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国文化 > 正文

莱阳豆面灯碗,一种能吃的“灯”

莱阳豆面灯碗信俗通常称作灯碗,是莱阳民间传承已久的元宵节民俗活动。灯碗流传于莱阳的十几处镇街,其中,照旺庄镇、万第镇、沐浴店镇、谭格庄镇、团旺镇一带最为兴盛。

这一习俗由来已久。清康熙年间(公园1661年)的《莱阳县志》记载“又做面盏十二照月序蒸之,以卜水旱。”就是讲,莱阳人把豆面做成一盏盏小巧玲珑的“十二月”面灯,以面折数量代表月份,一个折代表一月,二个折代表二月……十二个折代表十二月。面盏内放食用油点燃,视灯盏灭后盏内余油多少来卜来年的旱涝情况,使这一古老习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豆面灯碗习俗从元宵节闹花灯、放烟火的习俗演变而来,成为当地人们的一种祭祀、祈福的民俗形式,以它特有的纯朴自然,悄悄地传承在梨乡大地。它是以黄豆面为主要原料,做灯前先用食用油掺和豆面,使其很有筋力,这样灯碗能够做得十分精细,而点燃后能透出金黄色的迷人光晕,所以也叫“金灯”。这种流传于民间的习俗,是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现已被列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制作豆面灯碗,先要把面团捏制成灯的雏形,然后利用梳子、剪刀、火柴棒、竹片、绿豆、硬币等作为工具,进行局部精细加工,像猪的头、龙的鳞、刺猬的眼睛等等,整个捏制过程随意性很强,基本上是边创作边制作,一气呵成,作品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最后用火柴棒缠上棉花做灯芯,插在灯碗上,一盏可爱的豆面灯碗就做好了。

豆面灯碗的花样繁多,常见的有十二属相灯、十二月灯、看场佬灯、福禄寿灯、灶王爷灯、家禽走兽灯等二十余种,各包含着不同的寓意。譬如捏一盏狗灯放在大门口,能够看家护院,确保平安;将马灯放进马厩则意喻来年马壮无恙,点燃猪头灯则寓意猪肥满圈;圣虫(蛇)灯放在窗台上,能够百毒不侵……

一些抽象的内容,如福禄寿喜,则用相应的动物和植物来代替,取其谐音或取其形体象征,蝙蝠灯取谐音喻福,喜鹊灯取谐音喻喜,鸡灯则意喻吉祥,求生育用莲子灯,取多子之意等。

普通简单的豆面灯碗不改变本色,而用于供奉祖宗家谱和喜庆用灯则多用“色面”,即豆面中掺入带颜色的蔬菜汁或食用颜料,反复揉搓而成,以大红、大绿、黄色为主,其它色彩为点缀,整个是一派富贵、气派的格调,好像个埃及人在制作雕像上的加色彩绘一样。

莱阳灯碗习俗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自发地在固定的时间,按照相同的程序,进行相同内容的习俗活动。其中,捏制灯碗是农村妇女们一项重要的“才艺展示”。无论是年轻的小媳妇,还是上了岁数的老婆婆,在正月十五来临之时,都能依旧按照传统习俗,活灵活现地捏制出各种灯碗的造型。在整个过程中全凭着经验和灵性,大胆捏制,挥洒自如,把胶东儿女的聪明智慧和美好祈愿融入其中。

俗话说“礼从宜、事从俗”。随着岁月的流淌,灯碗渐渐地被赋予不同的寓意,内涵越来越丰富。像做成“莲花”和“鱼形”的灯碗,表示“连年有余”;“石榴、莲子”则祝愿人们生活美满,多子多孙;做成属相的灯碗预示着人们新的一年旺旺盛盛,健康平安;做成“十二月”灯的,可预知来年的水旱及收成等等。这些造型各异的灯碗与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相得益彰,成为一道两次的民俗文化景观。

灯碗习俗的活动内容与人们所关切的现实生活和情感认知紧密相连,是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鲜明的特色。丰富的寓意,也是研究胶东历史、民俗、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

(内容综合自梨乡莱阳、智慧烟台)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胶东风向标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226/1561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