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如松:乌克兰抓住战争正负手 普京最后的决战

作者:

到1855年9月8日,英法联军在围攻349日后最终占领了塞瓦斯托波尔,宣布俄军战败,克里米亚战争结束。

陈述上述历史是为了说明,英国(美国)是海洋国家,他们之所以关注沙俄,就是不希望它进入地中海、大西洋威胁到自己的海洋利益,中西欧国家也不希望沙俄进入欧洲海域威胁到自己。而克里米亚半岛就是黑海的铁门栓,只要拿下了这个地方,就锁住了沙俄的咽喉。对于沙俄也一样,守住了克里米亚,就打开了面向巴尔干地区和地中海的通道,帝国就有希望享受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阳光。

因此,克里米亚半岛是沙俄、黑海和巴尔干地区的“天元”,该地区的所有问题最终要在这里解决,其它地区的军事行动实际是凑热闹的。

这就是今天的俄乌战争。

俄乌战争打响之后,伊始阶段俄罗斯希望使用闪电战全面占领东乌克兰但未获成功。此后,俄罗斯开始调整战略,将主要的进攻方向放在顿巴斯地区和亚速海西岸,乌克兰在乌东顽强抵抗形成消耗战,参考下图:

这让欧美各国兴趣索然。根源在于顿巴斯地区对普京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完整夺取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州之后普京就可以宣布特殊军事行动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对欧美来说却意义有限,欧美关心的只有克里米亚半岛这个“天元”。

如果欧美和乌克兰夺取了克里米亚,一旦俄罗斯从乌克兰或白俄罗斯向中东欧地区扩张,克里米亚的空军就可以抄俄军的后路和补给线,俄罗斯实质上就失去了向中东欧扩张的能力;北约海军就可以控制黑海,彻底封死俄罗斯进入地中海的可能,即无法威胁美英的海洋利益也无法从海上威胁中西欧国家。这与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一样并无区别。

“克里米亚”,才是乌克兰的胜负手。

8月9日,克里米亚半岛俄黑海舰队海军航空兵基地发生大爆炸,据后来的卫星图片对比,俄空军损失了数量不菲的飞机,福克斯认为俄军损失了3.8亿美元,而CNN认为这是二战之后单日的最大战损。无论俄乌双方事后怎么说,但大家都知道到底是谁干的。随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说,战争是2014年从克里米亚开始,就应该以克里米亚作为结束,就更清楚是谁干的。

同样在美洲时间8月9日,拜登政府宣布向乌克兰提供55亿美元的援助。在这笔援助之前,虽然俄乌战争已经打了5个多月,但今年美国总共才向乌克兰提供了125亿美元的援助。紧接着欧盟各国就宣布向乌克兰增加15亿欧元的援助。欧美的行为似乎可以看做是某种形式的鼓励。

8月16日,俄军位于克里米亚最大的军火库又发生了大爆炸,随后位于克里米亚和赫尔松的俄军军火库和飞机场等重要的军事设施又发生多次爆炸。这其中的意图很清楚,就是要削弱俄军的后勤补给能力和空军的战略支援能力,为赫尔松和克里米亚的决战做准备。

相对俄罗斯来说乌克兰是弱国,在这场战争中如果没有外界强有力的支援乌克兰就没有胜算。乌克兰要获胜就必须调整自己的战略,将自己的军事战略与欧美的战略目标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欧美才会全力援助(甚至不排除有北约国家直接出兵),攻击并最终夺取克里米亚半岛就可以凝聚欧美和乌克兰共同的利益,就是乌克兰的胜负手。

从7月开始,乌克兰开始将主要的攻击方向放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门户——赫尔松,目前又开始对克里米亚半岛密集发动袭击,说明乌克兰开始抓住这场战争的胜负手。

克里米亚半岛是黑海明珠,是俄罗斯面向欧洲和地中海的战略支点。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战败之后沙俄实质上已经不再是一个欧洲国家,沙皇尼古拉一世也于战争结束前夕过世,从此沙俄只能转向远东地区扩张。今天,俄罗斯也清楚克里米亚和赫尔松才是决战之地,在以天然气为杠杆努力分化欧美的同时,也不断向该地区调集重兵,普京大帝要为自己的政治命运在该地进行最后的决战。

俄乌战争打到今天双方都已经精疲力尽,总体战局差不多是个平手。顿巴斯方向俄军占优,但进展的速度不如蜗牛,赫尔松方向上就是乌军不断炸桥,俄军不断修桥,由于炸桥总比修桥的效率高,让乌军略显主动。未来的战局可能不会是现在的延续,当然也很难像现在这样四平八稳:如果战争拖至冬季,就有利于俄罗斯坦克部队的发挥;在普京天然气战略的打击下欧美的通胀十分严重,这会考验欧美对乌克兰援助的可持续性;中美(或北约国家)会不会直接进场参战,等等,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战局走势。

责任编辑: 李广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824/1793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