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走路”以运动强度小、安全、简单的优点成为众多中老年朋友的首选。
尤其是一部分人还定下“日行万步”的目标,每天都走一两万步,而且还有散步、快走、快慢结合等各种走路姿势。
但时间长了大家会发现,当初每天都出去走路的人,渐渐地不去了。而且总说腿疼、失眠、头晕等等。
其实,每天走路万步以上,对于膝盖、血压、神经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
一、走路对身体健康有诸多好处
生命在于运动,人只有保持运动才有活力,身体才会更加健康。在所有的运动方式当中,最常见的就是走路了。它没有任何难度,也不容易造成运动伤害,是中老年人选择最多的一项运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关节肌肉会逐渐减少,出现关节肌肉萎缩、钙质流失等严重的问题。走路能够减慢这种过程,增强肌肉弹性和力量,延缓腿部衰老。
钙流失严重会引起骨质疏松症,走路能够使身体产生更多的维生素D,其生成钙被人体吸收,对于骨质疏松也有一定的好处。
而且,在走路的过程中能锻炼人的心肺,增强心肺功能,减少胸闷、气短等心脏负荷加重的进程。一些中老年人在剧烈运动中发生晕倒、心梗等问题,可能是心脏功能不佳的表现,走路这种舒缓的运动方式,一般不会对心脏造成过大压力。
走路能够让人保持体重,消耗通过饮食摄入的热量,使之更快地参与体内新陈代谢,保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发挥,减少生病的几率。
众所周知,肥胖会增加人体血压、血脂、心脏、肺部、肝脏等各脏器得病的几率。人体对于热量的吸收是有限度的,多余的热量如果无法消耗,就会变成脂肪贮存在体内。
这些多余的热量在身体中积存得太久,就容易发生各种病变,这也是肥胖人士患病率较高的原因。走路可以帮助身体消耗热量,减少其转化为脂肪的可能性,对于保持体重非常有效。
肠胃是人体最基础最重要的器官,只有它们正常发挥功能,人体才会保持基本的收支平衡。走路能够缓解便秘,使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加快蠕动,养成科学的排便规律。
人体能正常摄入食物,又能正常排泄废物,循环规律,功能正常,才能维护身体的健康。
走路虽然有诸多好处,但也要有限度,以能够维持身体机能发挥为准,不要走得过多,给身体带来其他方面的伤害。
二、日行万步会有哪三种后果?
当以走路为运动方式时,人的体质会随之增强,为了维持这种效果,很多人就选择多走。更有一些中老年人,强行规定自己每天必须走一万步甚至两万步。
这是不可取的,凡事都有它的限度,走路应以自己的身体条件为基础,否则就会带来伤害。
日行万步最容易伤害的就是膝关节。人的膝关节连接处是软骨组织,这些组织在关节移动时起到缓冲作用,能保护关节的骨骼。
但是软骨组织是有使用寿命的,当过量使用时,它会变薄,甚至会有破损。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就会影响到关节骨骼的健康,导致患者腿痛,影响其生活质量。
走路过多还容易引起长期疲劳。因为人在走路的时候,神经系统比较兴奋,是感觉不到累的。一旦停下脚步,人的精神松懈下来,就容易疲累。
人在疲惫状态的时候,最好不运动或者减少运动量。否则会加重疲劳感,降低身体的免疫力,反而对身体健康无益。
疲劳不只是一种身体感觉,它更是体内气血不足、某些器官功能不强的表现。疲劳感长期持续下来,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容易遭受某些疾病的袭击。
因此在身体比较疲乏的时候,要停止运动,注意休息,不要强行去运动,等精神、体力都恢复以后再进行。
通常情况下,人的年龄越大,睡眠时间越短。日行万步会加剧这种现象,使人的神经系统功能发生紊乱,而“睡觉”是人体各细胞、各器官的加油站,如果睡不够,会伤害整个身体健康。
日行万步,其实就是每天都在超量运动,机体会被强行带动参与新陈代谢,这些对于中枢神经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导致失眠现象。
发生这种问题需要减少走路的步数,身体稍有疲累就停止,避免导致机能紊乱,出现无法调节的现象。
