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港台 > 正文

rfa独家专访:获人权新闻奖加山采主逃港赴台 叹自己成“最无人权的记者”

第25届人权新闻奖周四(6日)正式揭晓,但一个表扬捍卫人权报导的新闻奖项,这一届却反成香港新闻自由受压的象征。香港电台要求撤回所有参赛作品,并表明不会领奖,令外界哗然。而在学生组别,以“‘唔系叫韩宝生’—劫后馀亡”一文获得优异奖的《加山传播》(DB Channel)创办人之一胡戬,也已逃离香港,来到台湾。

获人权新闻奖的加山采主胡戬已逃港赴台。

第25届人权新闻奖揭晓,同日首次获奖的网媒《加山传播》创办人胡戬宣布,已离开香港逃至台湾。他接受本台专访时,慨叹自己成为“最无人权的记者”。他坦承离开只因“懦弱还是未能面对”,但仍热爱做记者的他,相信终能再找到属于自己的岗位。(文海欣台北报道)

第25届人权新闻奖周四(6日)正式揭晓,但一个表扬捍卫人权报导的新闻奖项,这一届却反成香港新闻自由受压的象征。香港电台要求撤回所有参赛作品,并表明不会领奖,令外界哗然。而在学生组别,以“‘唔系叫韩宝生’—劫后馀亡”一文获得优异奖的《加山传播》(DB Channel)创办人之一胡戬,也已逃离香港,来到台湾。

慨叹得奖后却成“无人权记者”

年仅23岁的他来台后接受本台专访,无奈指“取得人权新闻奖其实好讽刺,因为是揭露侵犯人权、不公义的事才拿到这个奖”。

胡戬说:很讽刺,我得到人权新闻奖后,就成为“最无人权的记者”。但讽刺完又如何?很多事情已经发生了,你不会知道之后如何。即使怎样讽刺也不及蔡玉玲(事件)讽刺,721事件中仍未有(白衣)人入狱,她已经率先被判罪成,论(最)讽刺也是她吧。而且我得到人权新闻奖后,《加山》亦未倒闭,但《视点31》拿完新闻奖后(或将)消失,才更讽刺。所以我只是令整件事的讽刺程度,加上一撇。

对比之下,他认为《加山》另一成员年纪轻轻就得到摄影奖,更值得鼓舞。

访问时,虽然胡戬表面不时露出灿烂的笑容,但言谈间其实流露一丝丝的无奈。(文海欣摄)

离开只因“懦弱还是未能面对”47人案成催化剂

胡戬忆述,除了户口近期被冻结外,他早于2020年底已遇到被跟踪的情况。当时他为曾被中国驱逐的德国青年穆达伟(David Missal)撰写的专访刊登后,10多名警员凌晨在他家楼下,凝视其单位至少一小时。有一次,他采访完海外港人抗争者邝颂晴等人后,亦被跟踪,就连海外亲戚都被电话骚扰,问及是否认识自己,当刻他就知道自己已被盯上,并在“名单”之上,所以已有心理准备,终有一天会被捕。

当初做记者,是想揭露社会不公,没有传媒相关工作经验的他更毅然自立门户,只因觉得发挥空间比在传统媒体更大。他深信是否成事,只在乎于自己有否能力,今日他却要因此离开家乡。他坦言在《港区国安法》下,记者随时都可以被指控违法,因此对被捕有很多想像,当中47人案更是促使他离开的催化剂。胡戬旁听后,意会到当人去到某一个地步,发现自己将要面对至少6、7年失去自由的日子,他反问自己能否做到如前记者何桂蓝般大义凛然。他的答案是“不能”,因仍要顾及家人。他坦承,离开的最大理由,是害怕及懦弱。

胡戬说:私底下我都说过,不介意做第一个被国安法拘捕的记者,因为我觉得有光环。但问题是,现实中47人案展示给你看就是,原来国安法的审讯,那个心理恐惧可以去到如此恐怖。另一样好重要的是,就算我真的是第一个被国安法拘捕的记者,我是否真的能做到想做之事?好明显不是。有好多国安法被捕人士,其实现在都没有人理会,就像杰斯。你自问,有多少人真的关心他?他审讯时法庭外有否排长龙?没有。

不愿离开可以有千万种理由

他提到,其实早于去年11月已经想离开,但终究有不少事情放不下。除了家人朋友,还有法庭审讯。例如周梓乐死因庭或其他抗争者的庭审报道,他都想去做。甚至有时觉得自己在香港仍有用处,总之就是有数之不尽的理由,令他不愿下定决心离开。而更重要的是,他舍不得香港,这个他土生土长的地方。

胡戬说:虽然我一直探索自己在香港可以做甚么,有甚么可以贡献香港,最基本可能写多几篇对香港有用的专访?一直有打算离开,但都会想留下来做多一些。直到47人案,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震撼教育”,好震慑,对我的朋友更甚。当好多朋友已离开,这个圈只剩下我,他们都会想我离开。我身无分文,机票也买不起,当朋友连机票都帮你买,难道你还不离开吗?

胡戬亦带同书本来台。(文海欣摄)

离开并不可耻前提是离开后会做甚么?

他认为离开并不可耻,但离开后做甚么,才更能定义其价值。他希望“对得住自己作为香港人的身份”。他预计,将来会有更多记者离开香港,但希望大家会继续做帮香港的事。

离开以后,无论香港发生甚么事,都只能“隔岸观察”再作报道,这或许是作为记者,最痛苦的事。谈及自己在台的定位,胡戬坦言未有明确方向,但抚心自问,他希望继续经营《加山传播》,以深入报道、专访等方式,继续宣扬本土理念。他坚定地说,来到台湾仍然“好想做记者”,并引述蔡玉玲的一句话“即使眼前的平台可能一个个被打压、被消失,但只要大家仍然想做下去,就会有空间”。他自嘲“我就是因为好热爱做记者,才有落得今天如斯田地”。

《加山》成立近两年,两名创办人当中,冯达浚已身在狱中,他自己也已逃至台湾。被问及《加山》的去向,他眼神略带忧伤,表示即使不再经营《加山》,都要亲口向曾经鼓励他的人交代。

胡戬说:加山曾经倒闭,那时好多人都鼓励我继续做下去,而好多鼓励我的人现在都坐在“墙内”。我觉得如果我没有和他们亲自交代一声就结束营运,是对不起他们,所以至少会尽力做下去。

做网媒要懂得补位

作为网媒创办人的他,提到“反送中运动”时期,香港网媒百花齐放,大家都会补位到现场直播,但让他气愤的是,现在香港每天都有很多法庭新闻,却没有网媒懂得补位。当他仍在香港时,法庭就是他经常出没的地方。

这也体现在胡戬带来台湾的物品上,不少都是他在香港法庭的“战绩”,笔记簿、进入法庭听审的筹号等,可见他对此珍而重之。

记录了胡戬在法庭的“战绩”。(文海欣摄)

另一样最能代表香港记者的,就是反光衣。他受访时尴尬地叮嘱“千万不要叫我穿起来拍照”,更凑近衣服闻了一下,笑说“还有催泪弹的味道吗?”。他-一个23岁的香港青年,即使未知前路如何,但他坚信终能再找到属于自己的岗位。

胡戬尴尬地叮嘱“千万不要叫我穿起来拍照”。(文海欣摄)

责任编辑: 夏雨荷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507/1589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