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高岗自杀前大骂小人 陈云老谋深算的致命一击

作者:
高岗想起座谈会之前,黄克诚到他家里来对他说,讨论刘少奇的政策问题,最多是宗派情绪、自由主义。但反对刘少奇,可就是杀头之罪呀!高岗想对他说明反刘是毛主席的意图,但他不能说,也没法说//“可是,‘到时候大旗一倒,你不造反,我先造反。’这话是不是你说的?现在叫我承认有野心,要夺权,自己却推得干干净净……”两人争吵的声音越来越高,最后,高岗大骂陈云是“奸商”,是“小人”,说“我算认识你了,过去我怎么没看透你!”

上世纪五十年代,陈云就已是中共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副主席,文革后的改革开放时期,陈云更是唯一能与邓小平抗衡的中共元老,可谓声名卓著。当年的“东北王”高岗,一度曾是毛泽东青睐的红人,位高于陈云,可他却视陈云为“圣人”。然而高岗万万没想到的是,就是他眼中的这位“圣人”,后来在决定自己政治前途的关键时刻,给了他致命的一击!本文选自《半截墓碑下的往事——高岗在北京》,作者赵家梁、张晓霁。(赵1952年任高岗秘书,1954年任高岗管教工作组组长。多年来,为高岗平反,无数次向党中央申诉,并与家属修整高岗墓碑。张系高岗反党集团“五虎上将”之一张明远的女儿。)

1946年,中共中央东北局扩大会议。左起:林彪、高岗、陈云、张闻天、吕正操

四中全会前后

毛泽东不参加七届四中全会,把北京的事交给刘少奇处理。实际却密切注意,步步遥控。高岗对毛泽东抱有很大的希望,求见不成,便给他写了一封绝密信……

七届四中全会是毛泽东主持中央工作以来唯一不参加、不主持的一次中央全会。他为什么要在此关键时候远离北京,而把关乎党的团结的重担撂给刘少奇?他真的相信刘少奇能但此重任吗?他就不担心高岗这匹“犟骡子”不顾一切地“犯浑”,把他们私下议论的话都捅出去,甚至挑起军队的不满而发生意外吗?其实,他对北京的事情丝毫不敢掉以轻心,更不敢真的撒手不管,而是始终进行着遥控。

(一)遥控北京

毛泽东于1953年12月24日夜离京南下;26日半夜到上海;27日下午即去见陈云(想必是了解陈云南下的情况,特别是林彪的态度吧);当夜12点到杭州,28日下午就到刘庄见林彪和陈正人。

1953年12月29日,刘少奇派人把《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定》(草案)送到杭州请毛泽东审定。

1954年元旦刚过,1月3日,毛泽东就把捷沃西安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请到杭州,接连两个下午同他们长谈,并透露了一个惊人信息。他说:

我们党内,或许也许是国内要出乱子。自然,我今天说的只是一种可能性,将来情况如何发展,还要等等看。这个乱子的性质,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有人要打倒我。我们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秦灭六国,秦灭了楚。秦就是他们陕西(指了一下翻译师哲),楚就是我们湖南。这是历史上的事实。那么现在怎样?还要等等看。【注师哲:《在历史巨人身边》,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489页。】

不难看出,毛泽东是何等紧张忙碌!他不但已经给高岗定下了“要造反”的大罪,并通报给了下面,而且又急急忙忙向苏联客人透露这个连中共党内都尚未正式定案、公布的消息,这是为什么?

在以后的一段日子里,毛泽东主要是关注四中全会的问题。他接二连三地给刘少奇写信、发电报,千嘱咐万叮嘱,交代如何开好这次会议,如何应付可能发生的事情。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则往返穿梭于北京与杭州之间,传达着两地的各种消息。

1954年1月7日,杨尚昆带着毛泽东修改过的决议草案和两封信返回北京。两封信对四中全会的议程及刘少奇如何检讨,都提出了具体建议。【注两封信的内容引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432~433页。】

第一封信是毛泽东写给刘少奇并书记处各同志的:

