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港台 > 正文

政界要林郑、保安局长下台 组建义勇军已上街护港人 港人同仇敌忾瓦解港警抓人

Image result for 林郑香港形势在中共出动黑帮无差别打人后越演越烈,港人发起各种形势的反抗。港人上周六27日已经组建「香港义勇军」,有200人上街保护港人。28日,香港政府新闻处主任发公开信,谴责港府。同日,保安局员工联署:强烈谴责警队施加过份武力,促保安局局长李家超问责下台。香港连登讨论区发通知,星期二30日港铁车长罢工,让交通全面瘫痪!怒潮漫延政界,公务员申请2日集会:与民同行。港人还发起8月5日全港罢课、罢工、罢市三大罢、七区集会。另有视频显示:上周末,香港居民帮助示威者,阻止港警抓捕。

香港连登讨论区发帖:星期二(7月30日)港铁车长罢工,让交通全面瘫痪!

港人发起8月5日全港三大罢、七区集会

港府对于市民的五大诉求一直不回应,民众再次发起“8.5全港三大罢、七区集会”的活动。 发起人在脸书发出声明。拒绝政府无视诉求警黑合作分化港民。

5日下午一时开始,7区地点:金钟添马公园、旺角麦花臣球场、沙田百步梯、大埔广福球场、荃湾沙咀道球场、黄大仙广场、屯门公园。

居民帮助示威者

7月27日游行时,天水圍很多街坊出來阻止港警,帮助示威者。

 

 

前有港警后有白衣男,港人组成「香港义勇军」

自由时报报道,香港的「光复元朗」游行,警方27日傍晚展开清场时,网友拍到在元朗的西边围村有戴头盔、持铁管的白衣人戒备,另有一批白衣人在一家餐厅内聚集,身边有木棍等物品,疑似等候指令。

图说:27日「光复元朗」游行期间,有数名戴着头盔的白衣人在西边围村内戒备。(图取自网路)

由于港人对警察维护秩序、捍卫公义的信心跌落谷底,因此游行期间,许多民众干脆自发备妥头盔、护目镜、急救用品等装备,组成「香港义勇军」,沿路保护游行人群的安全。

图说:一名全副武装的镇暴警察持警棍冲向示威群众。

香港怒潮漫延政界,公务员申请集会:与民同行

7月28日,有公务员向传媒发采访通知表示,计划8月2日发起公务员集会,以“公仆仝人,与民同行”为主题,强调“愿意把市民的声音传达至政府的管治团队”,并于7月29日向警方申请“不反对通知书”。

集会发起之一的公务员颜武周表示,公务员恪守政治中立,但脱下制服后都是香港人,不代表不能够就政治议题发声。

他强调,集会只代表个人身份,不代表所属部门,而且集会于休班时间举行,不影响工作,相信不会被秋后算账。

香港政府新闻处主任发公开信,谴责港府

28日,香港政府新闻处主任也发表致港人的公开信,公开信开头便介绍说,我们是政府新闻处的新闻主任。我们明白社会期望新闻处能够保持政治中立,然而当前香港局势已没有选择中立的余地,保持中立和沉默等同支持施压者,向恶势力低头。

公开信除了批评在连串反送中示威活动中,警察对示威者使用过度武力、选择性执法外,还呼吁林郑月娥领导的班子回应市民5大诉求。

最后,公开信形容,我们都是身处高墙的鸡蛋,在鸡蛋和高墙之间,我们除了永远站在鸡蛋那边,更加希望可以成为保护鸡蛋的高墙。

网友@LifetimeUSCN评论说:中共很阴险,香港人感觉到了吗?反送中运动,是香港民众与中共和林郑月娥当局的矛盾。中共故意将矛盾焦点转移成反送中与香港警方的矛盾!中共不敢鼓动“撑林郑”,而持续一个多月“撑警察”。警察并不是反送中民众的对立面,中共故意将警察推向反送中对立面。紧急呼吁抗议组织者和警方不用落入中共圈套!

保安局员工联署:强烈谴责警队施加过份武力促李家超问责下台

立场新闻报道,香港反送中运动持续,政府多个部门公务员陆续表态,其中主力负责《逃犯条例》修订的保安局公务员,亦公开表态。

一群保安局现职及前员工昨日(28日)发表联署声明,强烈谴责警队在事件中一次又一次施加过份武力,以及无理拒绝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更要求保安局局长李家超下台。

参与联署的公务员批评,修例风波令社会前所未有的撕裂,警民关系对立,「以林郑月娥为首的政府高层却一再漠视民意,拒绝撤回送中条例以及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对传媒及公众给予官方机械式的回应」,「令身为公务员的我们也感到蒙羞」。

联署员工指,他们无法理解决策高层何以一直漠视民意,强行利用日渐崩坏的立法程序推行《逃犯条例》,最终导致今天一发不可收拾的乱局,「我们认为李家超于事件中难辞其咎,必须问责下台,以挽回市民对保安局的信任。」

参与联署的保安局员工又指,警队与各纪律部队一直是保安局引以为傲的伙伴,「但对警队近月来的滥权滥暴,我们无法苛同」。联署员工强烈要求特首林郑月娥面对民意,回应民间5大诉求,特别是正式撤回送中条例,及就6 月9 日以来的风波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

阿波罗网孙瑞后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 王笃若  来源:阿波罗网孙瑞后综合报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0729/1322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