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手上长了很多“小水泡”,痒痒得难受,医生:是“这里”出了问题

一到春季,有些人的手指上、指缝里都会长出一些透明的“小水泡”,有时候,痒痒得难受,且越挠越痒,挠破了也没啥事,等伤口干涸了,就会脱皮。

汗疱疹多发于的季节是比较容易出汗、比较闷热的季节,比如夏季。有些人的手平时很爱出汗,也容易复发。

“小水泡”到底是什么?

“小水泡”又称为“汗疱疹”,临床上,是一种过敏性的皮肤炎表现,一般会长在手上或脚上,同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灼热、瘙痒。

让人讨厌的一点是,这种“小水泡”会反复地长,严重还可能会继发感染,让手部肿胀、疼痛。

医生:体内湿气重,也会导致水泡出现!

当然是中医医生这样说。

中医认为,“汗疱疹”多是因内有蕴热、脾失健运或阴虚内热,汗出不畅所致。

据古医籍记载,“汗疱疹”又称“蚂蚁窝”,清代《疡医大全》记载:“蚂蚁窝多生手足,形似蚁窝,俨如针眼,奇痒入心,破流脂水”。

不管是内湿、还是外湿,都是汗疱疹的一个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体内湿气是否严重,还可看这几处:

1,看舌头

体内湿气严重了,会发现舌头周围有明显的齿痕,若舌苔白腻,说明寒湿较重,若舌苔黄腻,说明湿热较重。

看舌苔,最好以清晨刚起床的最为准确。

2,看大便

稀薄黏腻不成形,正常便后,用一两张手纸就能擦干净。

如果发现大便稀薄、黏腻、不成形,就可能是有内湿。建议,大便后,观察一下马桶,是否有一些会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如果有,说明体内湿气重了。

3,看起床状态

早上起床后,感觉总是很困,睡不醒的状态,就像头上有什么东西在裹着,总是打不起精神,且痰多。

4,看精神状态

感觉关节酸痛、经常胸闷,感觉四肢或身体沉重,甚至有浑身酸痛、身体很乏力,即便活动时,关节感觉很紧、不灵活。

手上长“小水泡”了,怎么办?

第一:痒的时候,别挠

痒的时候,真的很痒,但最好不要挠,挠破了,会让病情变得更严重,甚至出现并发症。

如果是特别的痒,可用0.5%的醋酸铅溶液、3%的硼酸溶液或者5%的明矾溶液等湿敷,或浸泡10-15分钟。

如果还是痒得很厉害,建议到医院看一下,是否需要口服一些药物。

第二:保养好手脚,放松心情

注意保持手脚的干燥,尽量少碰水,尤其是带有一些化学成分的“水”,如肥皂、洗洁精、洗衣粉等,可带上手套洗衣服、或刷碗。

同时,还要放松心情,保证作息规律。

心情不好,可能会加重瘙痒,作息不规律,也可能会加重病情,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也要注意,避免吃些油腻、辛辣的食物。

第三:内调湿气,健脾祛湿

湿气重会引起“小水泡”,可选择内调湿气,平时可饮用祛湿茶,利于健脾祛湿。

马齿苋黄须茶:健脾、祛湿热

将马齿苋、黄须、薏苡仁、赤小豆、蒲公英、淡竹叶、芡实、山楂等搭配在一起,制成茶包,每天一包,坚持饮用。

马齿苋,有清热解毒、利水祛湿、消炎止痛、止血凉血作用,其含有大量维生素E、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谷胱甘肽等成分,还有抗衰老作用。

黄须,就是玉米须,归肾经、膀胱经,有利尿、利湿、消肿作用,可去体内湿热之气。

赤小豆,具有健脾利湿、消肿解毒功效。薏苡仁,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

蒲公英,有利尿、利湿作用,同时还有广谱抗菌功效,可改善机体的炎症体质状态。

芡实,归脾、肾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山楂,归脾经,有很好的消食健胃的功效,可改善胃脘胀满、不思饮食等病症。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养生时间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812/1631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