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文革“三秀才”陨落记

作者:

左起:张春桥江青周恩来姚文元毛泽东戚本禹、王力、关锋、穆欣在天安门城楼合影,1966年9月15日

文革初期,最出风头的,莫过于王、关、戚三个人。三个人都有点文化,号称文革小组的笔杆子,可谓风云人物,红极一时。但飞黄腾达甚快,跌落尘埃亦速,活生生把自己变成了跳梁小丑。

三人中,关锋年纪最大,他出生那年,刚好发生五四运动。受激进思想影响,14岁入党,19岁任中共山东乐陵县委书记,31岁任山东分局宣传部理论处处长。

1958年,《红旗》杂志创刊,关锋调《红旗》杂志社工作。当时陈伯达主管《红旗》杂志,非常欣赏关锋的写作才华,在陈伯达的提拔下,关锋升任《红旗》杂志副总编辑。

《红旗》杂志创刊这一年,关锋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方向》。在这篇文章中,关锋指出:“研究中国的哲学史,应当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进行”。毛泽东对关锋的这篇文章大加赞赏,专门写了批语。

关锋的工作能力,逐渐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文革时,关锋成为“五一六通知”的起草人之一。

1966年中央文革小组成立,关锋成为其中一员。

文革初期,关锋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经常向红卫兵和造反派发表谈话。1966年6月16日,关锋和戚本禹联名给陈伯达、康生、江青写信,诬告“彭德怀到三线后,还在积极进行不正当的活动。……直到现在还是修正主义的一面黑旗……希望中央能够考虑在适当时机,在群众中公布彭德怀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恶活动。”关锋和戚本禹的这封信,成了北航红卫兵把彭德怀从三线揪回北京进行批斗的号令。

有段时间,关锋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红卫兵发行的传单上,常常有他和王力、戚本禹的讲话,这些讲话,被作为文革指示四处传播。

关锋在文革中干的最出名的事情,是较早提出“揪军内一小撮”口号,并主持起草了揪军内一小撮的“八一社论”。这一口号直接导致各地造反组织冲击军事机关,抢夺枪支弹药。

这次事件,被称为“二月逆流”。很快毛泽东就“王、关、戚”的问题做出批示,由周恩来执行,将关锋与王力一道抓了起来。

先是“请假检讨”,然后是软禁,之后押送秦城监狱监禁,并被开除党籍。

多年后,谈及自己被抓,关锋认为是陈伯达故意整他,两人共事期间,观点常不一致,对陈伯达的命令,关锋有时会拒绝服从。

1982年1月,关锋恢复自由,后来一直住在《红旗》杂志的宿舍里,与妻儿共同生活。最早,每个月能领到150元的生活补助,这笔补助后来涨到了五百。九十年代初,关锋的待遇由《求是》杂志社包揽,包括住房补贴、工资、医疗等等,按照局级待遇管理。

晚年的关锋,对于文革往事,绝口不谈,奉行“四不原则”,即“不看、不想、不谈、不写”。但凡有来访者,一概婉言谢绝。

2005年春,关锋因病去世,终年86岁。

王力比关锋小两岁,原名王光宾,1921年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县。14岁参加革命。1943年,因写作小说《晴天》,始用笔名“王力”。这个王力,同语言学家王力是不同的两个人,不可混淆。

王力的发迹是从调入中联部担任副部长开始的,曾参与中苏论战。1958年《红旗》杂志创刊,王力被任命为编委,后来升任副总编辑。在红旗杂志社,王力写了不少国际评论方面的文章,受到高层领导人的赏识。从1960年起,王力可以列席高层会议,参与起草相关文件。

1966年开展文革,设立文革小组,王力是成员之一,也是翻云覆雨的人物。

1967年武汉发生“七二〇事件”,王力在对立的两派间,一边倒支持“工总”,把拥有一百多万人的另一派群众组织“百万雄师”说成是保守派。王力讲话后,“工总”立即出动广播车上街,播发王力的讲话录音,激起“百万雄师”群众及武汉军区部分指战员的极大愤慨,武汉局势急剧恶化。

捅了大篓子的王力,不知收敛,又把手伸向更多的部门,制造了一派乱的局面。8月22日,外交部造反派火烧英国驻华代办处,造成恶劣影响,被认为是王力鼓动的。

8月25日,在上海的毛泽东对杨成武说:“王(力)、关(锋)、戚(本禹)是破坏文化大革命的,不是好人,你只向总理一人报告,把他们抓起来,要总理负责处理。”当杨成武走出客厅时,毛泽东又把他叫回去,说:“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戚暂时不动,要他作检讨,争取一个。”

