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月伙食费20元、家中空无一物 90后白领力行“不消费主义”

4月24日,乔桑在“空无一物”的家中读书。

月伙食费20元人民币(约3美元),同一件衣服穿几十天,家中空无一物…你过得起“不消费”的生活吗?

★以物易物四处“化缘”

当30岁的乔桑(化名)宣布成为不消费主义者之后,不再化妆,每天穿同一件灰色卫衣,搭配着软塌塌的灰色运动裤和白色帆布包出现在工作场合就成了她的日常,从事销售八年的她,也总会因此听到来自周遭对她“穿得太素,拿得太少”的“委婉”抗议。

乔桑用毯子铺的读书角。

新京报剥洋葱people记录了90后白领乔桑实践“不消费主义”的百余个日子。第一天,乔桑就为食物发愁。她盘点了自己的存货,有螺蛳粉四袋、鸡尾酒十几罐、五谷杂粮、零食饼干、苹果、少数肉类和坚果

既然不能消费,乔桑打算以物易物。她把螺蛳粉和鸡尾酒的照片发到小区业主群里,询问是否有人想要,但无人回应。早晨起床,她吃了电饭锅里煮好的杂粮粥,中午,她独留办公室里吃一杯自制豆浆和一个苹果。下午,有同事说自己家里有多余的鸡蛋,乔桑用两本瑜伽书换了这12颗鸡蛋。

她想效仿国外的不消费主义者,去超市寻求过剩的免费食物,但老板不搭理她。她开始四处“化缘”。关注她视频的人送来了半包挂面、两颗发了芽的土豆和三根胡萝卜。她切掉土豆发芽的部分,高温蒸熟做成土豆泥当午饭。朋友后来还接济大米

但食物的匮乏让乔桑感到饥饿,她说服自己这是在尊重食物。不仅在食物上节省,“衣、住、行”等方面也力行减法。她捐出自己的200件衣服后,连续几十天穿着一套灰色卫衣和运动裤,衣服沾了味道,就喷点香水。她鼓起勇气剪掉小辫,把头发长度控制在了耳垂之上。

乔桑80多平米的房子里,隔出两间卧室的非承重墙被她推倒,扔了沙发的架子、垫子,又丢掉床架、床垫和床板,如今剩一条毯子,如今只留下吃饭的桌子和长板凳。为省电费,乔桑很少开灯,房子变得越来越空、越灰暗。

她不再使用厕纸,只用智能马桶的烘干功能。她用茶籽粉代替洗涤灵,有人转发了只需皂角、红糖和石头就能制成洗发水的配方给她。为节省乘坐公共交通的花费,她发现了可以少花一毛钱的充值窍门。

第一个月过去后,乔桑买菜和水果只花费了20.5元。她当月总花费2884.1元,其中,看牙医、宽带和水电气费占了2000多元,给猫买刷子花了148元。

这个月,乔桑瘦了六斤。

★离婚买屋空无一物

报导说,乔桑过去对花钱没有太多思考,想花就花。大学课余时,她在北京当导游,凌晨去批发市场进袜子和小饰品在北京的地铁站摆摊。毕业后进入互联网大厂,收入越来越多,她换了三次车,一次比一次高档,成斤地给自己和家人买衣服、鞋子和包。

她曾习惯用钱享受生活。体验过3000元多一晚的酒店,土耳其、菲律宾和日本的旅行说走就走,想学潜水就飞去东南亚,想玩滑翔就去泰国。她还办了多张几千元的健身卡、酒吧卡等,但她没有时间去消费,唯一坚持下来的是花了2万多元学费的瑜伽。

在几年前的“双十一”,乔桑结婚,她和丈夫把所有节日都过成了购物节,一定会买好多东西,他们还喜欢尝试各家美食,直到两人因为买房的分歧而分手。

乔桑说,前夫有一套房子,领证后两人经济独立。但某天,乔桑为尝试“空无一物”的生活方式,想自己买个房子,被前夫以不愿再承担一笔房贷而反对。争吵不断的两人离婚后,乔桑用存款交了首付。

