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对比 > 正文

李剑 : 因为说日本人精益求精 一高校教师被罚

—纵曲枉直师严焉存——高校教师李剑因言下课之述评

半年前,本人因课堂风波被停课,引发与校方旷日持久的争端。10月19日上午,因心力交瘁,我在校教工群发表声明,认输退场,终结争端。傍晚,在校办目睹校方对省委巡视组的最终回复材料,郁愤难平,再次签署“不满意”的个人意见,为争端画上一个不圆满的休止符。

事件处理,罔顾事实,无视程序,徇私偏向,践踏师严。对我,是个悲剧;对学校,是种悲哀。事过境迁,我愿摒弃恩怨情仇,从他者视角,冷静反思,理性分析,并延展探讨更有普遍性的深层问题。

详尽实录并分析这一事件,于我,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如能引发大家对当下高校生态有所关注,心愿毕矣。

本文先概述事件经过,再从视频拷贝、调岗公文、课堂审查和学生处理四方面展开,最后是结语。

一经过

课堂概况:2021年4月28日,本人在建规院1801403班上《建筑文化概论》第一次课。首先介绍考核方式与纪律要求,然后通过中国古代道与术的关系,着重谈专业学习中哲学思维的重要性,谈如何开阔视野,融会贯通,养成思考习惯;再谈,若不能触及哲学思维,退而求其次,也应在专业上精益求精;最后,引用维特鲁威、海德格尔等名家论述,阐释建筑安顿身心的本质。整个过程,无涉政治,亦无任何不当政治言论。

课中,主要因“日本人精益求精”一语,引发一李姓学生拍桌骂娘,并课后举报。

事件主要时间线:

5月8日,校方叫停上课。何副校长等召见本人,询问详情,未作定论;雷副校长称尽快答复。其后两月,静待无音。

7月12日,人事处张处等召见本人,称经九部门联合调查,结合往年学生

举报等情况,建议本人外出访学,两年后经考核重返教学岗位。我当场拒绝,指出应就事论事,往事校方都有调查和澄清,本人无过错。会后写申辩十条提交。

7月15日,因本人不接受访学及课程进修等安排,张处找内人斡旋,提议转岗图书馆。我谨慎同意,提出弹性坐班、保留教学权利和对4.28课堂作结论三条件。商谈无果,拟定开学再议。

7月20日,人事处发文(附后),对4.28课堂定性并确定转岗。此文未告知本人。

8月29日,张处和我谈妥转岗图书馆。其后因坐班条件出现反复,我最终于9月13日去图书馆上班。

9月2号,分管意识形态的何副书记找内人了解情况。第二天,考虑她4月刚从南华大学调来,我前往递交说明材料并介绍详情。一番长谈,不欢而散。她最后表示提交教育厅,后来照办。

9月22日,因学校一直不处理学生,亦未解释缘由,我申诉到巡视组。

10月14日,我首次见到上述文件,震惊不已,随即向书记校长指出文件存在的问题,要求撤销课堂定性,同时反映至巡视组。

10月17日,学校答复巡视组,称系依规处理,我签署“不满意”的个人意见。再赴巡视组长谈五小时,巡视组支持撤销课堂定性。

10月19日,如开篇所述,再签不满意。剧终。

二分析

校方对巡视组的回复分视频拷贝、课堂定性、上课权利、学生处理四方面,本文以此为线索展开。第三部分上课权利没有深谈必要,我转谈与之相关的课堂言论审查问题。(因校方回复材料我只浏览一遍,现凭记忆转述,但观点不会有误。)

(一)视频拷贝之争

课堂视频是4.28事件最直接证据,我从一开始就要求拷贝,但校方多次拒绝,最终对巡视组的回复是:咨询了律师,不能拷贝。我认为这一拒绝,不合情理法理。

事发后,校方多人查看了视频。7月12日的会上,校方主要谈以往情况,4.28课堂聚焦一句言论:“在西方人看来,马克思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而主要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这句话是学界常识,并无不当。何副书记咨询了专家,相信已有定论。另外,我在课堂上言及中国当下与传统的断裂,举例国外师生恋违法、爱因斯坦等,他们也有记录,大约认为不当。