不久,周恩来布置召开了一个小型碰头会,将王力和关锋以“请假检讨”的名义带走。同时,责成戚本禹停职检查。从这天起,王力便从中国的文革舞台上消失了。

之后,王力先是被软禁在钓鱼台2号楼。不久又押送至北京西山一处别墅继续软禁。1968年1月26日,正式移送秦城监狱关押。关押期间,王力没有被提审过,这是因为上面有一句话:“不准提审王力。”只是开除了他的党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审理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案,对王力的问题也进行了审理。考虑到各方面情况,决定对王力免予起诉,维持原开除党籍的决定不变。1982年1月28日,被关押了14年的王力被释放。

王力释放后,由组织上安排住进了北京万寿路的部长楼,和老伴一起生活。每月会发给足够的生活费用。没住多久,王力便提出换个地方,理由是大楼门口有士兵站岗。原本,部长楼派士兵站岗是惯例,但王力觉得不舒服,感觉自己还是像犯人一样的关押着。

要挪地方也不是容易事,直到两年后才重新换了新住处,是一个很普通的居民小区。从此,王力过起了普通市民的生活,在北京的一些书店里,常常能看见他的身影。

与关锋的“不看、不想、不谈、不写”不同,王力不但乐意接待来访者,还撰写文革回忆录。

1996年10月21日,王力患胰腺癌在北京肿瘤医院病逝,终年75岁。

王关戚三个人,被称为“三秀才”。其中戚本禹年纪最小,生于1931年,新政权建立时,他还是一个高中生。论资历,他比前两位浅了许多,但却后来居上,权势熏天,一度深受信任,掌握了高层办公厅的重要权力。

1965年12月8日,《红旗》杂志第13期发表了一篇《为革命而研究历史》的文章,攻击翦伯赞提出的既要重视阶级观点又要注意历史主义的意见,是“超阶级”“纯客观”的资产阶级观点。

文章发表后,受到高层称赞,批示说:“现在的权威是谁?是姚文元、戚本禹、尹达。”并提出要让年轻人来接班。

这篇受到称赞的文章,作者就是戚本禹。

文革中,戚本禹更加锋芒毕露,曾鼓动红卫兵揪斗刘少奇邓小平、陶铸夫妇,冲击朱德住宅。遇罗克写的《出身论》,被戚本禹宣布为大毒草,导致其最终被判死刑。

但戚本禹也作了一件好事,在大破四旧时,出面保护古旧书刊,给狂热的红卫兵浇了一盆冷水。

1967年武汉发生“七二〇事件”,最高层认定“中央文革小组”里面的王、关、戚是坏人,下决心解决三人的问题。但具体解决时,按照毛泽东部署,决定对戚本禹“先不抓,看一看,争取一下”。周恩来执行时,只宣布了对王力、关锋实行“请假检讨”,没有动戚本禹。

但此后,在陈伯达的授意下,《红旗》杂志的造反派、“中央文革”的人员,都群起而攻击戚本禹。不久,在王力、关锋被“请假检讨”后不到5个月,戚本禹也被宣布“请假检讨”,被直接送进了秦城监狱。

戚本禹虽然也是被“请假检讨”,却没有王力、关锋幸运。王、关二人多少还受到优待,戚本禹却是由公安直接上门,未经审判就直接将他送进了秦城监狱。关押他的房间里只有一张木板床,一套被褥。吃的伙食也不太好。监狱方面不准他与外界有任何联系。后来,才慢慢准许他阅读一些书刊杂志。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王、关、戚三人被重新审理,王力和关锋被开除党籍,但免予起诉;而戚本禹不但开除党籍,还决定起诉至法院。1983年11月2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诬告陷害罪和聚众打砸抢罪,依法判处戚本禹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他是三人中唯一被判刑的。

1986年初,足足关押了18年的戚本禹刑满释放,被安排到上海市图书馆收藏部当图书管理员。他的办公室在一幢很老的西式大楼里,每天房门紧闭,一个人在桌前写作,桌子上搁着许多手稿和无格的白纸。

据去过戚本禹办公室采访的传记作家叶永烈记述:1988年,戚本禹接受采访时,神态自若,头发乌黑。喜欢不时反问。他消息灵通,对各种书报都看,尤其是关于文革的文章,他见到了总要细看。但他的主要精力已经转移到研究明史上去了。戚本禹说,他不相信关锋“两耳不闻窗外事”,他没法做到这一点。

参考资料:

何仁勇《“文革”初期三大笔杆子的最终命运》

孟祥才《几个“造反”大笔杆子的下场》

《“三秀才”之王力:出狱后的晚年生活》

百度百科《关锋》《王力》《戚本禹》

2022-09-02

责任编辑: 吴量  来源:青衣仙子的一维空间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908/1800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