。

总之,所谓“抓住了王者之胃就抓住了王者之心”,伊尹靠着一手好厨艺,实现了不可思议的阶层跃升。正是在他辅助下,成汤暴力推翻了夏桀,建立起殷商王朝。

不过,孟子不同意这说法,他在《孟子·万章篇》中说,伊尹本是个有才德的隐士,成汤闻他之名,五顾茅庐,伊尹才出山帮他。

孟子的史料不知从何而来,也许是他觉得,一个厨子怎么可能治国,太反常识了,真这样的话,岂不是证明了老子那句“治大国若烹小鲜”是正确的?那让儒家的脸往哪搁?

孟子的质疑咱先不管。再说成汤的孙子、商王太甲,也是伊尹一手扶立的。据《殷本纪》载,成汤死后,太子太丁还没上位也死了,太丁的弟弟外丙上位,才三年,崩,又立了他弟弟中壬;中壬也短命,四年,崩,伊尹就立了太丁的儿子太甲。

立太甲应该是无奈之选,伊尹怕他德才不配位,特意写文章教育他,一写就是三篇,都是指导他怎么当一国之君的。没想到:

帝太甲既立,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尚书·太甲序》《史记·殷本纪》)

帝太甲上位没多久,就成了一位不明之君。在“暴虐、乱德”这些标配之外,太甲还多了一条“不遵汤法”,就是不遵守他爷爷成汤立下的法度。《孟子·万章篇》表述为,“太甲颠覆汤之典刑”,把成汤所立的法律法规全给颠覆了。

无奈之下,“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伊尹只好发动政变,把太甲轰下台,赶到他爷爷成汤墓所在地桐宫,让他闭墓思过。

国不可一日无主,伊尹只好暂代王政,处理国事,并接受诸侯朝见,长达三年时间。

为什么自己不正式上位?

那会坐实乱臣贼子之名。

为什么不再找成汤的哪一个子孙继位?

只能有一个解释,他希望太甲能悔过。

果然,《殷本纪》接着说:“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太甲在桐宫面壁思过三年,深刻检讨,重新向善,伊尹就把请回来复位,把国政还给他。

司马迁这些史料基本都来自《尚书·太甲》,但他抄的时候漏了几句很重要的话: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dǐ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尚书·太甲中》)

伊尹把太甲迎回来时,太甲下跪叩头,自称“小子”,说都是我自己不懂事,各种乱来,不作不死。上天降灾,也许还能免受其害;自己作孽,逃无可逃。我过去辜负了您的期望和教诲,幸亏有您在关键时刻挽救了殷商挽救了我,还望您继续帮助我、训导我,让我实现自我救赎。

这就是“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一语的来源。

伊尹对太甲的幡然悔悟表示认可,重新明确了君臣之位,于是,太甲也就真的洗心革面,诸侯都来归服,国泰民安。伊尹大赞,就写了《太甲训》上中下三篇,专门褒扬太甲,并尊称他为太宗。

就这样,伊尹跟太甲携手谱写了一曲君明臣贤的赞歌,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两千多年前就有人质疑了。

孟子的学生公孙丑,就曾经在课后问老师说:

伊尹曰“不狎于不顺,放太甲于桐,民大悦,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孟子·尽心章句上》)

伊尹说他不喜欢倒行逆施的人,所以把太甲赶到桐宫去,百姓很高兴;后来太甲悔悟归贤,回来上位,百姓又再高兴一次。问题是,伊尹再怎么贤能也是臣子,为人臣者,难道碰到一个不贤之君,就可以把他赶走吗?

公孙丑的意思,如果当臣子的,可以随便发动政变把他认为“不贤”的君王赶下台,先例一开,君臣之分还不都得乱了套?

孟子答:“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有伊尹的志向、操守就可以,没有就是篡位。

滴水不漏。

可是,从伊尹到孟子,已过去一千多年,孟子怎么知道伊尹之“志”是什么?

焉知他不是先“暂代”一段时间,把反对派什么的都搞掂,然后自己正式上台,只是后来发生了什么变故,才把位子还给太甲?

果然,出土于西晋年间的《竹史纪年》提供了另一种历史真相。

仲壬崩,伊尹放大甲于桐,乃自立。

伊尹即位放[于]大甲七年,大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商王仲壬死后,伊尹把刚继位的大甲(即太甲)赶下台,流放到桐宫去,自己上位。太甲在桐宫呆了几年,一直在密谋复出夺位,后来,他终于秘密逃离桐宫,发动突然袭击,把伊尹杀了。但他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把伊尹名下的田地、房产平分给他的两个儿子。

没有君明臣贤,更没有“自作孽不可逭”的悔悟,有的只是充满血腥的篡位、复位。

《春秋》是鲁国史官编写的,《竹书纪年》也是同时期晋国史官的编年体史书。不是说“早”就一定等于“准”,但伊尹赶太甲下台自己上位,太甲反杀伊尹复位,这样的情节,是不是更符合我们对人性的解读、对历史规律的认识?

总之,真相扑朔迷离,以上涉及的史料哪些虚无、哪些实有,有待史家考证。

抛开政治不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个厨子能成汤、也能成王,这样的逆袭,足以成为天下厨子的鸡汤

2023-06-25

责任编辑: 东方白  来源:后代聊斋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627/1919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