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运动量大会折寿吗?对16万运动员跟踪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

当然这篇研究只是研究了死亡率以及慢病发生情况,并没有研究退役运动员骨关节疾病患病情况,运动员由于长期从事高强度运动,运动损伤发生率不低,这是否会影响他们退役后生活以及运动有待进一步研究。

怎样才算“过量运动”

事实上,过量运动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过量运动字面好理解,但怎样才算过量,过量有不有通用标准呢?

这恐怕成为一个无解的问题,对于初跑者来说,10公里也许就算过量,而对于成熟跑者,一场马拉松算不算过量呢?

从运动科学角度而言,保持健康所需要的最低运动量是有标准的,无论是权威的美国运动医学会,还是世界卫生组织,都一致认为每周积累75分钟大强度运动比如跑步,或者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是大众应当维持的最少运动量。

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的《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进一步指出最佳运动量的标准是每周3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者150分钟大强度运动,但每周运动量却没有上限标准,这说明每个人由于基础和运动水平不同,都应该有自己的运动量上限,跑者不应当超出自身能力过量运动,但就群体而言,并不存在所谓过量运动的某个具体标准。

大众跑者没必要过量跑步

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运动越多健康收益越大

运动量没有一个统一的上限标准,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上限,如果你跑量猛增或者没有准备就跑马,引发了伤痛,那么这个量其实就是你的跑量上限。

过量运动除了给运动系统比如关节带来伤害,也有可能损害心脏健康。

长期运动训练会导致心脏的重塑,让心脏变得强大,只有非常有限的证据显示在少数运动量极大的运动员中,训练导致了不良的心脏适应。

大强度大运动量对于心血管潜在的不良影响

 

 

而对于大众跑者而言,经常锻炼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缺乏锻炼人群要低。

多以不是运动越多,健康风险越大,而恰恰是运动越少,健康风险越大,运动量与健康风险的负相关是明确和肯定的,且“J”型曲线假设其实并没有被充分论证,也就是说运动量有最低限度,但没有上限。

美国心脏协会2020年年初在著名的《循环》杂志(Circulation)发布了一篇重要声明《运动导致的心血管事件和长期进行运动训练的潜在不良适应:更新对于运动风险的客观看待》。

这篇权威研究其实就是要回答大众运动爱好者的疑问:运动的潜在心脏风险究竟有多大,随着运动量的增加,发生猝死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不是也随之发生了增加,最终答案同本文所述的观点是一致的,合理地增加运动量并不会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美国心脏协会这篇研究发布的重要结论有大量的证据显示运动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负相关,也即运动量越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越低;

经常锻炼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降低,心肺耐力最好的那部分人群可以减少80%的全因死亡率(所谓全因死亡率是指不考虑疾病原因和种类的所有总的死亡);

运动最为积极的人群从寿命角度而言,每活50年可以延长7-8年寿命(与本研究证实运动员更长寿一致);

运动的益处绝不仅仅限于健康人群,诊断为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运动同样可以减少他们发生危险事件的风险,研究发现那些积极运动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他们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危险事件的风险更低,生存率更高;

在运动量等同的情况下,强度更大的运动比中低强度运动的健康益处要更多;

运动量与健康之间的“J”型曲线从未被充分证实

 

 

虽然之前一直有观点认为运动量与健康之间存在“J”型曲线,也即当运动量过大时,健康风险也会增加,但“J”型曲线并没有得到充分证明,研究发现运动员的平均寿命比普通人长3-6年,从长期运动训练对于心脏健康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通过运动提高心肺功能、减少全因死亡率并没有运动量的上限。

换句话说,要明确一个大众运动量的上限具体值,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并且也没有实际意义,因为运动越多健康收益越大,当然这也并非鼓励大众去参加不顾个人实际的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运动,大众跑者还是应当遵循循序渐进这一基本法则,强调运动量没有上限与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并不冲突。

小结

不要再嘲笑、诋毁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伤害身体,短命折寿,科学研究用数据证实运动员退役后仍然比大众更健康,寿命更长,疾病发生更少。

对于大众而言,重要的是科学运动,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运动越多健康收益越大,但记住一定量力而行,运动量没有统一上限,但每个人的运动都有上限。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慧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223/1560660.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