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读懂“上善若水” 领悟人生高度!你若读懂 日后必成大业!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里提到:上善若水。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细读今天的文章,或许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1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都喜欢高高在上,而水却选择流向低处。

其实人又何尝不能像水一样,懂得了付出、懂得了奉献,你的人生高度自然就会有所提高。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也许一滴水不能有所作为,但是当许许多多的水滴汇聚在一起,那种力量是不能阻挡的。

同样水教会了我们要懂得团结,只有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方能所向披靡。

水,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水虽柔弱,却能包容万物。柔并不是软弱无力和懦弱,而是一种“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表现。正如“水滴石穿”就是这种“以柔克刚”的最好表现。

我们都知道,水是无形的。能随外物的变化而变化,做人也应是这样。

自古以来,能够成大事的人,皆具备“水”各种品性。

历史上的韩信能受胯下之辱,是因为它具备水的阴柔,能屈能伸;他却没有杀掉辱他之人,是因为韩信懂得包容。

不得不说,水教会人们太多做人处事的道理。

读懂“上善若水”,领悟人生高度!你若读懂,日后必成大业!

上善若水,如水一样接纳万物;虚怀若谷,如山一样包容万物。

成大器者需有坦荡的胸襟,仁慈的胸怀,懂得随遇而安,方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2

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想跳湖自尽。

他在湖边碰上了一位观水静坐的智者,便将自己的境遇逐一细述。

智者微笑着将他带回家中,令其从地窖里搬出一块偌大的坚冰。商人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还是照做了。

冰块搬出来后,智者吩咐:“用力砍开它!”商人找来斧头便砍,不料猛烈的重击,只能在冰面上划下一道细微的印记。商人又抡起斧头,全力劈凿。一会儿,对着掉落的冰屑,他气喘吁吁地摇头:“这冰实在太硬了!”

智者不语,将冰块放在铁锅中煮。随着温度的升高,冰块慢慢融化。智者问:“你从中有所领悟没有?”商人说:“有些领悟了。我对付冰块的方式不对,不该用斧头劈,得用火烧。”

智者摇头。商人面露难色,鞠躬请教。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智者语重心长地说:我所让你看到的,是成功人生里的七种境界:

01.冰虽为水,却比水强硬百倍。越在寒冷恶劣的环境下,它越能体现出坚如钢铁的特性。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一种境界:百折不挠。

02.水化成气,气看无形,若气在一定的范围内聚集在一起形成聚力,便会变得力大无穷,动力无比。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二种境界:聚气生财。

03.水净化万物,无论世间万物多脏,它都敞开胸怀无怨无悔地接纳,然后慢慢净化自己。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三种境界:包容接纳。

04.水看似无力,自高处往下流淌,遇阻挡之物,耐心无限,若遇菱角磐石,可把菱角磨圆,亦可水滴石穿。这是成功人生的第四种境界:以柔克刚。

05.水能上能下,上化为云雾,下化作雨露,汇涓涓细流聚多成河,从高处往低处流,高至云端,低入大海。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五种境界:能屈能伸。

06.水虽为寒物,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它从不参与争斗,哺育了世间万物,却不向万物索取。这是成功人生的第六种境界:周济天下。

07.雾似飘渺,却有着最为自由的本身。聚可成云结雨,化为有形之水,散可无影无踪,飘忽于天地之内。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七种境界:功成身退。

人心如水。之所以有能力悬殊、善恶不同、生死之欲,皆因各自境界不同罢了。

正如老子说,最高境界的善跟水一样。

水的善表现在它倾其自己所能滋养万物生长,而不为自己争任何利益,它甘愿放弃高贵显赫的位置而屈居众人不愿待的卑下之处,所以它的品格与道十分接近。

3

老子继续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老子在这里借说水的品格,隐喻为人之道和道体的内涵。道本来就跟水一样,为人也要像水那样:

“居善地”:身处为善的地方,即卑下的、低洼的、别人不愿意待的地方;

“心善渊”:心地善良得像深渊一般清明、虚静、宽广;

“与善仁”:给予别人友善和仁义;

“言善信”:说话诚实讲信用;

“正善治”:为政要以德而治,即无欲、无私、无为而治;

“事善能”:做事要像水一样有至善的功能,它无论方圆、曲直、清污,全部能包容,而使之去污去浊而清澈;

“动善时”:行动起来都能顺势适时,顺其自然。

做到了这七个方面,也就具备了水的品格,也就合乎大道了。

水的品格因何而来?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无尤。”

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于水不争名不争利,所以它才有这品格,才不会有什么过失和怨尤。

可能有人会说,“不争”是不是消极人生。老子的“不争”与“无为”是一致的。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八章里说:“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看起好像不做什么,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做的。

“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为了让人知道故意去做什么,而它所做的都是无欲无私地从本分和本能出发,自觉自如自然地在尽它应尽职能在做。就如春播了,天下了雨;秋收了,天总是太阳高照。

“不争”也是如此,“不争”并不是什么都放弃,而在和睦地协同做事,而不为个人去争权夺利。

责任编辑: 赵丽  来源:领袖汇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0929/1349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