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好文 > 正文

黎蜗藤:美国亲巴勒斯坦风潮不可能变成另一个反越战示威

作者:

第二,笔者在观摩期间,都没有发生冲突。警察有的在一旁戒备,有的就干脆只有坐在车上。其实,美国是言论自由的国家,只要集会示威不过界,也不占用私人地区干扰社会生活,警察不会管。以颇具争议性的哥伦比亚大学请纽约警察清场为例。哥伦比亚大学是私校,其“校园”是私人物业。哥大很小,扎营的人占据了校园,导致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研究和校务活动,校方不得不采取措施。而偏偏哥伦比亚大学本身没有校警,要清场必须找纽约警察(NYPD)执行。所以,找NYPD协助,实在是哥伦比亚大学唯一可做的事。

从电视画面上看,警察清场时,也没有出现“不必要的暴力”。最严重的“暴力”,恐怕就是用上了电击器,然而看起来用的次数也非常少。绝大部分情况下,就是被捕者乖乖地配合警察走。

有人认为:学生在美国抗议是什么“鸡蛋与高墙”。这当然完全错误。和哈玛斯打仗的不是美国,是以色列。相反,美国倒是一直阻止以色列进攻拉法,给加萨人最大量的食品物资援助。

这些学生也没有受到美国政府压迫。在美国,单纯“被逮捕”不意味着有什么风险,因为很多情况下,“被逮捕”的人不会被起诉,警察在现场“逮捕”你,最主要的目的恐怕只是把你带离现场。美国没有人禁止他们示威,也不会因为单纯和平示威而被起诉。

倒是这些学生,高呼反犹口号,煽动种族仇恨,骚扰欺凌威胁犹太学生,阻止犹太师生进入学校,占用私人土地搞露营⋯⋯谁是鸡蛋谁是高墙呢?

如果他们跑到加萨,哪怕是跑到以色列去示威,那么倒令人可以有一丝理由去套用“鸡蛋与高墙”吧?

第三,在笔者到过的现场,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有理有节的,有叫口号,但没有过激。虽然,不少人对以哈战争的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没有全面的认识,但他们对社会正义的热情,也都令人振奋鼓舞。

然而,在各校视频中,不难看到有不少高呼反犹口号的激进抗议人士。他们都是在极少数“领头羊”的带领下高呼这些反犹口号的。在反犹口号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句“从河流到大海,巴勒斯坦将解放”(From the River to the Sea, Palestine Will be Free!)。

笔者此前曾详细分析过,这句话为什么是“反犹主义口号”,因为它正是呼吁把以色列国家从地图上抹去。偏偏有人就反驳坚持这句话“不是反犹口号”,因为叫这个口号的人没有这个意思。

最近,美国众议院投票表决通过决议,正式把这句话定义为“反犹口号”。美国众议院是美国人民选出来的代表,虽然这个决议没有法律效力,但以此认为“美国社会认定这句口号是反犹口号”,是百分百正确的。

口号这回事,根本不是用什么“我没有那样的意思”辩解,就真的“没有那样的意思”。否则,就没有所谓“狗哨政治”这回事了。否则,怎么涂一个黑脸就变成歧视黑人呢?正如,“支那”这个词,绝大部分中国人一定听了一定认为是辱华的,绝大部分人也都知道中国人会有这种反应。于是你说自己不想辱华,但偏偏在集会上故意高呼“支那”的口号。这除了自己骗自己之外,还能说服谁呢?

或许,有的学生真心认为这句话不是反犹口号。然而,有人明明知道“从河流到大海,巴勒斯坦会解放”已经被社会广泛认为是反犹言论,却偏偏继续要在集会中高呼这个反犹口号。这种和主流社会对着干的做法,除了把自己的运动自我标签为反犹主义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好处。于是很简单,如果不是反犹主义,那么为什么一定要高呼社会认定是反犹主义的口号呢?

于是,除了很可能反映了一些学生在政治斗争中的幼稚和偏激,还不能排除有极少数害群之马,故意给运动“带歪节奏”。特别是那些校外的激进分子。他们不但严重影响了外界对这些学生的印象,还把本来是和平的学生抗议,偏激化,勇武化,暴力化,把追求社会正义变成反犹狂欢,走向了自己的反面。这是这个运动中必须慎防的。

第四,虽然有很多人,企图把这次学生示威和1968年反越战示威相提并论(特别都是从哥伦比亚大学爆发的)。然而,要发展成反越战示威那种程度,发生的机会非常小。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问题,和美国没有直接关系,绝大部分美国人民也没有什么直接感受。而当年,大批美国子弟兵在越南战场死去,众多伤员断手断脚回到美国,这些都是身边发生的事,非常切身非常直观。两种情形完全不同。

况且,在美国主流社会还是同情以色列的人更多。更何况,以哈战争现在很快就到终局。

至于,这次学生示威是否会影响美国甚至以色列的决策。这更加不可能。民主党总统拜登和共和党的众议院议长强生几乎站在同一立场。这说明,在政坛支持以色列是高度共识。

对以色列而言就更不可能了。如此前提及,有人认为“以色列失去新一代美国人的谅解系自作孽。”其实,这种看法不但对人数夸大其词,内里还很“美国中心”。以色列最关心的是自己国家和国民的安全,什么“失去还是不失”去新一代美国人的谅解,在国家考量中前十位都排不到。难道就为了讨好极少数的所谓“美国新一代”,让自己国民处于随时被恐袭屠杀强奸绑架的恐惧中吗?

※作者为旅美学者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上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502/2050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