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读过一篇文章《"住院72天,我卖了2套房”:没病没灾,就是最大的不动产》,说的一位朋友的妈妈脑溢血住进ICU病房72天,最后卖了2套房、花费130多万,都没能把人救回。
这并非骇人听闻,不少读者在评论里谈起自己身边相似的故事,讨论着健康的重要性,然而有更多的读者表示,如果没有钱,自己或家人患上大病也不知道可以怎么办。
原来,摧垮一个家庭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一场病就够了。在知乎上,一位年轻的癌症患者说:"在治疗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可能远远不及你在未来的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
不少人会想到买保险。以前,我们看见卖保险的人都要绕路走,生怕被忽悠,仗着自己年轻身体好,不想浪费钱。今年,讨论保险的人多起来。
关于保险,有两种情况特别尴尬:一是买了保险之后,发现自己买了个烫手山芋;二是想买保险时,发现身体状况已经很难买到理想的保险!
买保险是一项技术活,里面的水很深且套路多,之前就乱买过,掉了几次坑了。
后来听了几节蜗牛保险的科普讲座,受益良多。讲座上不仅会给你科普保险知识,还会告诉你如何买对保险!
下面我想来分享一些我在他们课程里收获到的保险知识。
01
因为不懂
很多人觉得单位已经给交了社保
自己就不用买保险了
其实,社保只是基础医疗保障,赔付有很多的限制,起付线以内、封顶线上以上、报销比例外和社保目录外的医疗费用,都是要自己承担。
作为一个成年人,除了努力挣钱,为避免因意外返贫,给自己和家人配置合适保险更是非常负责任的做法。
万一哪天身为经济支柱的我们不在了,我们身后的债务谁来还?家人的生活费、子女的学费等等开支,谁来承担?
如果说身故是低概率事件,那我们来看看生重病的概率。世界卫生组织推测,未来20年,世界癌症病例将增加60%!
世卫组织及其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2020年世界癌症报告》中说,每年有近六分之一的人死于癌症。根据目前掌握的数据,2018年约有960万人死于癌症。报告称,虽然发达国家过去被视为癌症高发国家,但情况已经不同。未来,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可能会在一生中面临一次癌症诊断。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我国癌症患病率在国际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占据全球癌症新发病人数的20%以上,同时意味着我国每天有1万人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得癌症。
具体到个人,万一不幸生病,花费动辄几十上百万,医保的报销只是杯水车薪,因病产生的医疗费、调养费、误工费等足以拖垮一个中产家庭。
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使得重大疾病增加了被治愈的机会,对患者来说生存的希望增加了,同时花更多钱的概率更大了。
在放弃与治愈面前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后者,而保险的作用就是在遇到疾病、意外、养老等风险时,帮我们承担风险,把损失降到最低。
02
因为保险行业坑太多
很多人买了
最后却发现钱打了水漂
●某些保险业务员没把保障内容,疾病定义讲清楚,责任免除也模糊带过,唯独夸大的产品收益,很多人因为健康焦虑就买了,最后理赔被拒,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很多人过度关注保险公司的品牌大小,过度注重人情关系。却不关注产品的好坏,是否适合自己。到最后发现买的产品价格又贵,性价比又低。
●在别人的怂恿下,买各种附加捆绑险,一份保单把重疾险、意外险、教育金、婚嫁金都承包了。看起来啥都能保,实际上,很多保险责任能赔付的额度都很低,等到真的出事儿了,赔的钱只是杯水车薪。
●给宝宝买了一大堆保险,大人却在“裸奔”。其实买保险的正确顺序应该是“先大人后孩子”。只要大人健康地工作和生活着,孩子的生存状况一般不会差到哪里去。万一大人发生了意外,没了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孩子未来的生活就很难有保障了。
事实上,很多人买完之后就扔一边了,没几个人会再细看保单上的条款。自己究竟买了什么能保什么,一脸迷茫。到真正发现那份保险是个大鸡肋时,已经过了好几年。
目前市场上的保险机制、保险从业者,普遍走向了专职推销的模式。部分保险推销员对卖的产品自己基本是一知半解,见人就直接各种推销说服,签字之前你是上帝,签完字以后也许人都找不到了。
搞清楚基本的东西还是没有那么困难的,只要心里有数,谁都忽悠不了你。毕竟保险将来也是要解决生病这些大问题的,该花点时间还是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