★身体抗议上吐下泻

今年初新冠(中共病毒)疫情侵袭河北,是乔桑运行不消费主义的第二个月,尽管她居家隔离,朋友送的食物也无法抵达,她不再对事物匮乏感到焦虑。

当月她在水果和蔬菜方面,支出了188.2元;盘点冰箱发现还有一颗土豆、六颗鸡蛋、两颗尖椒、四分之一洋葱、一根西葫芦、两颗西红柿、两个紫薯、二分之一白菜和二分之一咖喱,“足够再吃一周”,她说。

第三个月的某个早晨,她突然上吐下泻,伴有心慌。医师推断是吃坏了东西。乔桑认为这是身体在警示自己,要对自己好一点。她开始吃饭讲究营养,晚上9时半就准备睡觉,并尝试每天跑步来锻炼心肺功能。

117天后,接纳适度消费的同时,乔桑开始重新思考这间房子的意义。一开始她觉得有了房子,才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我现在反过来去想,这个房子反而是我的束缚。”乔桑说,践行不消费主义,应该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34岁的吴晓(化名)是乔桑“不消费主义”短视频的观众。她说,乔桑的不消费生活启发了她,令她重新盘点自己的“购物狂”生活。她曾因沉迷购物网站被丈夫怒吼“滚出去”,却在收拾东西时,停下来审视铺满地面的衣服,“万一我死掉了,这些东西留在家里干吗?”

为挽留青春面貌,吴晓曾买过价值1000多元的“童颜机”;想要好身材,她狠心花了2400元下单了跑步机;因为爱漂亮而买的各种卷发棒、直发梳几乎没用过;她还买了大量粉色玩偶及工艺品,摆在屋里落尘。

吴晓决心改变自己。她效仿乔桑的方法,盘点了家里的物品,陆续丢弃不必要的东西,持续了将近一个月,木地板才终于大片地显露出来。

4月24日,网友寄给乔桑的书,摆出了半面书墙。

★流浪书店半面书墙

不消费后,乔桑把省下的时间用在读书上。刚开始,她读的前几本书是东野圭吾悬疑小说系列。某天,有人给她寄了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她看入迷了。后来,她开始翻哲学家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乔桑在社交网站有十几万名关注者。连续116天更新视频后,她宣布,要把自己家打造成书籍中转站,她制作了“流浪书店”的标签,贴在粉丝寄来的旧书上,书堆成了半面墙,她又开始思考。“这么多书,是不是另一种囤积?”

乔桑打算尝试“流浪书店”,已经有几个网友从她那里登记借书。

天气回暖了,乔桑打算再买一个新的床垫,她读的书也不再局限于高深的人生道理,开始在手机上看“甜宠文”。休息日,她的手机邮箱总提示有十几封未读新邮件,现在她能忍住自己,依靠自己的信念来支撑自己,不再去碰那些红点。

丁红下班后在野外觅食。(取材自微博)

●不消费主义始于新西兰一华人

不消费主义(Freegans)从80年代末开始组织,主力在美国,源起于一群不消费主义主张者,通过不购物、不买食物、不开车、不买房、不上班甚至“吃垃圾”的极端方式,向他们眼中已失去理性的消费文化宣战。

丁红下班后在野外觅食。(取材自微博)

综合百度百科、新京报报导,不消费主义观念进入中国,一般认为始于新西兰华人丁红。她分享的故事广为流传:全部行李只有一个背包,六年没租房,住在公司,吃剩饭,在健身房洗澡,一个月平均花费不超过500元。引来许多人效法。

在中国某些不消费者主义者的践行上,所谓的不消费不等于完全不花钱,而是提倡不去过度消费,简化生活,留出更多的精力关注心灵。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宋素红说,“不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使自己变成一个守财奴,而是说钱要花在该花的地方。”

宋素红提到,鲍德里亚著作“消费主义”中写道:“我们购买一个商品,不是因为我们需要这件商品,而是因为商品上面的符号。”他认为,不消费主义者所反对的,应当就是鲍德里亚批评的那种为了炫耀,基于符号的消费。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世界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510/1590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