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从《黄帝内经》看古人对生命的探索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它对传统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就目前来说,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黄帝内经》创作于先秦至西汉之间,当然,也有很多学者指出,《黄帝内经》是由多名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者,相继创作并最终集结而成。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医书,它立足于黄老道家养生理论,从生命循环的整体观来论述医疗知识。其实,《黄帝内经》不仅是一部医学论著,更是古人对生命过程进行的探索,以及对探索历程进行的总结。所以说,《黄帝内经》的核心并不只是医药学,更是生命哲学。“生命”这个词,最早见于《战国策·秦三》:“万秀各得其所,生命寿长,其年而不夭伤。”在古人看来,生命的成、住、坏、空这个循环过程,乃是一种自然规律,既然如此,那么人体要保持机体的健康,保持生命的活力,就要注意与外部自然环境相调节。

可见,《黄帝内经》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便是将阴阳五行学说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对应起来,阴阳五行是外景,而五脏六腑乃至奇经八脉就是“内景”。所以,在中医理论中认为,要调理身体,除了要考虑身体的内部因素,还要考虑居住环境等外部因素。(一)《黄帝内经》体现出的人类生命本质

《黄帝内经》分为《灵枢》和《素问》两部分,《素问》这部分的第一句是“昔在黄帝,生而神灵”,这一句里的“昔在”点明了一个时间节点,即大洪水之后的历史时期,而这句里的“黄帝”,其实并非特指黄帝,而是代指的中原地区的人类,因为黄帝被普遍认为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所以,“昔在黄帝”这句讲的是,在大洪水时代之后出现的生命系统

“史前大洪水时期”,在诸多的文献典籍里都出现过,比如,《孟子·滕文公》:“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我们熟知的“大禹治水”的传说,讲的就是大洪水时期发生的事情。

“生而神灵”说的每个新生命诞生之后,都先天地带有不可思议的神性。这句话正是《黄帝内经》对人类生命本质的理解:刚出生的小婴儿,与生俱来就具备神灵的特征。《黄帝内经》里的“神灵”与我们在神话传说中看到的神灵,那可不是一回事。

《黄帝内经》里之所以认为新生儿具备神灵的特性,原因有这样几点:

第一,新生儿元气充足,处于气血混沌如一的状态。新生儿骨骼和经脉都非常柔软,这正是生命的最佳状态,而成年人若想保持筋骨的柔软,就需要进行刻意修习。

第二,小婴儿不必经过修行,就呈现出德性深厚、气脉平和的生命特征。《黄帝内经》认为,人生来就是自性圆满的,这一点与佛教禅宗对心性的说法非常类似。那么,为什么人长大之后,就不再具备深厚的德性以及平和的气脉了呢?《黄帝内经》指出,这是因为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外部环境以及生命境遇所影响,逐渐产生出颠倒妄念,扰乱了德性,干扰了气脉。

第三,新生儿内心纯净、天真,不像成年人那样心中充满杂念和欲望。小婴儿只要满足了基本的吃喝,就能安然睡卧。有时候我们说一个人,跟个孩子似的心里不过事儿,其实从《黄帝内经》的角度来看这是好现象。一个人思虑深、欲望重,活得心累,还容易产生各种疾病。

《黄帝内经》对人类的生命本质进行探讨时还指出,气是一种非常精微的物质,它构成了自然万物,所以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这样写道:“言人者求之气交。”意思就是说,人类是气交感而生。

以上就是《黄帝内经》里对人类生命本质进行的探索。但是,《黄帝内经》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并不仅止于此,在提出人体的物质构成基础之后,《黄帝内经》还指出了人与自然万物的相处之道。

(二)《黄帝内经》中的人与世界的相处之道

《黄帝内经》里认为: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依四时之法而成,那么,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就与自然万物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换言之,人是自然万物中的一员,那么,人能够影响外部环境,也能被外部环境所影响。

所以,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要用一种恰当的方式与世界相处,而这正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曲黎敏认为,仅仅具备正确的人生观还不足以让我们过好这一生,我们还应该具备正确的宇宙观。这个宇宙观,说的就是人与万事万物的相处方式。

《黄帝内经》有云:“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我们生活在这个宇宙时空之中,当然会受宇宙时空的影响。而人与世界之间最恰当的相处方式,就是追随着自然万物的变化,跟着节气走,跟着自然规律走,而不是通过一些所谓的高科技手段,违背自然规律。人与自然万物要和谐相处,而不是对抗自然万物;要时时刻刻想到,我们是自然万物中的一员,而不是随意改变自然规律的造物主。

此处涉及到两个层面的“平衡”:就内部而言,健康的状态就是身心处于平衡;就外部而言,智慧的活法就是人与自然万物(世界)保持平衡。《黄帝内经》体现出的是一种整体性思维,即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同时,人体内部各部分也是彼此联系的。

(三)《黄帝内经》对日常养生的启示

《黄帝内经》中讲到的养生基本原则,概况起来就是这样一句话: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性都有一些共同性,比如自私、贪婪、执着,用佛家的话来说就是“习气”。《黄帝内经》里提到,如果这些习气能够被我们化掉,那么我们就能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首先,自己的饮食起居,务必要符合自然规律。《黄帝内经》中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比如,春天是天地万物重新焕发生机的季节,也可以看作人体进入了“重启模式”,所以到了春季,我们就应该“夜卧早起”,夜里11点之前入睡,早上早点起床,这样一来,阳气更容易生发,我们就会精力充沛。所谓的“春困”正是因为身体里的阳气,不能及时生发,精血跟不上来,所以人们会觉得困倦、眩晕。

其次,保持内心的清净安然,及时清理情绪垃圾。每天,我们都会产生很多不良情绪,比如愤怒、焦虑等,这些不良情绪会引发人体气血内乱,从而引发身心疾病。作为现代人,我们没有压力,没有烦恼,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正确的方式,及时疏导并清理负面情绪,诸如瑜伽、冥想、慢跑等健身活动,都不失为清理情绪垃圾的简便方法。

再次,以静养神,以动强身。《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出现的“和于术数”一词,指的是进行日常养生,要坚持“和”的原则,“和”就是要适度,“术数”的意思是各种养生之道,这些养生之道里既包括养神的方法,也包括强身的方法。

最后,多样化饮食。《黄帝内经》中有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可见,真正的养生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多样化饮食,而不是一味地食素,更不是在不清楚自己身体情况的时候,一味进行大补。

【结语】

作为祖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首,《黄帝内经》呈现出的是一种整体性的医学理念,它以自然哲学的思维模式,指出生命的本质,指明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同时也为人们的日常养生保健,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参考。我们在学习《黄帝内经》时,要辩证地看待书中的观点和概念,毕竟《黄帝内经》为我们提供的是理论参考,而并不是思想准绳。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新浪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0718/1316992.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