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读书思考 > 正文

学习成绩的差距归根结底是习惯的差距

【造成孩子学习不好的家庭习惯

 

孩子学习不好、成绩差、学习马虎都是困扰家长的大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呢,关键又在哪里呢?

专家指出,家长在教育中不自觉的错误,可导致孩子多种心理问题,并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以下行为,你有过吗?

 

1、常询问孩子在班级的名次。

家长不能以每次考试成绩的排名来肯定或否定孩子,对于一个不可能得第一的孩子反复强调名次,势必使孩子陷于自卑。而孩子的自我否定,不仅会使其学习成绩进一步下降,孩子未来的整体发展都会受到妨碍。

 

2、常指责孩子的失败。

比如有两个孩子的语文考试不及格,家长甲对孩子说:“妈妈和爸爸都很关心你的语文成绩,我相信这次考试还没有反映出你的水平,你要加油呀,孩子!”家长乙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你以后肯定考不上大学!”

家长甲传达的是关心和爱护,家长乙引发的却是焦虑和憎恨,前者能激发孩子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于问题的解决;后者则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孩子通常都实践父母和教师对他们的期望,给孩子摧毁性的预言会造成伤害。

 

3、常阻止孩子玩耍而命其回到书桌前。

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味地阻止,迫使其“学”,而且学之不尽,孩子必然会产生厌烦心理。成功的教育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将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恰当的教育,则只会使孩子原本存在的学习兴趣也没有了。

 

4、在生活、学习中包办太多,使孩子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学习马虎,成绩不好(差)的孩子,家长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家长必须要有耐心,情绪稳定。

因为孩子过去的基础较差,想要孩子一下子把学习搞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做父母的千万不能躁之过急,更不能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而指责孩子。

 

第二,父母应该和孩子进行诚恳沟通。

交谈时,父母应该对孩子抱着真诚关心和宽容体谅的态度,表示理解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挫折是难免的。同时,父母还可以谈自己过去学习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给孩子以必要的信心和勇气。在此基础上,再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孩子的情况:

①在学习上是否尽了全力?

②你是否认为自己无法搞好学习?

③你需要什么帮助吗?

 

第三,应向孩子的老师、同学或朋友了解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所在。

①孩子上课是否用心?作专是否认真?能否按时完成?

②孩子平时喜欢与哪些人在一起玩?有没有受到什么消极影响?

③孩子的特长是什么?兴趣是什么?能否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让孩子恢复自信,培养其成功感。

 

第四,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关心他,支持他,鼓励他坚持不懈,顽强奋斗。

②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不依赖他人的良好习惯,不要老干预,老指导,老帮助。

③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告诉他是成功之母,要善于从失败中找出成功之路。

④以肯定任何大小成绩的方法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体会到,无论成功或失败,只要他尽了自已的努力,父母都一样爱他。

⑤鼓励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一步步地争取,不要希望一步登天。

 

第五,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

期望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父母首先要做到做事不拖拉,当天的事情当天处理,而不要轻易斥责孩子学习拖拉、不主动以及贪玩;对孩子讲话、做事要小心谨慎,不要轻易指出孩子致命的弱点,要维护孩子的尊严;不应该给孩子布置额外的学习任务,避免作业强迫症,重要的是以自己的言行规范来影响孩子,让孩子去领悟如何做人做事;要经常在家庭中进行民主交流,

父母和孩子分别总结一段时期以来个人的得失以及未来的努力方向,同时相互交流家庭成员之间对彼此的意见和建议,让孩子畅所欲言,使其感受自己的存在意义,而不是在不断的埋怨和抱怨中挣扎。

 

第六,向孩子的老师、同学或朋友了解其优点。

比如,孩子的特长、兴趣以及其他表现良好的地方。要结合他现有的优点,鼓励和督促孩子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建立起对文化课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对文化课程的兴趣以及学习上的成功感。

 

第七,要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

比如,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关心、支持、鼓励;孩子出现进步行为表现时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和肯定(比如,努力程度、按时完成作业、写作业又快又好等),鼓励和支持孩子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独立的学习模式,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

 

第八,父母要多与老师沟通,了解作业的布置情况,以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同时还可以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与老师协商帮助策略,比如针对孩子的学习实际请课任老师设计辅导方案,循序渐进,保证孩子“当天学当天会,当天的事当天做”。

 

第九,要鼓励与调动孩子积极主动地学。

比如,与孩子展开写作业竞赛,促使孩子全心身地投入到写作业的竞赛之中,使其兴趣盎然高效率地完成作业;和孩子商量如何完成学习任务以及玩耍,这样既了解了孩子的需要,也让孩子明确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同时也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进而也增强了孩子自我做主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

