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极简生活:不要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我们家有三个孩子,分别是7岁,4岁和3岁。

这些年,三个孩子都是由我和队友二人带,没有老人帮忙,我们也没有请保姆。

独立照顾三个孩子的生活极其忙碌,但其中有一个收获,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由于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面面俱到,所以在很多小问题上我们选择放手和忽视。

不在小事上管太多,在小事上给孩子自由:

孩子想踩水坑,那就穿上雨鞋在水里蹦跶吧!

想玩泥巴那就去玩,衣服脏了洗洗就好了。

不小心把牛奶弄翻,那就去找个抹布擦一擦。

想剪纸做手工就尽情玩,碎纸片扫扫就干净了。

掉了一堆饭菜残渣在桌上,那就跟孩子一起收拾。

孩子有做不好的地方很正常,毕竟成长中的孩子不完美。这可能是父母的功课,要学会“忍”,别在小事上抓着孩子不放,看到他们的不足就唠叨个不停。其实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没必要在小事上过多消耗孩子。与其盯着孩子的小问题,把目光放在他们做不好的事情上;不如着眼于孩子的闪光点,去发现和放大他们的优点。

放下小事,避免家庭内耗

现在很多孩子都生活在随时被指责的恐惧中:吃饭时不小心掉了一些饭菜在桌上,就会被父母指责:“坐姿不端正,浪费食物。”走路不小心磕到碰到了,或许就会被嘲笑:“是没长眼睛吗?走路不看路。”若是不小心打翻水杯,也免不了被斥责:“怎么这么不小心,就会给父母添麻烦。”不小心写错字了,就会被贴上标签:“做事总是这样马马虎虎,以后能干成什么事。”字如果写得歪歪扭扭的,就会被训斥:“写得乱七八糟,狗都写得比你好。”

这些话听起来很令人压抑,孩子有一点做不好的,就像犯了天大的错,一定免不了“一场教育”。父母无时无刻都想纠正孩子,美其名曰为了让他们成长和进步。然而,总是盯着孩子的小毛病不放,天天想要讲道理纠正他们。长期下去,必会产生家庭内耗。把精力都用在小事上了,哪还有精力去变好,哪还有力气去做更重要的事。

况且,这些所谓的提醒,常常都是消极负面的,大人不断地引导孩子注意到自己的不足。孩子原本是快乐的,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一次次地把孩子们的关注点从幸福和美好,转到那些消沉和负面的事情上。相反地,我们应该将积极的态度传递给孩子,鼓励他们在任何情况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我20岁左右才学会骑自行车,刚学会还不是很熟练时,我一个人在广场上练习。广场边上有几根小柱子,当我颤颤巍巍骑着车时,我拼命嘱咐自己千万别撞到柱子上,然而我的目光却死死地盯着柱子。结果很显然,我不偏不倚地撞在小柱子上。后来我就发现,当我把目光停留在我想骑的小道上时,我就一定能避开柱子,骑到正确的道上。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一直把焦点放在自己想避免的事情上,越不想发生的事就越有可能发生。换一个思路,把目光从孩子的小毛病上挪开,不要在小事上消耗太多自己和孩子的精力。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集中在所期待的事物上,目光所在之处往往就是将要抵达之处。

比做错事更可怕的,是来自父母的否定

看到孩子做不好的地方,父母就忍不住想指责,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贴上了很多标签。

“怎么这么粗心,总是写错字。”

“怎么这么自私,不懂得分享。”

“怎么这么胆小,不敢表达自己。”

“怎么总是不长记性,总是做错事。”

比外界的批评更有杀伤力的,就是来自父母的否定。这一句句看似在提醒孩子的言语,实际上会让他们越来越胆战心惊、拘谨不安。因为孩子会觉得自己总是不能让父母满意,长久下来,他们会对自己产生怀疑,甚至认定自己是无药可救的孩子,最后干脆摆烂。父母本意是好的,想推孩子一把,让他们改正不足,变得更优秀。然而,喋喋不休的唠叨和指责反而成为了孩子的累赘。比指责更有力量的,是给予孩子肯定,让孩子切实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认可和欣赏。“我的孩子真的是太优秀了。”这才是父母应该给自己的孩子贴上的“标签”。来自父母的肯定,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助推器。

哪里有不犯错的孩子,做错事情是小,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看到孩子牛奶洒了,先别骂,而是告诉他们这时候应该拿个抹布来擦。

看到孩子的房间乱,先别指责,而是建议他们应该开始收拾房间了。

看到孩子静不下心来学习,先别唠叨,尝试放下手机跟孩子一同学习。

遇事不指责,把重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父母的职责绝不是不断地“打压”孩子,而是给他们赋能,托举起孩子。

不过分干涉孩子,允许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

前几天,我收到3岁儿子的幼儿园老师发来的一张照片。照片中,儿子站在一个巨大的水坑中,水深已到他的膝盖。他在水中欢乐地行走,周围还有很多在疯玩的小朋友,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如果是以前的我看到这样的照片,肯定会忍不住尖叫,同时怒斥老师的行为。然而现在,我发自内心的感叹,国外的老师真的好懂孩子的心,总能找到最令他们欢欣的事,让孩子尽情地释放天性。

在荷兰生活近15年,我见识过太多“眼瞎心大”的家长和老师。我曾在游乐场看到一个一岁不到的孩子趴在地上玩泥巴和水坑,衣服和脸上都有脏泥,但家长只是站在一旁慈祥地看着。上周接孩子放学,那天温度逼近零下,有几个陪父母接哥哥姐姐的两三岁小孩在校门口玩落叶,徒手捡起湿哒哒的叶子玩耍,小手冻得通红,但咯咯地笑个不停。家长淡定地站在一旁,不管脏不脏或冷不冷的问题。去年夏天,我们家7岁哥哥的学校还组织彩色泼水节,把混了颜料的彩色水洒在孩子身上,孩子们全身都挂满色彩,又湿又脏,但孩子们却是真的开心。

这里的父母和老师对这一切似乎都很释然,淋一会儿雨,踩一会儿水,鞋子湿了一点,衣服脏了些,并不会怎么样。孩子快乐地享受在其中,这才是更重要的。我想到《小猪佩奇》里,佩琪和乔治都很喜欢跳泥坑,猪爸爸和猪妈妈也经常加入,甚至一家四口一起躺在泥坑里哈哈大笑。用猪爸爸的话来说,有什么关系,只是泥而已。是啊,只是脏了点而已,洗洗就好了,这些并不是大事。

写在最后

孩子快乐,孩子知道如何令自己开心,他们能够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这才是重要大事。

所以,放过那些不重要的小事吧!包容正在成长中的不完美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成长。鼓励他们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放手,放过自己也放过孩子。把目光集中在美好且重要的事情上,跟孩子一同朝着那个方向努力。那些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会随着时间和成长,迎刃而解的。相信孩子,相信美好,跟孩子一起期盼越来越明亮的未来。

转载自公众号​三娃行必有我思焉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104/1999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