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氧运动除了需要氧气,也消耗许多血液中的葡萄糖,是直接降低血糖的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运动可以扭转细胞与胰岛素之间恶化的关系。
简单易行的有氧运动
国健署建议国人每天运动至少30分钟,分段累积运动量,效果与一次做完一样,不过每次至少要连续10分钟。例如每天应至少运动30分钟,可以拆成2次15分钟,或3次10分钟完成。包括慢跑、游泳、骑自行车,都是常见且较为简单易行的有氧运动。国健署以体重60公斤为准,计算各种有氧运动30分钟的消耗热量如下表:
| 项目 | 消耗热量(大卡) |
| 慢走(4公里/小时) | 105 |
| 快走(6公里 /小时) | 165 |
| 慢跑(8公里/小时 ) | 246 |
| 骑脚踏车(一般速度,10公里/小时 ) | 120 |
| 瑜珈 | 90 |
| 有氧舞蹈 | 204 |
| 保龄球 | 108 |
| 排球 | 108 |
| 乒乓球 | 126 |
| 高尔夫球 | 150 |
| 羽毛球 | 153 |
| 网球 | 198 |
| 划船 | 132 |
| 游泳(慢) | 189 |
| 溜直排轮 | 153 |
| 跳绳(慢) | 252 |
| 拳击 | 342 |
有氧搭配无氧运动最赞
规律运动该做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
有氧和无氧运动差别在“身体使用能量的机制,运动的强度和能运动的时间”。
有氧运动强度大约是会喘但还能说话,可以促进心血管健康、降低高血压的风险等,像是跑步、骑自行车、骑飞轮等。一般成年人建议须累积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每周至少75分钟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
无氧运动则主要耗费身体的葡萄糖,运动时间较短。特性是心跳率高,运动期间较法讲话和顺畅呼吸,过程中会产生乳酸,甚至运动后会有延迟性肌肉酸痛。常见的有运动类型有肌力运动、短跑冲刺等,由于无氧运动比较容易破坏肌肉,造成肌纤维受损,因此对于增加肌力非常有帮助。
因此不论是有氧或是无氧运动,都该均衡参与。
你已经在运动了,但可以再多一点
听到“运动”二字,很多人可能从潜意识里就开始感到害怕:怕累、怕热、怕流汗、怕没时间。其实,运动既不需要多么完整的一段时间,也不需要非得几点几分开始,日常生活中我们其实已经有在运动,只要把他们稍微“延长”一点,就能有更多效果。
4大体能关键:心肺、体脂、肌力、柔软度
提升体能通常会从心肺耐力、体脂肪比例、肌力与肌耐力、以及柔软度这四个面向来着手,而改善这些项目都能让身体更健康。像是心肺好一点,就比较不容易累,也能降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风险。
体脂肪控制得宜,也能减少慢性病发生。够强的肌力能让日常搬提更轻松,还能避免受伤;柔软度好则比较不容易拉伤或下背痛。透过耐力运动、重量训练和伸展,都能有效提升这些体能表现。
以下是国健署提供的运动方针,针对想要改善哪项身体素质,建议做哪类运动的建议:
| 体能要素 | 运动种类 | 次数 | 时间 |
| 心肺耐力 | 跑步、快走、游泳、单车、舞蹈、跳绳、球类运动、传统健身运动等有氧运动 | 每周至少3次 | 每次至少20分钟 |
| 肌力与肌耐力 | 重量训练、仰卧起坐、引体向上、俯卧撑 | 每周至少3次 | 每次至少1~3回合 |
| 柔软度 | 伸展操、传统健身运动、体操等 | 每周至少3次 | 每次肌肉伸展20~30秒 |
| 身体组成(身体脂肪百分比) | 有氧运动为主,重量训练为辅 | 每周至少3次 | 每次至少20分钟,每次至少1~3回合 |
与家人共处也是运动
国民健康署提供以下6个生活化运动小撇步,今天就可以开始:
外出或是上下班(学)多利用大众运输工具,提早出门提前一站下车,步行至目的地,让一整天精神更饱满有活力。走路30分钟可以消耗约100大卡的热量。
可以走楼梯就不要坐电梯。不但节省能源,还可以增加每天活动量。步行走上几层楼后再搭乘电梯,慢慢增加自己的运动量。
多和家人相约到户外,进行脚踏车或互动竞赛型活动等,不但促进家庭和谐,更重要的是使全家人都更健康;或是可以带着心爱的宠物一同快走,一同享受健康活力!你知道吗?骑脚踏车30分钟,可以消耗100大卡。
利用空的宝特瓶,装水或沙子替代哑铃,训练肌力,并依进步程度渐渐加入更多水或沙子,提升肌力。
在上班期间,上午10:30、下午3:30各做15分钟健康操,累积30分钟也可消耗100大卡。
约三五好友去踏青饮茶,不但能健身,也能增进彼此情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