 

 

【孩子这三大坏习惯,你千万不能纵容】

 

  叶圣陶先生把“习惯”和一个人的“能力”联系起来:走路和说话是人人具备的两种基本能力,这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比如,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事物记下来的习惯,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俄国民教育育家乌申斯基对习惯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认为:“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还清的债务,这种债务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我们家长应该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熏陶,比如,生活习惯、待人习惯、阅读习惯、劳动习惯,等等。

  关于怎样培养好习惯,育儿专家都有很多经典的著作,我不啰嗦了,也许以后会总结一些具体的实例。今天,我想说几个“反面教材”,不良习惯,对人的一生的负面影响也是难以估计的。

 

  (1)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就要发泄情绪,甚至动手打人。

  我们和几个朋友一起外出旅游,其中一个朋友的孩子5岁,仅仅相处了三天,这男孩的火爆脾气,让所有人都崩溃了!

  看电视时,他说要看少儿频道,他妈妈只不过慢了一秒钟的时间,他居然抓起遥控器拼命往电视机上砸去,一边还撕吼尖叫;吃晚饭时,他喝了很多饮料,他妈妈说不能喝太多,结果他居然一巴掌打在了妈妈的脑袋上,还理直气壮地哭喊;朋友们一起打扑克,他想玩,就单独给了他和笑笑一副,谁知他不领情,非要玩大人的,一怒之下把整桌东西都掀翻了……

  别人的孩子,我不会干涉。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提醒孩子的家长:必须尽快帮助孩子纠正恶习。如果希望世界都围着他一个人转,一点愿望没有满足就大发雷霆,那么将来长大到了社会上,肯定会撞的头破血流!当他遭遇拒绝、遭遇失败、遭遇挫折的时候,不会有很好的心态,去面对问题,更不能理智地解决问题。

  要让孩子学会等待,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学会控制情绪。

 

  (2)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事没始没终。

  一个朋友的孩子已经8岁,上小学了,我带着笑笑去他家玩。他先拿出一堆拼图,和笑笑一起拼,当笑笑还沉浸其中,他忽然撒腿跑开,冲到房里,拿出一个奥特曼变形玩具。笑笑抬头看了看,又低下头,依然专注于手中没有完成的活儿。

  小哥哥哼哼哈嘿地比划了两下,又转身翻开抽屉,拿出一张碟,对笑笑说:“弟弟,我们看灰太狼吧?”笑笑非常冷静地说了一句:“不要三心二意。”让哥哥的妈妈瞠目结舌。是的,笑笑2岁的时候,我就在生活中告诉他,做事情不要三心二意。朋友很烦恼,说她儿子一直就是这样,三分钟热度,没耐心,不能坚持,现在上学了,老师也批评他不能集中注意力,总是东张西望,回家做作业呢,也很磨蹭,本来半小时能完成的事儿,他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会看电视一会打枪居然能折腾两个小时。

  如果从小做事情就没始没终,长大以后可能很难成器,并不一定是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即便完成再小的事,也需要一个认真投入和持之以恒的态度,而且,不能专注,就意味着工作、生活没有效率,三心二意虎头蛇尾,也让人感觉缺乏责任感。我让朋友先不要着急,她儿子显然已经养成了“习惯”,当务之急是帮助孩子纠正恶习,虽然改变很难,但是为时不晚。

 

  (3)依赖性强,不爱思考,遇到问题就找妈妈。

  这是一位网友妈妈向我发来的求助,女孩5岁。她说,孩子的独立性很差,特别依赖妈妈,不仅仅是穿衣吃饭等自理能力,还有生活中其它方面,比如,画画的时候打不开彩笔盒,不会自己想办法,就是找妈妈;玩滑梯和小朋友发生冲突,不会自己面对,就是哭着要妈妈;看动画片里提出的问题,不会自己思考答案,就是问妈妈……

  独立,是一个人的良好习惯;爱思考,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习惯于依赖别人的人,心理上往往比较脆弱,不能承受风雨。我们爱孩子,就要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走。我们能够拥有孩子多少年啊?有一种依恋,是为了分离!我提的几个建议: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过于代劳、过于保护;交流的时候,多向孩子提问,提问,激发她的思考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动脑筋完成事情,别忘了适时给一点启发;让孩子拥有成就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结语:

  我还是这句话:孩子无错,家长有责。以上恶习的形成,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过度顺从,会导致孩子自私蛮横;过度保护,会导致孩子软弱无能。所以,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吧!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江之韵教育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4/1217/487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