7月15日,本人向张处递交拷贝视频申请,理由是:“课堂言论不可断章取义,需结合具体语境才能准确理解。作为当事人,本人需回看教学视频,体验课堂语境,提出自己对相关言论的理解,以作辩护和回应。本人不能把握的,尚需请权威人士予以评判”。

这一申请以“课堂视频是教学资料”为由多次被拒,本人要求签署“拒绝”的书面意见,未果。(此后,本人多次提出:让建规院全体或部分老师查看视频,投票裁决此事,本人服从结果,无回应。)

校方的拒绝,缺乏基本法律依据。

教室监控所拍视频,短期储存,滚动覆盖,仅用于监督和查证,是证据而非教学资料(即便是教学资料,著作权一般由作者即教师享有,单位仅在作品完成两年内享有优先使用权)。在本次课堂争端中,视频是揭示真相、澄清事实的最直接、最重要证据。

作为争执的双方,本人与学校在法律人格上完全平等,都拥有运用课堂视频这一公共证据为自己辩护的权利;况且,这是本人上课视频,不涉侵权和隐私,不涉任何机密。

校方称视频不能拷,只能看;但是,为解决纠纷,我更需要延请其他权威专家鉴定评判。何副书记已找人鉴定有关言论,我同样有此权利。

校方为何坚拒不给?原因大约有二:学生多次骂娘场面火爆,一旦公开会引发围观舆情;事件处理不公,视频一目了然。这两者,都是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学生闹事,是小恶;处理不公,是大恶。现在,为了防止这两种恶的曝光,不惜采用罔顾法理和常理的手段,这是比前两者都更大的恶。前两者是个别的,后者是普遍的。在法治思维中,无论可能的结果是什么,都不得以任何不当手段来防范和阻止。程序正义比实体正义更重要,乃法治常识。

领导多担心舆情,习惯“舆情管理”——为平息事端,不讲原则,只求目的。殊不知,以“恶”掩“恶”,迭加矛盾,会造成更大问题。

“公正不但必须做到,为了令人信服,还必须被人看到。”公平公正和公开,是大道之行。高校是文明之地,应讲规则、循程序、说道理、遵法理,争执应是君子之争。如果管理者把学校当成权力机构,店大欺客,那么,普通教师就身如蝼蚁,必被踩踏。纵然有理,也无处说理,无人说理。此种现象屡见不鲜,依法治校,任重道远。

(二)调岗公文之错

10月14日,本人发现校方已于7月20日出台调岗文件,立即指出其程序和实体上存在的严重问题,要求撤销课堂定性。我告知巡视组:可以到图书馆,但不接受不实课堂定性;可以暂不上课,但要拥有上课权利。

10月17日,我在校方回复巡视组的清单上签署了“不满意”的个人意见。巡视组再次反馈,要求立行立改,校方在10月19日最终的回复中,仍只字未改。

我对公文中的问题分析如下:

在程序上,存在着没有告知当事人、没有通知申诉权利和期限,以及行政领导无权审查课堂、决定教师下课等问题。

这份调岗公文实际上是处分文件,隐瞒我近三个月。在7月12日的会上,校方只是称调查小组形成暂时离岗的初步意见,并没有明确的课堂定性。后来,张处及其他领导与我多次洽谈,均无人提及此事。

学校文件对教师停课有详细规定,包括判定、申诉和仲裁等系列环节。让若干行政领导查看视频,决定停课,不合基本程序。

课堂风波发生在建规院,按程序应先由建规院内部处理。如要停课,亦应由建规院提出并执行相关停课程序。若有异议,再提交学校。但本次事件,开始即由校方接管,建规院作壁上观,不合常规。