如召开全会,时间以在1月下旬为宜,会议的议程可有三个:1、批准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2、决定于本年内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3、通过关于加强党的团结的决议。

第二封信是给刘少奇个人的:

如各同志同意开会,于你的报告稿宣读完毕后,拟宜接着宣读你已准备的自我批评稿,两稿各有一小时左右即够。自我批评稿要扼要,有四五千字即可,内容宜适当,不可承担并非错误者为错误。

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怀,对一个党的副主席来说,实在显得有点多余了。

相比之下,他对高岗却表现得异乎寻常的冷淡。

高岗看到《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草案)以后,认为是针对自己的,急忙给毛主席又打电话又写信,要求到杭州面谈,他总是从好的方面着想,以为根子并不在他本人;以为毛泽东对他只是有些误会,只要好好谈一谈,把问题说清楚,误会就会消除,他还会像过去一样受到信任。

毛泽东在电话中对高岗说:你不必来杭州了,就在北京好好检讨吧,以后还是有出路的。有什么话,对刘少奇讲是一样的。

这里,他既表示出对刘少奇的信任,又让高岗感到一点抚慰之意。他明知高岗想和他谈什么,却故意装糊涂,好像自己与高岗的种种行为毫无关系。他也分明知道高岗无意与刘少奇深谈,却偏把他推给刘少奇。

关于中共中央核心层在四中全会前的一些活动,已公开发表的《杨尚昆日记》有一些非常精彩,非常生动的记载。但这个谈话记录非常简要和隐涩,不了解内情的读者很难理解。在此笔者愿同读者一起尝试着解读它。【注《杨尚昆日记》,第100—103页。】

1954年1月19日,高岗将他给毛泽东的信交给杨尚昆,杨转手给了刘少奇。刘即约周恩来、陈云、邓小平、彭真、李富春一起研究并提出意见。

当晚,杨尚昆带着刘少奇等人的意见和高岗的信登上南下的火车,于21日晚上十点到达杭州,当即向毛泽东汇报。

22日,晚八点,杨尚昆去主住处商谈毛泽东给刘少奇回电,电文说:

高岗同志在信里说,完全拥护和赞成《关于增强党的团结决议》(草案),并说他犯了错误,拟在四中全会上作自我批评,想于会前来这里和我商量这件事。我认为全会开会在即,高岗同志不宜来此,他所要商量的问题,请你和恩来同志或再加小平同志和他商量就可以了……如你们同意这个方针,就请你们据此和到会同志事先商谈,并和高岗同志商谈他所要商谈的问题……此电请送高岗同志一阅……【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四册,第440页。】以后,毛泽东分别于1954年1月23、25、26、28日同杨尚昆谈话,同时,杨尚昆除了参加讨论,修改全会文件和刘少奇的报告及检讨等文件外,并给刘少奇打电话通报情况,还要同林彪、陈正人等谈话。

下面是1954年1月28日下午毛泽东与杨尚昆谈话记录的相关部分(括号内除注明外,均为笔者所加)【注《杨尚昆日记》第100页。】

1、如何处理高岗请求去杭州于毛泽东面谈的问题?

杨尚昆汇报刘少奇等人提出的“四个方案”:

(1)(高岗)去杭(州)——不好处理。

(2)主(席)回(京)——也不好处理。

(3)由主(席)指定书记处谈话,组织(出面),目前太重,也不好处理。

(4)主(席)指定刘、周与(高)谈,小平可参加,陈(云)不参加为好。

具体提议:如主(席)同意第一方法,请回(复)高(岗),并告刘(少奇),周(恩来):来信已转,(高岗)不必来(杭州),委托什么人(与他)谈。

毛泽东确定同高岗“谈话方针”:

听他说,避免“对质”。

按决议精神“自我检查”。

对具体事实不深究,讲到别人,暂不深问。

(高岗)应作检讨,一次不好,二次可说;这次不好,以后可说。

小平可以参加。

2、对于会议可能发生的情况估计及相应措施:

杨尚昆汇报:

“冲”:(冲突)

