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中老年人早上起床后有5个表现,说明身体还算健康,占一个也不错

“早起的第一泡尿,没想到预示着癌症到来”

张大爷今年67,大约在一年前,他发现早起后的第一泡尿,呈粉色的。也没有别的不适,就没放心上,买了点降火的药物服用,症状也得到了缓解。

然而,一段时间后,这个症状再次出现,而且这次颜色鲜红,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张大爷一家,连忙去了医院检查。

当时做完B超后,医生表情有点凝重,让家属赶紧去办住院,并为张大爷开了膀胱镜检查,后诊断为膀胱癌晚期。由于送医太晚,只能选择保守治疗。

张大爷一家都后悔不已,要是在一开始尿液警报的时候送医,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早晨不仅仅是一天的开始,也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及时关注,有助于预防一些疾病。

一、早起早起,几点起床才算早?

昼夜变化为自然界的根本节律,因此睡眠起居是人体最重要的生理活动。良好的睡眠是人体身心健康重要保障,很多长寿老人的养生秘诀有一条,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夏天太阳早升,日出时间约为6点多,这个时间段起床较好;冬天太阳升起时间较晚,就要相对晚一点起床。这符合生理节律。

虽说早起对身体好,但过早起床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不利。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杨继学从现代医学角度提醒,早起不是让人“过早”起床。过早起床与熬夜状态相似,都可能会产生睡眠剥夺症状。

1.急性睡眠剥夺

过早起床,人体的气血尚未高效运作,起床后可引起头痛、头晕、注意力下降、烦躁等症状;

2.长期睡眠剥夺

当过早起床养成习惯,昼夜睡眠节奏紊乱,就会导致身体免疫功能失调,大大增加消化道疾病、肥胖、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免疫学疾病等风险。

二、起床后的5个表现,若全占,医生都羡慕

早晨是一天的开始,这个时间还能帮助判断人体是否存在健康危机。当晨起时,若符合这几个表现,恭喜你,身体健康!

1.尿液正常

在经过一夜睡眠后,起床第一件事基本都是去洗手间排个晨尿。解手后,不要急着冲水,可以低头看看自己的尿液——健康的尿液呈现淡黄色的透明液体,且没有气泡。

如果发现尿液颜色过深,甚至出现泡沫尿的话,很可能说明肾脏出现了异常。

2.精神充沛

睡觉是人体修复的一种方式,在经历白天的疲劳,通常都需要好好地睡上一觉来恢复精神。

对于健康人群而言,这种“养精蓄锐”的方式可以让第二天保持神清气爽。但若是发现早上起来依然十分疲惫,甚至浑身无力,则可能是身体问题,例如湿气太重,大脑缺血等。

3.大便正常

很多人晨起后,还会去解个“大号”,对于健康人群而言,肠胃动力充足,便便应该光滑且柔软,不会有黏腻感,颜色为黄色或黄褐色。若一旦发现颜色变白、变黑、变红的话,则可能是消化道出血问题,最好上一趟医院检查。

4.食欲不错

经过一夜睡眠,人体没有进食处于空腹状态,一般起床后的半小时内,会有饿肚子的感觉。但若是一些身体出现问题的人,早上不仅食欲不好,还可能会出现口臭、恶心、呕吐等异常情况。

5.没有肌肤问题

在醒来之后,可以对着镜子观察下脸部,健康的皮肤状态应该是光滑明亮,具有一定的光泽、红润感觉。一旦身体出现问题,则皮肤表情会黯淡无光,甚至还会有水肿等等异常等。

三、健康长寿,做到早晨3不要,睡前3不宜

对于上班族,送娃族,早晨必定会手忙脚乱,但是再忙、再急,也要记住这3点,否则会对健康不利:

1.不要动作太急

如果一睡醒就马上从床上弹起来,身体跟不上这种急性活动状态,就容易发生供血不足,引发心脑血管意外,尤其是老年人,调节能力本就比较差,早上起来过急,可能引发体位低血压

2.不要憋大便

起床后大肠蠕动活跃,此时容易产生便意,但若没有利用这一刻,便意就容易被“憋消失”,大便在结肠内,水分被吸收,就容易引起便秘甚至痔疮、肛裂等。

3.不要不吃早餐

早餐一定不能省,当身体长期处于空腹,胃酸刺激下,就容易引起胃炎、胃溃疡等。另外,空腹下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身体没有足够能量,都会影响效率。身体为了弥补食物缺失,还会调动甲状腺、脑垂体,长期以往可能导致腺体亢进,引发相关疾病。

能眠者,能食,能长生,想要拥有好的睡眠,建议记住这3点:

1.不宜吃夜宵

睡前吃宵夜,肠胃来不及完全消化,人体就竟日睡眠状态,势必会给肠胃造成负担,紧张工作信息传递给大脑,就会引起失眠、多梦,从而造成神经衰弱等疾病。

2.不宜剧烈运动

睡前1—2小时,不建议进行过激的运动,如跑步、打球、跳舞等,否则会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可影响睡眠质量。

3.不宜看手机

睡前刷手机并不是助眠好习惯,在床上使用手机过多,其蓝光刺激会抑制褪黑素生成(看手机1小时,可降低22%褪黑激素),让人无法进入深度睡眠。而且玩手机容易越玩越上瘾,延迟睡眠时间,因此不建议带着手机睡觉。

健康长寿与我们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早晨是一天的开始,早起有助身体健康,早起后也要关注身体的表现,可以帮助预防疾病的发生。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027/1970857.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