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王阳明,安静是一种魅力,人只有安静,才能够洞察事物

王阳明,静坐锻炼心智,嘈杂纷乱生活中感悟宁静。

王阳明,静坐能够使人心境平和、静心冥想,体悟茅塞顿开。

王阳明,静坐,用意念来克服内心的私心杂念。常在静坐处,谁能差遣我。

王阳明在内心冥想的时候,常常习惯于静坐。他在贵州龙场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这种方式,多年来他一直认为静坐能够使人心境平和、静心冥想,而且还经常会在静坐中,体悟茅塞顿开之感、在学识上有所收获。

他教学生们学习静坐,用意念来克服内心的私心杂念。常在静坐处,谁能差遣我。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消沉,

王阳明:“当极静时,觉此心中虚无物,旁通无穷,如长空云气,流行无所止极。

王阳明想告诉我们,当人达到极静的寂然无我的状态时,万事万物自然也会呈现在心中。就像如果我们全神贯注的静观空中宇宙的寂然无我,沉思过去数千年或者未来数千年的无限连绵。

如果夜晚的天空有无数的星辰显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在感到宇宙的无边无际时,作为个体的自我也会像水滴融入大海一样,和宇宙万物融为一体。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武侯如是说。静时什么?是泰山崩于前面而色不变,是大胸襟,也是大觉悟,非丝非竹之甜愉,非烟非茗自清芬。

人只有不急功近利,才能享受鱼跃鸢飞的洒脱。

紧张和焦灼的生活,很难让人品味到静的清芬与甜愉,甚至会渐渐浮躁起来,可是浮躁往往不利于事情的发展。

与其让浮躁影响我们正常的思维,不如放开胸襟,静下心来,默享生活的原味。

唯有宁静的心灵,才不会过度追求权势显赫,不奢望金银成堆,不乞求声名鹊起,不羡慕别人豪宅。

所有的过度追求、奢望、乞求和羡慕,都是一厢情愿,只能加重生命的负荷,加速心灵的浮躁,而与豁达康乐无关。

王阳明的良知的哲学思想中包含这样一层含义,即良知是生命本源的一种知觉。宁静作为一种功夫的意义就在此,他能够减去压在良知表面上的重物。

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安之若素,沉默从容,往往要比气急败坏、声嘶力竭更显涵养和理智。

生活真的不需要太急功近利,不如将心跳放缓,随青山绿水而舞,见鱼跃鸢飞而动。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志闲。把心常放在静处,荣辱得失,哪一样能够左右我?

如何锻炼自己的心智,才能不被外物所扰呢?

王阳明:“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

王阳明建议学习静坐,纷乱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到不安。如若能闭上眼睛去养神,养着养着,外在的喧嚣和热闹都消失了,随即便发现了心灵内在更为美好的境界。

《小窗幽记》给人们阐述的一个幽静、美妙的意境:独自坐在禅房中,清爽而无事,煮一壶茶,燃一炷香,欣赏达摩面壁图。将眼睛闭上一会儿,不知不觉中,心变得十分平静,神智也十分清净,气息柔和而稳定。

这种感觉,仿佛回到了最初的混沌境界,就像拜见达摩祖师,和他一同乘着木筏渡水,见到了麻姑一般。

静坐,可以使心静下来,只有心静下来才能关照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就好像波浪迭起的时候,我们无法看到水底的情况。只有当水平波静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到清澈的水底。

静坐,是人们放下心外一切的有效方法。静坐修身的功夫,要达到心如止水的境界。

静坐,是指放松入静,排除杂念,呼吸自然,一切的一切主要是为了让一个人变得安静,变得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然后一直到忘我之境。

静坐,可以让一个人的身体保持内外的平衡。也利于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一个人若能在嘈杂中感悟宁静,也就达到了人生快乐的极高境界。

要达到心灵的宁静实属不易,如果还要在宁静的境界里感悟人生的奔腾则是难上加难。

因为外物的嘈杂难敌内心的安宁,但是环境的安宁却不容易让人兴奋当人们被静谧所吞没的时候,是兴奋不起来的,因此在宁静中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活力四射就显得更难得。

心如止水,但是止水并不是死水,所谓静止只是相对的状态,人生往往是宁静里波涛汹涌,那些最平淡的事情里面往往酝酿着最为激烈的革命。

一个人如能做到在宁静中感悟奔腾,就证明已到达了心灵的至高境界。

静虑息欲致良知,这个办法是王阳明说知行合一时提出的办法,当人们万分疲惫的时候,只需要静坐下来,闭上眼睛,打开心眼去看你内心存在的哪个世界,疲劳也就渐渐消退,祥和空灵的境界随之而来。

身处喧嚣尘世,我们也要学会独自静处,清净无为,摆脱了尘世的喧扰,焚烧上一柱好香,烹煮上一壶清茶,慢慢地品味着妙道的清香。静坐闭目,心自澄明,烦恼自消。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笨蛋文文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303/1563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