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周培源与季羡林为什么要参加“井冈山兵团”?

作者:

文化革命前,周培源是北京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校务委员会副主席、教授;季羡林是东语系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教授。文革中的1967年,他们几乎同时加入了反对聂元梓一派的群众组织——井冈山兵团。这两位著名的学者为什么会参加这个群众组织?他们在井冈山兵团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先说周培源先生。在1964—1965年的社教运动中,周培源对陆平的工作作风是有意见的,也向周恩来反映过对陆平的看法,认为陆平把北大搞乱了。1966年5月25日聂元梓写出第一张大字报时,周培源正在筹备国际物理讨论会,对聂元梓大字报是持支持态度的。文革开始后,由于周培源在社教运动中的表现,北大群众没有把他划到“陆平黑帮”的圈子里,但由于他身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烙印,也没有把他当成“左派”而选入校文革领导班子。他的主要工作是分管北大汉中分校即“653”的工作。1966年8月,聂元梓在中央文革的支持下,赶走了工作组,成为北大“校文革”的主任,北大成了她的一统天下。北大汉中分校受到当地造反派的干扰,工作遇到困难,周培源从汉中回到北京,向聂元梓汇报情况,聂对此却毫不关心,十分冷淡;过了些天,周培源陪同柬埔寨王子访问北大,聂元梓又推说有事,不予接见,让外宾去参观《北大文革展览馆》,又遇到铁锁把门,吃了闭门羹。周认为聂元梓对工作不负责任,对外宾不礼貌,很有意见。

1966年12月14日,周培源出于对北大运动的关心和帮助聂元梓改正工作作风的愿望,写了一封《致聂元梓同志和校文革全体常委的公开信》,就汉中分校的运动、聂元梓在外事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对不同意见的群众的态度,提出了一些温和善意的意见。在信里,还提到了被划为“陆平黑帮分子”的段学复、黄昆、麻子英、刘雯等干部,“只是说了一些错话、犯了一些错误”,“但不是黑帮,不是三反分子,应该解放他们,和群众一起参加运动”。可是聂元梓此时正骄横跋扈,不可一世,丝毫听不得半点不同意见,反而认为周是反对校文革,为黑帮翻案。

1966年底到1967年初,北大陆续出现了一些反对聂元梓和中央文革的群众组织和个人,如“井冈山”、“红联军”、樊立勤、杨勋、杨炳章等,“校文革”中聂元梓的战友孔繁(第一副主任)、杨克明(委员、新北大主编)等也站到聂元梓的对立面。聂元梓在江青等人的支持下,残酷地镇压了反对她的组织和个人,有的被抓进监狱(杨勋、杨炳章),有的被迫害致死(如沈达力),孔、杨被开除出“校文革”,被打成反革命和受到批斗的学生有200多人。1967年2月15日,在聂元梓和“校文革”的直接策划下,成立了《新北大公社》,成为支持聂元梓的群众组织。

1967年4至5月,北大反对聂元梓的势力日渐活跃,“东方红公社”、“红旗飘兵团”、“井冈山公社”陆续成立。6月5日,陈伯达在北大讲话,严厉批评了聂元梓,“新北大北京公社”、“新北大公社革命造反总部”相继成立,形成了反对聂元梓的5大团体。7月1日,以周培源为首的134名干部发表了《致革命师生和革命的干部的公开信》,明确表示:“3月份以来,校文革犯了方向路线错误”、“红旗飘、北京公社和新北大公社革命造反总部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我们支持他们的一切革命行动”,表明他们已经否认了聂元梓的正统领导地位,站到了反对聂元梓的群众组织一边。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记忆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201/1984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