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工作职业 > 正文

30万人转发的日本职场漫画发出灵魂拷问:我们可不可以不努力?

“屋檐角下排着乌鸦密密麻麻

被压抑的情绪不知如何表达

无论我在这里在那里

仿佛失魂的虫鸣……

不想离开

也许尝试过被爱

会开始仰望未来

伤疤就丢给回忆吧

放下才得到更好啊”

这是华晨宇写给抑郁症患者的一首歌《好想爱这个世界啊》,某种意义上也是写给曾经得过抑郁症的他自己。

据说,这首歌唱哭了很多网友,尤其是那些抑郁症患者。华晨宇却说,希望大家都听不懂这首歌。听不懂的人,才快乐。

抑郁症并不是一个离我们很遥远的话题。

在一项多国抽样调查中,16-64岁年龄段的劳动者“曾患抑郁症比例”,英国为27%,澳大利亚为26%,美国为23%。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5400多万抑郁症患者,其中大部分与学业、职场压力有关。或许,这个数字还不足够真实。因为很多人甚至连自己是否生病了,都不知道。

作为一个社会人,你的身边一定会有抑郁症患者,如同我一样。我的高中同学、我的同事,我闺蜜的老公、我朋友的老婆……

最近,在一位身患抑郁症的朋友家里看到一本书《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朋友告诉我这本书很治愈。一次她压力大到几乎要崩溃的时候,看到这本书,突然觉得:这世界有很多事情都可以放下,有很多人都可以辜负,但唯独不能放下自己,辜负自己。

带着好奇心,我翻看了这本书。这是一本在日本轰动一时的漫画书,推特上曾有超过30万人转发。它讲述的是职场人如何摆脱过度劳累带来的身体和精神的压力。有人把它称为“社畜自救手册”。

书的作者是日本的漫画家汐街可奈,曾经因职场过劳患抑郁症,还有一位精神科医生结城裕。结城裕也是一位漫画创作者。两人的亲身经历,让这本漫画书特别能引起共鸣。的确像有些读者所说,真实到想哭

分享几点我读这本书的感受。在我看来,这本书不仅能治愈那些有精神疾病的人们,对我们普通人的职场观和人生观也很有借鉴意义。

1、不要看着别人还在努力,你就硬着头皮往前走

社会的快速发展,催促着每一个人都不得不拼命向前狂奔。生怕稍不努力就会被抛弃。网络上有很多打鸡血的励志金句。什么“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奋斗的你”,什么“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但这本书的作者,精神科医生结城裕告诉我们,人的身体状态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能量值、抗压性、防御力、手腕,各有不同。

关于这一点,这两年我深有感触。去年,我给全家人做了一个PDP性格测试。其中有一项关于能量值的评估,学霸老公明显低于我。虽然他是明显的老虎型性格,看起来很有想法,也很有执行力,但能量值却不高。而我呢,才华不如老公,决策力也不如老公,但能量值很高。

老公很认同这个测试结果。他说他的确很容易感觉到累,不管是当年高考,还是后来去美国读博士,都从来不熬夜。这么多年,如果说学业和事业有什么成绩的话,应该归功于自己的悟性比较高,专注力也比较好。

而我就不同了。我就是比较适合打鸡血的那种。一直以来,我都相信勤能补拙。现在想来,我这也是顺应了自己的特点。

人与人,的确有很大的不同。别人能加班,不一定你就能加班。别人能做到的事情,不一定你就能做到。这和努力不努力,没有关系。

也许有人会问:“那这么说,我们就不需要努力了吗?”

多年打鸡血的我,肯定不会这么想。我觉得要不要继续努力,得看两点:

(1)努力是否让你感到快乐,有成就感。

如果没有,甚至感到压抑,那就得叫停。

(2)努力是否在你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如果一件事大幅超出你的能力边界,我想,放下或许是你最好的选择。专注于你能做好的事情。

永远不要责备自己不够努力,哀叹自己为什么这么弱。这样只会强化自己的负能量。不论在任何处境下,都试着给你自己一个正向解读。

这几年,李诞、李雪琴等一批脱口秀演员崛起。李诞说,“人间不值得。”李雪琴反问:“北大毕业,就不能当个废物?”

