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杜耀明:开源无道节流无方 香港走向财政危机

作者:
“北部都会区”计划,也许有助香港深圳一体化,属于“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国家级任务,所以非做不可。但以旧机场为主的“启德发展计划”为例,只涉及328公顷土地,不用填海,发展了20多年,到今天还在继续努力之中。现在同时发展“北部都会区”及“明日大屿”总共2000多公顷,若要二十年内完成,又不仅仅是平整土地,还要有交通运输、住屋、人流、商业丶就业、康乐等等,投入的人力物力,起码是启德计划的十倍八倍不可。

特区当局发表新年度财政预算案,政府虽然面对财政严重入不敷支,经济前景一片灰暗,但收录在财政预算案内的所有问题原来都不成问题,因为财政司长笔下的香港,经济衰退只是流年不利,来年便会由衰转盛,之后更持续增长,而政府赤字累累也不外如是,大可举债度日,甚至视此为公共财政来源。

去年香港经济体积收缩3.5%,衰退已成定局,主要由于货物出口下降14%,楼价及物业交投量分别下降15%及40%,同时整体投资下降8.5%。经济低潮之际,来年情况稍为改善并不困难,但在欧美经济环境不稳定,利率持续高企,香港经济能否单凭中国经济改善,便取得财政司长期望的3.5至5.5%增长,而且往后三年每年平均增幅达3.7%,则颇成疑问。

改变政府入不敷出的财政格局同样不容易。去年地价收入(710亿元)及印花税(670亿元)都比预期少了四成左右,但开支方面,经济刺激措施加上防疫抗疫所费巨大,令政府整体开支比前年大幅增加17%左右,结果是2022至23年度政府开支上升至国民生产总值28%的历史纪录,而财政赤字亦高达1400亿元。比起十年前(2012-13年度),财政储备等于23个月的政府开支(当时国民生产总值36%),如今仅及12个月。

特区当局若不开源节流,政府财政将进一步恶化,最终陷入财政危机。不过,政府欠缺扭转形势的措施,来年收入主要寄望于经济快速复苏,从而令地价收入大幅增加20%,印花税的收入更增加27%,但即使如愿以偿,赤字也高达1200亿元。政府稍有新意的办法,不是开源而是借债,例如来年计划发行政府债券650亿元,当作政府收入,从而账面上赤字可减至544亿元,但将资本账的负债(借款)变成流动账的收入,只是自欺欺人,并没有解决入不敷支的问题。

用贷款减赤字,反映政府束手无策。经济低迷下,加征利得税及薪俸税,势必遭到全民反对,到时很难说得上“由治及兴”了。但如今开征的两个新税项,仅仅增加政府收入0.5%,只是聊胜于无。至于节流,除了宣布公务员人数继续“零增长”之外,财政预算案并无着墨,甚至高薪厚禄的特区领导班子,也不酌量减减人工,或者将薪酬捐给弱势社群,以示共渡时艰。

相反,未来五年,政府基本工程如常推进,开支平均每年超过1000亿元,确有需要开诚布公,否则又如何避免防疫抗疫措施的大白象错误重演,导致庞大浪费?过去三年,当局用于抗疫防疫总共6000亿元,其中兴建和营运五万多张床位的九个社区隔离设施,虽然政府没有交代已经耗费多少公帑,但使用率竟不到25%。换言之,政府做好成本效益计算和监管,只需要减四分一开支,今年财政预算案就不会出现赤字。

其实趁着经济衰退,政府财政紧绌,是时候检讨一下那些“划时代工程”,谋定而后动。例如“明日大屿”计划,动用大约6000亿元,填海造地1000公顷,声称提供400万平方米商业楼宇面积以及20万个就业职位,但计划是否可行又是否物有所值?本土研究社曾经比较分析全球各地填海面积达1000公顷以上的十三个项目,发现烂尾居多,其中至少10个出现工程停滞丶半途腰斩、破坏环境、建成后空置等等严重问题。但发展局除了破口大骂批评者,根本没有回应问题。即使只从公共财政角度看,政府也该审慎论证才最后决定,因为假使失败,四分三财政储备便付诸东流,大大削弱特区政府应急的财政能力,以今日香港的标准看,有损害国家安全之嫌。

又例如“北部都会区”计划,也许有助香港深圳一体化,属于“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国家级任务,所以非做不可。但以旧机场为主的“启德发展计划”为例,只涉及328公顷土地,不用填海,发展了20多年,到今天还在继续努力之中。现在同时发展“北部都会区”及“明日大屿”总共2000多公顷,若要二十年内完成,又不仅仅是平整土地,还要有交通运输、住屋、人流、商业丶就业、康乐等等,投入的人力物力,起码是启德计划的十倍八倍不可。

当政府开源无道,节流无方,更可以画饼充饥,不顾国家安全,香港离开传说中的“由治及兴”,是愈走愈远还是相距不远了。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224/1870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