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密切关注四川地震灾情 中国社情民意网被关闭

反映社情民意,关注民生民权和维护公平的中国社情民意网被关闭,有报道说这是四川地震之后当局加紧网络言论控制的结果。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

西方媒体纷纷称赞四川地震后,中国对灾情的新闻控制一改常态,在新闻自由和言论控制方面有“非凡进步”开放程度 “令人惊叹”。然而,就在这些赞扬声中,密切关注四川地震灾情的中国社情民意网在网上打不开了。难道中共政府也要对新闻和舆论控制进行灾后“重建”?原《中国海洋报》记者、网络作家昝爱宗表示,这并不能表明社情民意网打不开是四川地震之后当局加紧网络言论控制的结果:

“我看了很多网站,没见哪个网站被关掉了,各种小的网站和博客网也没见有人关。”

四川地震发生之后,尽管有关地震灾区的报道仍然是“及时和大量”,但报道的焦点却在发生着变化。山东大学退休教授孙文广对此表示:

“对于新闻,中共当局在大地震刚发生的时候,一段时间新闻还是相对比较自由的,报道了很多中小学生校舍的坍塌,使学生受到的伤亡。这些事情让大家很吃惊了,觉得为什么死了那么多中小学生?从那个时候开始,它就慢慢开始加紧了新闻封锁。从那以后又过了几天,中小学生受害和遇难的情况基本上就在报纸上或者是电视和广播上看不到了。”

四川地震发生在十天前,震后中共政府就灾情的新闻和言论的确一改以往的做法,让媒体自由采访,让公众自由表达。 然而,怎么几天后中共政府就变脸了?孙文广对此表示:

“当时报道小学生死亡,觉得这个事情没什么了不起,就公开了。过了一段时间,它觉得这对它有危险,因为这个消息扩散开来,会有不满。还有一个就是当时发生地震,他们措手不及,没有准备。过一段时间一想,就觉得应该封锁。”

有评论人士表示,尽管中国的新闻媒体和网络言论在地震发生后的一个上星期内享受了难得新闻报导自由,但官方媒体的报导还是很明显地遵循中共宣传部门制定的主旋律进行报导,尽量突出所谓的积极向上的消息,回避报导公众关心的许多明显问题。昝爱宗认为,中共当局其实对新闻媒体控制其实是一如既往,并没有因四川地震而改变:

“还是跟以前一样,没说要对地震特别控制,平时也都是在控制。比如涉及敏感的词,过滤的词,有些东西可能发不上去,现在也是一样的。但是,现在报纸也多、网络也多,没见到明显地跟以前不一样。”

社情民意网现在网络上打不开是否是四川地震之后当局加紧网络言论控制的结果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是就在地震才发生后三天经济学家茅于轼等十人的呼吁书遭封杀却是不争的事实。五月十五号,

茅于轼等人在互联网上就四川地震呼吁网民不仅自发行动,出钱救灾, 而且还要同时监督各级政府的救灾款使用情况,防止贪污腐败。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

责任编辑: 于飞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523/88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