当然这些都是长期过量步行带来的后果,很多人日常运动中,并不知道如何确定自己是否行走过量,有几个症状表现可以对照执行。
三、当你出现这些症状,说明行走过量了
在身体没有出现病症的时候,很难确定自己是否有运动过量的问题,走路本身就是舒缓的运动,要发现这个问题更难。不过通常情况下,某些症状可以作为参考。
1.步行运动完成当天或者第二天感觉很困。
这是身体的免疫细胞下降的表现,说明身体可能存在免疫力下降的问题,需要进行调整。
倘若知道这可能是走路过量引起的,及时减少步行量或者干脆休息几天再继续,都能避免问题更严重。
怕的是某些人觉得身体差,需要加大运动量以提高免疫力。结果越运动越严重,最后导致气血亏虚,出现长期疲累的后果。
2.走路后或者走路时感觉脚后跟、脚踝酸痛。
人在走路的身体,整个身体的重量是压在脚踝以下的部位,脚部又以脚后跟受力最大。长时间走路,身体会反复在此处进行刺激,造成这里血液循环不畅,出现酸痛症状。
此时需要停下来对酸痛的部位进行按摩,推动此处血液循环正常进行,力度不要太大,只推气血即可。
如果不按摩,也最好将脚部抬高,改变它的位置以调整血液循环,否则很可能会有肿胀的现象出现。
过瘦或者过胖的人都容易出现脚后跟疼的情况,可能是走路太多了,一定要及时进行调整,这是下肢受伤的预警。
3.运动以后不愿意吃东西。
运动本身是消耗热量的,正常情况下走路以后胃口会比较不错,有饥饿感,愿意吃饭并且吃完以后心情愉悦。这是身体正常新陈代谢的表现。
倘若步行运动以后不愿意吃东西,没有食欲,说明肠胃已经受到了走路过量的拖累,开始出现功能下降的现象。此时可以勉强吃一点,或者进食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使肠胃正常运转。
如果不吃,肠胃的功能无法启动,会加剧身体的疲累感,并且很难恢复。在遇到这种问题时,就要反思是否走路的运动量过大,并做出相应调整。
四、步行运动科学有效,要注意这几点
步行几乎是每个人都会做的,但以它作为主要的运动方式,还是要讲究方法,这样能得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对健康有积极意义。
用于长时间走路的地面要柔软,最好是塑胶跑道。这是因为人在走路的时候,每一步都是体重和各关节的冲击,柔软的地面能够形成缓冲,减小冲击力度。
因此走路运动的人最好在运动场等专业的场所进行,尽量不要在砖地、柏油马路上。如果没有条件,在土的地面上走路也可以。
走路的姿势,要昂首挺胸、臀部夹紧、双臂用力摆动。这样的姿势能够使全身的骨骼和肌肉都得到锻炼,而且还能减轻对脚部的重压,身体重心放在两腿上。
在行进的过程中,要脚后跟先落地,这样身体的重心始终在前脚,脚部的重心放到了脚掌部位。脚掌比脚后跟的面积大,能够分散一部分压力,缓解脚后跟受到的冲击。
关于运动的时间,最好放在早上或者上午进行,此时身体条件最好,能充分激发细胞活力。晚上不建议进行长时间运动,因为运动时会使中枢神经兴奋起来,不利于睡眠。
走路运动以后,可以对脚部或者腿部进行按摩或者泡脚,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能够缓解疲劳,对受累的关节进行保养,是非常好的运动习惯。
除此之外尽量要做一下拉伸,因为筋是保护骨骼的,运动以后人身体发热,筋也容易拉开。筋骨健康对于维持身体的灵活度非常重要,因此运动后拉伸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运动后可以适当补充一点饮品,温开水、蜂蜜水、牛奶等等都可以。此时肠胃吸收功能比较强,补充的水分和营养可以被充分吸收。
文章结语:
运动方式各种各样,只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中老年人选择比较多的就是走路。走路简单、安全、运动量也不大,对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保持体重都有好处。
但走路过多可能会损伤膝盖软骨,引起失眠或者长期疲劳问题,对人的身体健康反而有所损伤。因此走路要讲究方法,运动不可过量,同时要注意姿势、时间、后期保养,才可以真正享受到运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