在学校层面,教师停课,应由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决定。涉及学术问题的,由学术委员会决定。各位委员查看视频,质询并允许教师自辩。在事实清楚、观点明确的基础上,投票决定。若不安排教师现场答辩,公示后也要告知其申辩权利和期限。

让教师换岗,于领导是小事一桩;但是,对当事人,讲台是他的用武之地,教学是他的事业生命,停课就是巨大惩罚——“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到一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大山。”

让行政人员审查课堂并决定停课,这是行政权力对教学和学术内部事务越俎代庖的深层干预,反映了浓厚的行政化管治思维,以及权力意志下罔顾规则的人治色彩。

在实体上,该文没有任何证据材料支撑。

文件中这样表述:“李剑同志教学水平和能力欠缺,在课堂上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何,达不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要求。”

这里,涉及教学水平能力与政治倾向两个问题,都只有空洞定性,没有援引任何具体条款,也没有任何呈堂证据。我多次向汤校长、何副书记和人事处索要让本人下课的书面证据材料,包括提交教育厅材料中对本人的指控部分,均遭拒绝。

法庭上必须公开展示所有证据,并由对方质证,否则是无效证据。判决文书中,必须要有确凿、认定的犯罪事实,对应相关法律条文。如此,才能罪刑相当,依法判决,这是法治常识。

关于教学水平和能力,我调进城院,已经过试讲等系列考核。后来,上百人次听课,包括各部门领导,没有任何人提出教学有短板。现在,仅凭一节课,就由几个行政领导断言“欠缺”,拍板下课。

关于课堂言论政治问题,迄今,学校和巡视组没有任何人提出哪怕一句确凿的言论错误。

所谓问题,按校长的说法:虽然没有涉及制度政策,但总是说外国的好和中国的差。即,虽没有政治问题,但有导向问题。具体到4.28课堂,综合历次谈话,我所知道的,大约就是:“中国人马虎”“日本人精益求精”“中国文化没有超越性”“当下与传统的断裂”以及上述对马克思的评价等言论。

我多次解释,我是哲学出身,哲学就是深度思考,思考产生问题意识。而且,我关心时局,见闻较多。我在课堂上确实分析了很多国内问题,也介绍了很多国外优长,但这并非妄自菲薄,崇洋媚外;而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我在课堂上并非只赞外国的好,而是实事求是,力戒偏颇。我多次盛赞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成就,认为可与历史上屈指可数的盛世相媲美。

我向领导解释,爱之深责之切;我爱我的孩子,所以总是批评她。对国家民族,只有满怀深沉挚爱的人,才会批评她的各种问题。如托马斯·杰弗逊所言:“异议是爱国的最高形式”。人生中,难得的是益友、诤友和畏友,只有他们能道义相砥,过失相规。

在一份自辩材料中,我援引了鲁迅先生几段赞扬日本人认真,批评中国人马虎的文字,并评价道:“鲁迅一生都骂中国人,平心而论,很多有失刻薄;但是,他被誉为民族魂,是因为他深爱中国,深爱中国人。他对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所以常作愤激之语。若有好事者挑出他的某句话,批他偏激,批他抹黑,批他负能量,只能证明自己的无知无畏和无耻。”

所有领导都强调课堂要正面引导为主,这话当然不错。但正面负面,不能仅从话语字面意义去判断。比如,我谈死亡哲学,这是最“负面”的幽暗话题;但是,没有对死的沉思,就没有对生的理解。向死而在,洞察人生的有限,才能有意义地抉择,更积极地践行生的价值,这恰恰就是正面引导。老子祸福相依,有无相生的对立转化思想,尼采的名言“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都能说明这个道理。

