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分三六九等。在杭州知识青年中也分三六九等,到同江与抚远边境县的是家庭成分好的知识青年,到富锦的是家庭成分不好的知识青年,是地富反坏右、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与国民党或外国特务的子女。到同江与抚远边境县的知青马上就成为基干民兵,每个基干民兵手里都有枪,也有手榴弹。由于赴富锦知识青年的档案比人晚到,他们当了不到一个月的基干民兵。当知识青年的档案到了富锦,杭州知识青年手中的枪弹全部上交,不要说基干民兵,连普通民兵也当不上了,政治待遇和地主富农子女一样。富锦县杭州知识青年档案中的家庭成分可谓是不堪入目[5]。
在中苏边境地区的地富反坏右分子的日子真不好过。龙阳屯一位胡姓的地主在土改中被五马分尸。土改中领导斗地主分田地的农会主席老孟头,后来娶了地主的小老婆,身边睡着一位女“赫鲁晓夫”,在四清运动中被打成四不清干部下台。在中苏边境地区,只要两边关系一紧张,一望无际的平原上会莫名其妙地升起一颗一颗的信号弹,但就是抓不到放信号弹的人。
那时邻村的民兵常化妆成苏联特务(本村民兵也到别村,免得被认出),趁月黑风高、戴着头套,手持手枪、尖刀,悄悄摸到地主富农家中,把人带到“青纱帐”(指庄稼长高的农田)里,用匕首压在地富分子的脖子上,让他们交代,村书记家在哪里,民兵营长家在哪里。谁也挡不住那个架势,不得已说出村书记、民兵营长家在村子里大致的方位。第二天村里便召开批斗大会,说是地主富农勾结苏修,妄想复辟。批斗大会的场景与城里闹红卫兵时没有两样。
记得有一天搞什么“民防演习”。快到半夜,突然村外枪声大作,还夹有爆炸声,全村的狗汪汪乱叫。接入每家每户的喇叭响了,书记在喇叭大喊:“老毛子来了!老毛子来了!全体村民马上到大队部来集合!马上到大队部来集合!”一时,村子里哭声、喊叫声一片。老乡们扶老携幼赶往大队部。
手无寸铁的男知青们躺在炕上开始调侃:“现在发枪了!一人一支。”鼓掌。“是不可能的!”鸦雀无声,突然哈哈大笑。“两人一支。”鼓掌。“还是木头的。”哈哈大笑。就是老毛子真来了,没有枪没有炮,又能干什么?那苦涩的笑声掩盖了眼角的泪水。几年之后在富锦县武装部里看到一个文件,三江平原这一大片在战略上是属于放弃的地区,因为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军事上的第一道防线在绥化一带,距离富锦几百公里远。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之后几个月、几年中,知识青年家长平反的文件断断续续地来到富锦县知青办,知青的处境有所改善,但没有人再提起当基干民兵,有一杆枪的事情。
二、他打响了中苏珍宝岛战的第一枪
1973年夏天,笔者与由杭州知青和富锦知青(其中三位富锦知青已经去世,在此表达缅怀之意)组成的一支篮球队,到黑龙江省饶河县去参加比赛。饶河县就在乌苏里江畔,紧挨着虎林县。虽然珍宝岛在虎林县境内,但是珍宝岛距离虎林县城远,距离饶河县城近(参见图4)。主打的部队驻地也在饶河县城附件。中苏两国边防军领导的定期的会面和信息互换,中方一侧的会面点也在饶河县城边的乌苏里江上。
图4:中苏珍宝岛战争时饶河、虎林县城与珍宝岛的位置示意图,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战争爆发之前,两国军民在乌苏里江上发生的边境冲突,也多发生在饶河县县城边的乌苏里江上。