看不懂世道的人,觉得这是”丧“文化,唱衰年轻人的斗志。但在我看来,这何尝不是一种充满正能量的心灵慰藉

​2、过度“努力”,也许会让你迷失方向

老师给学生压力时说,“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老板给员工压力时说,“要么全力以赴地干,要么早点滚蛋。”

于是我们开始担心,考不好怎么办?失业了怎么办?好像我们唯一能选择的就是,继续努力下去。

不甘心接受自己的平庸,不甘心被别人看不起,于是迎难而上,以为这就是坚强,最后往往迷失了自己,无法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当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聚焦在“努力”这个动作上,往往会让我们忽略了思考。

现在的工作量真的是合理的吗?

或许不是。

就像《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书中所说,一个月加班超过80个小时,在日本就可以被认定为是过劳,员工出现身体和心理上的疾病,公司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赔偿员工受到的伤害。

现在的工作真的适合自己吗?这件事情没做好,真的都是自己的问题吗?

不一定。一味地把目光都放在任务本身上,一定会制约我们的思想。

就像我在自媒体上写文章。我看到很多创作者非常地勤奋,每天都在写文章。各个平台会不遗余力地鼓励你多发文章,多尝试不同类型的创作。如果你每一步都跟随着平台的节奏,很可能就会被带着迷失了方向,忘记了初心。

每天都写文章,但质量不高,阅读量只有几百,和那种一周只写个2篇,但篇篇力求精品,阅读量过万的相比,哪一个更划算?微头条、图文、视频、直播、专栏……样样都跟风,各种技术、玩法都努力学习。或许你忘了,有些点是你无法突破的瓶颈;或许你正在错过本属于你的最大优势。

这样的努力,值得吗?

千万别把“努力”当做目的。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3、地球离了谁都能转,不要用“责任感”绑架自己

结城裕在书中说:“一国的首相和总统都能换,何况是你。”

大多数的人都是善良的。经历过普世的道德观念洗礼,很多人都懂得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

于是你会看到一些人即便很疲惫,看到有人需要他,也不忍心轻易地拒绝;即便很辛苦,也不忍心让同事帮一下自己;即便很不情愿,也不想给公司造成麻烦。

也许有人说,这好像不是主流意识。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负责任了。

我倒不这么看。在我的职场生涯中,有那么几件事是让我记忆深刻的。比如,“地球离了谁都能转”这句话,就是我的前领导跟我说的。

我第一次辞职,是我毕业7年之后,离开一个大国企里还算重要的岗位。当时因为一些事情,我已经疲惫不堪,也已经找到了心仪的工作。但因为担心手头的工作,我始终不敢开口跟领导提辞职。憋了好几天,最后用邮件的形式告诉领导。

领导把我叫过去谈话。那天别的话我都不太记得了,就记得最后领导给我撂下这么一句“地球离了谁都能转”。

我无从揣测她这句话中带了几分怨气,但许多年后,我开始越发觉得这句话很在理。

公司原本就是设计成无论缺了谁都能够运转的模式。如果不是,那是公司有问题,而不是你有问题。

这句话,让我在此后的数次选择中,都不再背负无谓的“责任感”。即便我从创业多年、一手培养出来的公司隐退。

于公司而言,我们是万千个角色中的某一个。但是于家庭而言,我是谁的妈妈(爸爸)、谁的女儿(儿子)、谁的妻子(丈夫),那是唯一。

我开始明白什么是最不可放弃的,什么是最需要坚守的。在这些能够被保障、被满足之上,我更多的追求才能给我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增量价值。

这是我关于职场的态度,也是我在读了《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这本书之后的一点感慨。分享给你,希望也能让你有所感悟。如果你的身边有朋友正在遭受精神疾病的困扰,也不妨把这本书分享给她们。又或者,安静地做一个倾听者,给她足够的温暖与关怀。

这个世界,每一个人都值得被关爱。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魔斯妈妈育儿实录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407/1577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