(1)几位主要同志不冲,可保证。

(2)到会人不冲,事先招呼好,这可以。

(3)他(指高岗)攻彭真,不要紧,可解决。

(4)他攻刘,自己拉开,牵涉多人(可能不大,但准备着——原注),则会期拉长,开小会,报告主(席)回(京)处理。

极力避免此种可能,是可以避免的。

(事先打)招呼──可以不发生问题。

准备有人冲,可以避免。

(高岗发动)攻势──也不要紧,力求避免主(席)回(京)。

“全会方针”:

照主(席)指示,只作正面说明,说话人不要太多,开两天。

不对任何同志展开具体批评,高(岗)之目的在于“过关”。先打招呼是可以达到“和平会议”的。

(陈毅说:高岗)“无改悔之心,有蒙混之意”。

毛泽东的意见:

会议三天为好,必要(时)四天,看情况。

方针:坚持、正面批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争取:逐步改变,改变环境,决议后就会改变,造成不利其阴谋活动的环境,增强教育、说服力量;给一条路让他走,有好路可走,就不走绝路了,当作一种可能性来争取。

薄(一波)亦要作(自我)批评(财经错误——原注)。

林枫应讲。

彭(真)、薄(一波)、林(枫)重点应放在自我批评上,分配人帮助。对林(枫),由陈(云)、李(富春);薄(一波),(由)小平帮助。

他(指高岗)力免不冲(突),自己是不愿扩大的,如向彭真攻,让其攻下去,也可以过去。自己避开,说不清楚。扩大,开小会。

其目的在过关。

我们从这个谈话看到,无论毛泽东还是刘少奇,都是千方百计地稳住局面。他们既不愿激化矛盾,激怒高岗;又担心高岗不顾一切地发动攻势,牵涉别人;更担心万一高岗或军队的一些人不顾一切公开发难。这是他们最不愿看到,也是最为担心的事情。所以,要尽量让会议开得和风细雨,避免火药味,以达到“和平会议”。

这次,毛泽东与杨尚昆还谈到关于是否向苏共通报,及如何通报四中全会内容的问题:【注《杨尚昆日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100页。记录中,括号内字除注明者外,均系笔者所加。】

文件应交尤金、报告、决议(登党刊——原书注)。

问:(高、饶的)自我批评,(是否)交(尤金)?登(党刊)?

答:请考虑。准备登(党刊)、交(尤金),在必要时。

问:对尤金是否说内容(会议或高饶问题)?说就要泄密。

答:会后考虑,书记处或说,或不说,或另一次说,(团结问题或高饶问题)同我们党是息息相关的。看情况急否,即三种可能情况。

这里,至少可以肯定两点:1、会议文件应交尤金;2、高岗、饶漱石自我批评的内容,在必要时也可交给尤金。

正是根据这次谈话精神,当时的中央领导人决定在1954年2月1日,将四中全会《关于增强党的团结问题的决议》(草案)交给了苏联驻华大使尤金。第二天(2月2日,农历过年)下午,即四中全会开会前四天,刘少奇、周恩来邀请尤金进行了三个半小时会谈,让苏共中央了解召开此次会议的原因和文件(草案)准备的情况,以及中共党内出现高岗、饶漱石派别活动的严重的状况。出席会议的还有朱德,陈云和我驻苏联大使张闻天,苏联驻华大使馆参赞瓦西科夫担任翻译。【注《尤金日记》,1954年2月23日,绝密、正本。文号:149。俄罗斯对外政策档案馆,全宗:0100;目录:47;案卷:379;卷宗:7;第25~35页。《中共党史资料》总第82辑,第128~130页。】

值得注意的是,本来,1953年12月24日政治局扩大会议已经正式通过,毛主席如果不在北京的话,由刘少奇代理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这次刘少奇要周恩来等人一起同尤金会谈,是否有其特殊的含义:因为高、饶的派别活动主要是反对刘少奇,他跟周恩来等人一起同尤金会谈,至少可以避嫌,是较为妥善的做法。会谈时,刘为主,周为副;刘主持,周唱主角;而朱、陈、张的参加,则表明这个会议十分隆重,是中共中央的一致作为,也表明高、饶是孤立的。【注《中共党史资料》总第82辑,第128~130页。】

