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糖耗”的故事

作者:

有一位姓顾的上海女青年,身材瘦小,干活不叮壳,按老百姓的说法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那伙的。也难怪,人家一个大城市来的小姑娘,论年龄还不到十七岁,论个头还不足一米五,论身体还没发育成熟,怎么能干动搂锄、抡镐、甩板锹的重体力活。

撂现在十六、七岁的孩子正是上高中年龄,父母好吃好喝,好穿好戴地悉心伺候,孩子口里爸妈喊着,嘴中零食不断。时不时还得在父母面前耍些小脸子,闹些小脾气,撒点小骄气呢。

当时连队的生活条件也确实艰苦,白糖、猪肉等一些副食都要凭票供应。

食堂的饭菜除了麦收、秋收、元旦、春节能见着点油星以外,平常的副食都是这个汤、那个汤的。你想一想,那些小青年正是长身体需要增加营养的时候,能受得了吗?

小青年们非常珍惜每年发放的那些有数的白糖票,尤其到了冬天,都将白糖作为副食和蔬菜缺乏的重要补充。

因此,无论男女青年,每人在集体宿舍都有一个装糖的糖瓶子,装进凭糖票买的白糖。每次用馒头蘸糖吃的时候都非常节省和仔细,做到细水长流,生怕早早吃泔碗了。无论男女宿舍,大大小小的糖瓶、糖罐在箱子、柜子上一字排开,那场景好不壮观。

别看小顾人不大,饭量可不小。每次的饭量能与她年龄相仿的小伙子比及。有的小伙子说:我靠,多亏是吃死伙(无论吃多少每月伙食费都是固定的),要是吃活伙,每月的二十几大毛还不够吃的呢。还有小伙子说:我以后可不能娶这样的女人当媳妇儿,娶了她,还不把家吃穷了。

除了能吃,小顾还有个毛病——嘴馋。凭票供应的白糖,其他人能吃大半年没问题,她不出两个月就全部报销。

自己糖瓶里的白糖吃完了,刚开始手脚还能挺老实,时间一长这小顾干嚼馒头就有些挺不住了。

冬天,连队领导看她“底盘”太小,干不动抡大镐的活,让她在宿舍烧炉子。这可给她提供了方便。于是,小顾便趁舍友们上工的空当起了“糖耗子”。

一开始,由于胆小,只是在每个瓶子中用勺子蒯一小点儿,蘸着馒头解解馋。时间一长,室友对她的举动没有什么反应,她的胆子也逐渐大了起来,从一小点到一大勺,又从一勺到两勺。

要过节了,连队杀猪宰羊改善了一阵子伙食。室友们也有一段时间没动过糖瓶子。

直到有一天,食堂的伙食没了油星,室友们纷纷打开糖瓶、糖罐的时候,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十多个糖瓶、糖罐从外表看白糖是满满的,打开盖以后,中间是空空如也,只有靠瓶子边处还有一层薄薄的“糖墙”。十多位女室友不约而同地捧着被掏空的糖瓶子面面相观——这是谁干的?

为此,连队专门成立了专案组。经过一番艰苦“侦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小顾。后经连队专案组和女室友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小顾承认了充当“糖耗子”的“犯罪”事实。

由此,小顾这个“糖耗子”的绰号也就在连队的街头巷尾传开了。当然,也免不了大会儿小会儿的批斗、反省、检查,她在宿舍烧炉子的美差也就不属于她了。

后来,在室友们就要各自返回自己所在的城市在车站即将分手时,她们抱作一团全都哭成了泪人,久久不愿散去……

责任编辑: 吴量  来源:华夏知青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315/1877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