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网闻 > 正文

卖北京二环房子开最美书店 老板去世留千万债务

2020年,顾晓光写作了《因书而美》,书中用文字和影像的方式,记录了国内外250座著名的图书馆和书店,它们有各自的气质,不同的建筑风格、人文景观,相同点是都为了图书而存在。姜寻主动提出帮顾晓光做书籍设计。那时顾晓光并不知道姜寻的设计功夫,只听说他是学美术出身,审美想必不差。他问了出版社,对方回复没问题,但钱没多少。顾晓光如实对姜寻说了,姜寻回复,“这种书,就算没钱我也做”。顾晓光不知道的是,那时姜寻已经为了维持书店,卖掉了国子监那套住了十多年的房子。

书店的未来是难以预料的事

模范书局的“模”是字模的意思,“范”是托起它的托盘。书店的起因源于一次闲逛。姜寻和邢娜去到杨梅竹斜街。民国时,这条街道曾遍布书局,谭嗣同、梁启超梁实秋等人在此淘书,鲁迅在此地的青云阁“饮茗,食春卷”。姜寻探访青云阁旧址,意外发现斜对面的一栋建筑上,隐约可见“出版社”字迹。姜寻当即决定在这条街上开一家书店,因为“历史应该留在那条街上”。

姜寻不知从哪收集了不少旧木头,别人拆房子剩下的,“上面全是虫蛀的窟窿眼儿”。他将这些带窟窿的木头做成书架支柱,或者挡板。收来的榆木门板,铺在地上,“你看着很破,但它越走越有光彩。”

模范书局杨梅竹斜街店视觉中国

书店只有一家的时候,还可以维持。但姜寻希望能把模范书局做大做强,“无休无止地买东西”。邢娜从不知道姜寻为自己热爱的东西花了多少钱,总之是“所有赚到的钱都用在这上面”。

再后来,2018年诗空间店开业。租用这座教堂,先后谈了三年,而每年上百万的租金,除了靠卖姜寻的藏品,还得找人拆借。这座教堂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姜寻为了将其改造成书店,颇费了一番工夫。室内不允许用电焊,钢材只能焊接好到教堂组装;墙上不能打孔,书架、屏风必须与墙体保持距离;还要用人工将墙壁洗出原色。总的原则是“修旧如旧”。

模范书局诗空间店的精美书墙顾晓光

“我想要呈现出来的是,这座教堂刚刚建成时候的模样,这是我所期待的。”姜寻曾经说。至于那些热闹的评价,他并不在意,“我觉得是要后人来谈论它,我只是完成了我应该做的部分……(让它)回到最原初的样子。”

模范书局的独特性在于,它是姜寻的书店。他懂得书的价值,从不同的地方找到符合自己品味的书。当年模范书局天桥店刚开业,一位客人走进来,看着店里略显寒酸的几排书架,心生鄙夷,说你们这儿能有什么书啊?姜寻听见了,也不恼怒,对客人说,“你拿着手机,打开卓越或者当当,你来查我的书,你看看有没有?”客人照做,果真这里的书,网上一本也没有。这位客人当天一口气买回十几本。

顾晓光告诉我,姜寻各处搜集不同版本的书。他在模范书局里见过港台版的钱宾四全集、顾颉刚全集。此外,姜寻还制作了一些书的羊皮本,比如扬之水、钟芳玲的,还有他的《因书而美》。

对于姜寻来说,卖书不仅是卖书,更像是帮书找到最好的归宿。杨梅竹斜街店开了几个月,有天来了一位买家,上来就买下了两套《世界美术全集》。这套书来自日本,据说日本人编了26年,每套售价十几万。书从书架上取下,姜寻和邢娜对着空空的书架看,突然觉得“很心疼”。姜寻问客人,“你买这书干嘛?回去熬粥喝吗?你拿回家会不会看?”他原本期望这套书能被一个藏书家买下,但眼前这人并不是。买家并没有正面回答,“如果我不会看,那我相信我的孩子是可以看的。”他最终还是买走了书。

姜寻在诗空间二楼阁楼模范书局诗空间

但实体书店总归是逐渐没落的。买书的、看书的人越来越少,讽刺的是,模范书局因为环境考究,成了网上著名的打卡圣地。邢娜告诉我,疫情没那么严重的时候,有段时间,书店顾客满满当当,但4家店每天的营业额只有不到5000。“如果疫情不过去,那我们实体书店的未来在哪儿?”邢娜想。最紧迫的问题,书店无法营业,但房租一直要交。2020年,他们卖掉了国子监附近一套200多平米的房子,换得的资金勉强填补四家店的房租和员工成本。邢娜说。失去房子这件事似乎从来没有影响过姜寻姜在那之后,他跟之前一样,“每天快快乐乐地上班”。

“他是一个头脑非常简单的人,”邢娜说,“没钱就去借钱,就算你房子没了,赔掉所有的东西,他还是要坚守他的事业。”

姜寻似乎从没在乎过钱的问题。人们都说,他是个乐观的人。“你看他只要回善本书房,如果不是在工作,就是变现去了。”邢娜说。没钱的时候,把之前的收藏一本一本卖出去,有钱的时候,再一本一本买回来。之前有朋友开玩笑,说姜寻什么时候能有钱呢?“一定是他不再开书店的时候”。当然,在姜寻的理解中,这是对他的褒奖,他对此感到非常自豪。

每天上午七点半起床,从杨梅竹斜街店开始,到诗空间,海淀两家店,最后到金融街店。一天寻一圈,有时两圈。一直以来,6家书店的上书、搬书、书籍定价、活动、直播,事无巨细全由姜寻负责。顾晓光记得,有一次书店漏水,也要姜寻亲自下场和物业扯皮。“他如果有个职业经理人,我觉得会好很多,”顾晓光说。朋友们有时就觉得,他好像太累了。但对于姜寻来说,书店就是自己的一部分,模范书局已经和姜寻分不开了。

女儿画的姜寻邢娜

“现在我可能真正地理解了姜寻。哪怕这个教堂(书店)里只有一个人,或者两个人,他也要奉献出所有的东西。”邢娜说。

“实体书店其实已经死了,”邢娜说,“一家店一年的房租几百万,再加上所有(成本),他用他自己的生命去……”有段时间,姜寻生病住院,每天回家的路上,邢娜总是在问自己,“姜寻寻找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她无法解答这个问题。“你开一家店,就要借一笔债,开一家店,借一笔债,这些债日积月累,到最后他没有办法解决。”邢娜说,“所以对他来讲,书籍就是他的生命。”

姜寻离世第二天,邢娜召集了所有店长,又分别和不同的店员谈话。几位店员不约而同提到了姜寻经常说的一句话,“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我希望模范书局还可以在。”但这对于邢娜来说,是件过于困难的事。丈夫为了完成自己的情怀,负债已上千万。他生前曾对邢娜说,自己如果离开了,那些收藏能保障妻子和女儿的生活。但现实情况是,他数十年的珍藏或许只能填补债务的窟窿。至于模范书局的未来,实在是难以预料的事。

几年前,模范书局刚开业不久,店里来了一个外地孩子。孩子原本是来北京跑马拉松的,但因为雾霾严重,当年的北京马拉松取消,他就来逛书店。他在模范书局那间二十多平米的店面里逛了一个小时,快打烊的时候,他问,“你们书店多少年了?”“刚开业两周不到,”邢娜说。

“我明年跑北马的时候,你们书店还会不会在?”孩子问。

姜寻接上话,他告诉他,自己希望模范书局能成为“一间百年老店”。

责任编辑: 李韵  来源:谷雨实验室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126/1700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