周恩来通报了召开全会的目的;高岗、饶漱石的错误及其性质和根源;高、饶对自己错误的态度,以及我党中央对高、饶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在会议期间,在报告和决议里都不点他们的名字,全会对他们也不做任何组织结论。如果高、饶在全会上根本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党将对他们继续批评教育,并观察他们以后的表现。周恩来还说到,高岗可能会拒不承认全会上揭发的事实;也不排除他自杀的可能性。【注四中全会前,高岗在毛裤裆里藏了20粒安眠药,被李力群发现。】

四中全会结束后,1954年2月13日,尤金受莫斯科的委托,拜会刘少奇和周恩来。谈话进行一个多小时,师哲和使馆参赞瓦西科夫担任翻译。【注《中共党史资料》总第82辑,第130~133页。】

刘、周向尤金通报了四中全会的情况,并说全会结束后,将继续对高岗、饶漱石进行批评,力争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错误,进行更深刻的自我批评。还说到高岗仍坚持错误,并扬言要自杀,向中央施加压力;也说到最近高岗有精神崩溃的迹象等。周恩来最后说:如果高岗或其他人在反党宗派活动中走得太远,蓄意危害党的事业,那么,无论他们在过去有过什么大的功绩,党中央都会逮捕他们。

(二)一封绝密信

求见不成,高岗仍不死心,他又让安志文转告王鹤寿,找个理由到南方去给林彪带口信,请他在毛泽东面前说说话。但此时王鹤寿已是避之犹不及,哪还愿意再为他效劳?他把此时告诉陈云,陈叫他不要去。

1954年1月24日,高岗在别人的帮助下写出了《我的检查》稿,内容有四部分:

1、完全拥护四中全会《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草案);

2、对照决议草案检查自己,承认自己有宗派情绪、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有非组织活动和不利于党的团结的言行;党没有说有宗派活动和分裂活动。

3、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思想方法片面、偏激,组织修养差,政治原则性差,骄傲自满等;

4、今后方向:加强学习,提高修养。

这就是高岗后来在四中全会的检查提纲。它与毛泽东定的调子相差甚远,自然过不了关。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言提纲的旁边,有两行批语:“不要涉及别人,除非他自己提到”;“问题说清楚,实事求是,主动积极”。从语气和1954年1月22日毛泽东给刘少奇电报,以及毛泽东与杨尚昆的谈话内容来看,两行批语极像是毛泽东的意思。那么,这“别人”又是指谁呢?

遵照毛泽东1954年1月22日电报的指示,刘少奇和周恩来、邓小平于1月25日和2月5日,两次找高岗谈话,希望他“彻底交代自己的罪行”作出深刻检讨。然而,他认为自己只有错误,没有“罪行”,无论怎样深刻检讨,也达不到他们所要求的“要造反”的高度。

在此期间,高岗曾给陈云打电话,两人在电话里大吵一场。

随着会期日近,高岗的心情也日益烦躁不安。他认为刘少奇不会放过他,而且很可能在会上逮捕他(从1954年2月13日刘少奇、周恩来向苏联通报的情况看,高岗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他不止一次对别人说,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算了;对陈云说,他准备去见任弼时(1951年去世)了;并偷偷把20粒安眠药“速可眠”胶囊缝在毛裤裆里,幸被李力群及时发现。

他很不甘心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决定再给毛泽东写一封信,说清楚一切,澄清一些事情的真相,企望得到理解,消除误解和怀疑。

1954年2月2日(农历大年三十)下午,高岗把赵家梁叫到起居室。

“赵秘书,你坐!”说着,他自己也在赵家梁身边坐下,点燃一支烟,低头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你帮我写封信,我说,你记下,先空着抬头和落款,不要写是给谁的和谁写的。”

他停下来,又是老半天不说话,屋子里的气氛十分沉闷。

“这件事,这信的内容,是极机密极机密的,你要以党籍保证,绝不能泄露出去。”

高岗的态度十分严肃,声音低沉缓慢,给人的印象,这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赵家梁从未见过他这样,深为吃惊,当即点头表示保证绝不泄露。