易经》有言:“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赞美不等于正面,批评不等于负面;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这些都是基本常识,但很多人还是将批评和问题关联到负面导向、抹黑攻击、别有用心等,这是物质主义时代非常肤浅的表象思维,也是一种讳疾忌医的不自信心态。我曾反问众领导:医生说你有高血压,这句话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王顾左右。

课程思政,是要求老师用隐而不现的方式,将主流价值渗透进专业课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如果异化为简单扭曲的教条——不能说外国的长,不能说本国的短;即使说,也要用春秋笔法,层层铺垫,迂回表达;那么,对于很多老师,尤其理工科老师,就是超高难度的挑战,因为书上多数公式是舶来品。

赞美,高枕无忧;批评,风险随之;于是,宁左勿右,只唱赞歌,不说真话,成为趋利避害的现实选择。老师讲课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任何扬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言论,都可能招致风险,祸及自身。为了自保,不得不照本宣科,照猫画虎。只有四平八稳,平庸寡淡,才无懈可击,无空可钻。如此倒逼下,课堂的生机被扼杀了,多元化的声音消失了。单一的信息茧房,沉闷的课堂氛围,只会让学生愚昧而自大,疲惫而空虚,偏执而狂热,这就走到了立德树人的反面。

(三)课堂审查之苛

关于本人上课权利的问题,校方的回复是:有上课空间,视本人在图书馆的政治表现而定。

这个问题已经没有多少探讨的必要。前述公文没有正当性,这里的设限就没道理。在此,我根据自身经历,侧重谈谈与此相关的当下课堂言论审查问题。

我热爱教学,也颇受学生欢迎;但六年来风波不断,疲于应付;尤其经此事变,已心力交瘁,意兴阑珊。教室是公众场所,课堂言论,公开透明,我不拒绝任何质疑和辩诘;棋逢对手的过招,更是一种享受。但对课堂言论的严苛审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让我百口莫辩,疲惫不堪。

权力话语的逼问:审查课堂言论的多是行政领导,他们固然多有学术背景,但因专业不同等原因,与被审查者的交流往往不在同一频道,导致权力话语和学术话语的错位。权力话语,简单有力,咄咄逼人,只求字面压人,并不顾及背后义理。一旦交锋,权力就是不败之真理。

多位领导质问:为什么别的老师一辈子没人举报,你被举报好几次?其潜台词就是:学生举报,你就有错。对此,我很想反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是,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5月的调查会上,我详细介绍课堂内容后,人事处张副处义正辞严审问:你的课堂,教书体现在哪里?育人又体现在哪里?——这样的天问,我无言以答。

我说日本人精益求精,被领导批判为:以偏概全。因为不是所有日本人都精益求精——这样的逻辑,我很新奇。

有领导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学生闹事,你要反思自己的问题。这种思维,似是而非,大谬不然。以至我回家谈起,小女立即反驳:一个巴掌扇在对方脸上,也很响亮……。鉴于这种说法的普遍性,我在建规群里作了细致分析:学生闹事确实可以追溯到老师的原因,但“原因”是事实判断,并不直接等同于价值判断的“责任”。

对于我,权力话语的审问颇有渊源。15年刚进校时,我在课堂上说:“地主不等于坏人,坏人不等于罪犯,罪犯不等于可以随意剥夺其财产”,这是在分析国人没有保护私有财产传统时所引的一个例证,被权力之口定性为:替地主翻案,否认土地革命。其后群起而攻之,掀起大批斗。

放大镜下的审查:本人上课多是乘兴而发,脱稿而讲。课堂视频,一旦审查,每句话都被侧耳倾听,寻其微言大义,让人无所适从。人不是神,口语表达都有模糊性多义性,经受不了咬文嚼字的推敲,这也是领导喜欢念稿的原因。放大镜下,纵是绝世佳人,每个毛孔也是污垢。如果刻意找茬,任何老师都无法上课。所以,观其大略,不拘枝蔓,实在是一种读书和读人的古老智慧。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中国数字时代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107/1668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