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中医圣手唯一存世的“补脾方”!补脾阳、强脾气、留住水谷精微

作者: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藏象生理学》

你好,我是中国人,文君然。

有人问我,学习中医药知识,从事中医药行业,最关键的品质是什么?

我说,是谦虚、谨慎。在这方面,我永远都做得不够。

因为在我看来,中医发展的几千年积淀里头,有太多好经验、好思路,值得我们后背学习。你就扎扎实实地学,学一辈子,也学不完啊!

现在,我带你来看一张配伍。这个配伍的创制者,乃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蒲师。

蒲师,虽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就去世了。但是,他作为曾经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看病的杏林泰斗,却永远在中医界留下了段段佳话。

据说,他老人喜欢赠送徒弟三样东西——草鞋一双、雨伞一把、灯笼一个。干啥用的?出门应急救治病人时候用的。

据说,他曾经因为一次误诊,闭门谢诊三年,精研典籍,反思过失。

蒲师的名字到底是啥?我就不说了,为了避免广告嫌疑。如果你感兴趣,可以自己去查一查。他是四川人。

好了。现在我们看看蒲师给我们留下的这张配伍——

党参、炙甘草各6克,白术、茯苓各9克,干姜、泽泻各4.5克,肉桂1.5克。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口服。

这个配伍能干啥呢?就是温中散寒、健脾止泻。

我从前在学习此方的时候,听老师讲过这么一个病案。

话说有一男子,白天腹泻至少5次。粪便呈水样,伴随腹胀和肠鸣。什么东西都吃不下了。

这个人的症状,已经连续了一周多,整个人拉得快要虚脱了。他曾经用过理中汤配伍,药用党参、白术、干姜之属,效果都一般。

就在他觉得自己没有希望的时候,因缘际会,他找到了救星。

刻诊,见患者舌淡,苔白腻,脉象沉弦,小便短少,蒲师不慌不忙,写了一个配伍,就是前面我说的那一个。

患者也是略通医术的。它看到其中的党参、白术、炙甘草、干姜,就立刻知道,这是理中汤配伍。他说,自己用过理中汤,效果很一般。

蒲师却说,我这配伍里,虽然遵理中汤之法,但是有稍作增加变化。变化虽然不大,但是效力不可同日而语。你还是尝试一下吧。

结果,药用当天,腹泻次数减少。药用三天,腹泻基本止住。后来,蒲师改用成药调养,患者最后痊愈。

现在,我给你讲一下这里的道理。

首先,这个人的问题,在于寒湿困脾、脾虚泄泻。你看他,大便如水,腹胀肠鸣,食欲不振,苔腻舌淡,脉象沉弦,这都是典型的寒湿困脾之状。寒湿之邪下注肠间,所以就会经常腹泻。这里头最典型的,就是苔腻、肠鸣、脉沉弦。这个是典型的寒湿困脾的诊断标准。

这个时候怎么办?答案是健脾、散寒、除湿。

其实,这方面,中医有不少配伍。理中汤专门干这个事儿。理中汤也是张仲景的经方啊,记载于《伤寒论》。原方配伍就是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人参一般用党参替代。主要意图,就是健脾、散寒、除湿。

但是,这样的配伍,力道有时候还不够。怎么办?你看蒲师的配伍,里头加入肉桂来温补脾肾之阳,再加入泽泻、茯苓来利水。为什么要利水啊?因为体内湿气通过利水之品排出体外,这样大便就会变得干一点。这就是所谓利小便而实大便。

可以说,这配伍就是蒲师在理中汤配伍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据我所知,此法的效果,比理中汤要强一些。

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这个配伍,是泰斗存世的,为数不多的健脾止泻、散寒除湿之配伍。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当然,也许我孤陋寡闻,这样说不确切。如果各位读者有不同意见,也不妨提出批评。

但无论怎么讲,这个配伍是有现实意义的。

我跟你说,到了夏天的时候,因为饮食无度、肆意贪凉,导致脾阳虚弱,为寒湿所困的人比比皆是。有些人甚至在一次大病之后,变成了慢性的泄泻之症。这时候,如果辩证准确,用上述经验调理,或许就是科学的。我把这个写出来,给这类的朋友以启迪。前提是,一定要准确辩证,要由专业医师来辩证。你如果是因为湿热导致的泄泻,用这个就反了。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现在让我们再次用崇敬的目光,向中医先贤们留下的遗产,致以深深的敬意。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小药养生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1030/1517948.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