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父母最好的修行,是从家里开始的

你在家里的样子,就是孩子未来的样子,修炼好自己,才是最好的家教。

网上看过这样一条视频——

一个6岁的小男孩带着哭腔吐槽自己的爸爸:

“你就知道天天让我学习,可全家就你自己不学习,还在那儿玩手机。

加减乘法口诀表你都不会,你还让我读这么难的......”

这一幕,其实正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真实写照。

多少父母,回到家里就开始放纵懒惰,还对孩子颐指气使、大发脾气。

教育学家斯宾塞曾说过:“家庭环境对于培养一个孩子的心智和才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父母在家的样子,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父母最好的修行,往往是从家里开始的。

修情绪

生活中,多少父母在外受了闷气,回到家里就把孩子当作出气筒。

可幼小的孩子是无辜的,不该为父母的坏情绪买单。

长期处于负面且不稳定的情绪氛围下,孩子会变得敏感、自卑,影响一生的性格和人格发展。

真正智慧的父母,懂得把负能量及时清空,把笑容带回家里。

心态从容,情绪稳定,才能为孩子的人生铺满明亮温暖的底色。

修言语

过年的时候,去亲戚家做客。

几个小孩聚在院子里玩鞭炮,其中一个小女孩不小心把火星甩在了羽绒服上,烧出几个黑洞

小女孩的妈妈看到后,立马怒气冲冲地走过去,抓住她就开骂:

“你要死啊,刚换的新衣服就这么霍霍?

你说你怎么这么笨,生你有啥用!”

只见小女孩深深低下头,眼里噙满了泪珠。

语言是最犀利的武器,有些话看似不经意,却像刺刀一样,深深伤害了孩子的内心。

每一个孩子,都是站在父母的舌尖上舞蹈。

如果你经常刻薄地批评孩子、贬低孩子,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但如果你放低音量,和风细雨地和孩子沟通,孩子的内心就会被爱与安全感所包裹,也更愿意对你敞开心扉。

好父母,嘴上都有条拉链。

修炼好自己的嘴,才能赢得孩子的心。

修陪伴

有人采访一位妈妈:“你都什么时候陪孩子啊?”

这位妈妈说:每天到家就开始陪啊。她看电视,我就在厨房忙晚餐;她做功课,我就在旁边玩玩手机;每天睡前我还会陪她读英文故事。

看似陪伴了很久,却无法建立起情感的链接。

《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显示:很多父母在实际陪伴孩子时,并非全情投入。

47.6%的家长会“兼职”做家务,38.4%的家长会经常“看朋友圈、刷微博”,49%的家长从不参与孩子正在做的事,这使亲子陪伴越发流于“形式”。

所谓陪伴,不是陪在孩子身边就可以了,更不是按照大人的想法行事。

而是要和孩子深度交流,行为互动,关注并重视他的需求,达到心灵的共鸣。

可以是共享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一顿美食、一个游戏......

当孩子长大成人了,他记忆中最幸福的片段,一定是那些和父母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修尊重

尊重,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素养。

但是很多父母回到家里面对孩子时,却总是利用自身权威,逼迫孩子去做他们不喜欢的事。

电视剧《大考》中,吴家俊喜欢动漫、二次元,梦想是报考动画学院。

但妈妈却坚决不同意,一门心思让儿子放弃艺考,冲刺名校。

为了不让儿子“走歪”,她不仅砸坏儿子的门锁,每天监督儿子的一举一动。还一气之下,毁掉了儿子精心准备好几个月的参赛作品。

最后逼得儿子跟她大吵一架,离家出走。

真正的爱,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是理解、尊重、宽容、自由。

尊重孩子的感受,去探寻他们情绪背后的真实想法;

尊重孩子的隐私,给孩子的心灵留一个自由的角落;

尊重孩子的天性,尽量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平等地对待孩子,才能赢得孩子对你的尊重和信任。

修自律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项调查显示:

父母经常在家“读书看报”的家庭中,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远高于“看电视、玩电脑、手机”的家庭。

孩子的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的标杆。

第二书房的创始人李岩,全家都是“极度爱书之人”。

尤其李岩,无论走到哪里,随身都会带一本书。

他的女儿从小耳濡目染,也养成了随时阅读的习惯,在饭店吃饭或者在医院看病,都会拿出一本书来读。

后来,她不仅成为了北大知名才女,还出版了自己的著作。

想要养出一个优秀自律的孩子,父母自己要先修得自律。

父母在家作息规律,做事有条理,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形成好习惯;

父母积极上进、热爱学习,孩子一定也勤奋而好学;

父母是什么样,远比为孩子做什么更重要。

修接纳

知乎有个热帖:你在哪一刻对父母失望透顶?

最扎心的回答是:“当周围全是异样的目光,而他们冷眼旁观,还觉得你没用的时候。”

如今的孩子不缺吃穿,最缺的往往是父母无条件的理解与接纳。

当孩子在外面闯祸时,不要上来就是一通劈头盖脸的指责,而是做他温暖的避风港;

哪怕孩子身上有诸多不完美,你也会坚定地和他站在一起,用行动表明,无论怎样,你都爱他。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的种子,他们种类不同,各有所长。

而父母的使命,就是认真浇灌每一颗种子,然后默默守护着他成长,等待他以独有的姿态绽放光芒。

修格局

教育家蔡元培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结局。

因为父母的目光所及,就是孩子未来成长的高度。

蔡笑晚培养出了5个博士、1个硕士,被誉为“博士之父”。

他是个诊所医生,收入微薄,夫妻俩带着6个孩子挤在16平方的老屋里。

这里虽然夏热冬冷、破旧不堪,但蔡笑晚从小就把志向植入每个孩子的心里。

他在墙壁上贴满了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科学家的画像,给孩子们讲科学家的故事;

还经常带孩子四处旅游,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见识。

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看世界的视野和态度。

拥有大格局的父母,会创造各种可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变得强大而优秀。

有一句话说得好:父母和孩子,就是一场相互成全。

父母为了孩子,愿意拼尽全力去付出。

而在孩子这里,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世上最纯粹的依赖、信任和爱。

哪怕我们在外一事无成,可回到家里,我们还是孩子的父母,是他们永远的港湾。

“父母”,就是我们一生最光荣的称号。

也许我们无法给孩子更好的出身、更优渥的生活条件。

但我们可以尽可能的修炼自己,努力为他营造一个美好积极的家庭氛围,让他自由安稳地成长。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男孩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304/1873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