于是,他打开思想的闸门,从三点半钟一直讲到黄昏掌灯时分。最后又叮嘱一句:“整理好以后,把记录和草稿全拿来销毁。”

他首先承认自己犯了严重错误,多次沉痛表示对不起党,对不起毛主席,辜负了党和毛主席的培养教育和信任,犯了严重错误。

说他错误主要是反对少奇,要把刘少奇从接班人的位子上拉下来,并列举了大约有十来条具体错误事实;对一些他认为信得过的高级干部议论刘少奇的缺点,并加以夸大;怀疑安子文拟的名单是少奇授意的;传播、扩散“有薄无林”名单,借以攻击刘少奇;主席追问扩散名单问题时,谎说不知,欺骗主席;一线二线问题,在杭州告诉林彪;跟陈云、邓小平讲轮流好;跟陈云讲“你一个,我一个,都当党的副主席”;与刘少奇、陈云谈话,不谈本质问题等等。

错误的性质与危害性,是破坏了党的团结,削弱了党的战斗力。

犯错误的根源主要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宗派情绪,骄傲自满,错误地估计政治气候等。

接着,他讲了中央一些“自由主义者”【注高岗当年在检查反省时,常这样称呼同他一起议论刘少奇的高级领导干部。】的名字,以及他们同他谈论过的一些不利于党内团结的言论的具体内容。如林彪怎么说,彭德怀怎么说,陈云怎么说……但他有意回避了毛泽东怎么说。

他最后说,这次犯错误,主要是自己负责,别人对自己有一定影响,是自己同意别人的,并加以传播。自己对不起党,对不起主席。表示相信党,相信主席。决心改正错误,希望留在党内,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弥补给党造成的损失。

两天后,赵家梁把大约三千字的信稿整理誊清,交给高岗,记录和草稿都当着他的面烧毁。办完这件大事,他稍稍松了口气,觉得不管四中全会上将发生什么情况,只要让毛泽东知道自己的心思,事情就好办了。

显然,这是高岗在他已身处逆境,预感到将遭厄运的情况下,经过深思熟虑和充分思想准备,决心向毛泽东坦陈一切,写下了这封对毛泽东满怀真诚情意的。至关重大政治责任的绝密信,也是他为自杀准备的绝命书。

但信中涉及许多人,他很矛盾,所以迟迟没有发出去。在高岗开枪自杀前两三天,他把信给安志文看,并问“发不发出去?”

安志文对于信中说的许多事,从未听说过,感到非常震惊。当即问:“这些是不是事实?”

高岗说:“都是真的。但我向中央反映,人家不承认,不相信,怎么办?”

安志文说:“你一定要慎重!”

直到1954年2月17日中午高岗自杀之前,才下决心发出去。他亲自认真地添写了信的上款“毛主席”、下款“高岗”和日期“一九五四年二月十七日”,交刘少奇转毛泽东。但在他开枪之前,又把这封信追回来,让人烧掉了。

当天下午,安志文和赵家梁向周总理汇报时提到这封信。后来,赵家梁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复述出这封信稿,经安志文看后,由他们两人共同署名,于1954年2月20日左右送交周总理。事后周总理曾问赵家梁,还有谁看过这封信?赵说除了他和安志文,没别人。还有一次周总理对赵家梁说,这封信在中央也只有极少数人传阅过。

1954年2月25日,周总理在高岗问题座谈会总结发言时说:“高岗临死还要血口喷人,咬人一口”,显然是说这封信。

1959年庐山会议批彭德怀时,毛泽东多次说彭德怀是“高饶反党联盟的漏网分子”,也和这封信不无关系。

(三)四中全会与高干座谈会

七届四中全会于1954年2月6~10日举行。除全体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出席外,还有部分党的高级负责人列席会议。

会前,周恩来受命作了必要的、极机密的安全部署,以防不测。例如在罗荣桓等一些军队领导人的住处周围增加了警戒部队;叫宋某某和陈某等带手枪参加会议等。

责任编辑: zhongkang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0331/535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