每年冬天,由于天气寒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都被封冻,冰层很厚,不但可以行人,还可以开卡车、开坦克。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中苏两党关系恶化,边境冲突逐步升级。每年乌苏里江开江之后,边境冲突多发生在行驶在江上的两国船只间。到了冬季,乌苏里江封冻,边境冲突多发生乌苏里江的江面上。最初只是两边民众的推推搡搡,然后是有不带枪的军人加入,便是拳脚相加,还要棍棒飞舞。在这种边境冲突中,中方并不吃亏,一是中方人数多,二是混杂在民众中的中国军人多会武术,身手不凡。但是最令人气愤的是苏军的坦克,它们也来凑热闹。肆无忌惮的苏军的坦克可以大摇大摆地开到饶河县城里转一圈,然后撤回,如入无人之地。饶河县体委的朋友告诉笔者:饶河县城的许多居民都亲自到乌苏里江江面上,手挽手组成人墙,阻挡苏军的坦克,保卫祖国的领土。一天悲惨的事情发生。一辆苏军坦克以很高的速度冲到中国民众组成人墙前,人们以为坦克刹车失灵,失去控制,人墙就散了。苏军坦克开始在冰面上追逐四处逃散的中国居民,坦克里不时传来歇斯底里的笑声。追逐持续了一段时间,中国居民已经精疲力竭。突然一位居民脚下一滑,摔倒在江面上,紧随在后的苏军坦克来不及刹车,从摔倒者身上碾过去。边境冲突中发生了死人的流血事件,冲突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图5:中苏边境冲突中的推推搡搡,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珍宝岛主打部队驻地的篮球场质量很不错,比饶河县的篮球场质量要好。部队官兵的篮球技术不错,看来打篮球是他们主要的业余生活。当年的连指导员孙玉国已经调动沈阳军区当副司令员,听说孙玉国喜欢打篮球,技术不错。珍宝岛战争之后,该连队的许多指战员都调到其他部队,得到提升。四人帮倒台后孙玉国受到审查,后以正团级转业,去了沈阳的一家工厂当干部。
和部队官兵的篮球比赛进行得非常愉快。比赛之后,连队领导邀请我们与指战员一起共进晚餐。晚餐十分丰富,有连队自养的猪肉,有来自当地的山珍(木耳、猴头等),有白酒有啤酒。倒在酒桌下的是我们队的一位教练员(在东北地区喝酒,没有人倒下便是没有喝好,不能算完)。在饭桌上,连队领导给我们讲珍宝岛战争的整个过程,一些细节与中共媒体报道有出入。印象最深的是两个,一是周登国在巡逻过程中击毙了苏军的瘸子上尉伊万,打响了第一枪。另一个就是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才缴获了苏军的坦克。
周登国那时是连长,和我们一起打篮球,技术相当不错。比赛后周登国与我们一起共进晚餐,一起侃大山。他没有否认是他打响了珍宝岛战争的第一枪,击毙了苏军的瘸子上尉伊万。
为了表彰黑龙江边防部队的英雄事迹,中央军委于1969年7月30日发布命令,授予孙玉国、杜永春、华玉杰、周登国、冷鹏飞、孙征民、杨林、陈绍光、王庆荣、于庆阳等10名官兵以“战斗英雄”称号,给边防部队侦察连、一连和边防站等10个单位各记一等功一次[6]。
图6:饶河部队营房改建的珍宝岛纪念馆中几位英雄的照片和事迹,右起第一人为孙玉国,右起第四人为周登国。事迹的画面中是周登国端起冲锋枪击毙苏军的瘸子上尉伊万时的情景,图片来源:饶河地域文化之二:红色宝岛http://www.raohe.gov.cn/tprh/hsbd/hsbd.htm
三、击毙苏军的瘸子上尉伊万
其实事情的经过十分简单也十分清晰。下面是综合笔者的回忆和网路上有关的资料的一个小结。
首先1969年3月2日发生的中苏珍宝岛战是一次有计划地诱敌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先布置好的埋伏圈里的歼灭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