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我们每天是怎么把糖吃进去的?摸清源头更好减糖

人们对糖的喜爱与生俱来,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很难抵挡它的诱惑。但糖在提供甜蜜的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无限负担:肥胖、龋齿、皮肤变差、内分泌紊乱、血糖波动……近年来,减糖、控糖,甚至戒糖成为网络热议话题,但消费者真的了解糖,知道如何科学减糖吗?9月20日,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发布《中国居民糖认知调查》,把我们不知不觉吃进去的糖研究得明明白白。

以往的调查显示,中国3岁及以上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日摄入9.1克糖,其中最高的三个年龄组为3~6岁组(17.1克)、7~12岁组(13.5克)、13~17岁组(13.1克);随着年龄增长,糖摄入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糖平均摄入量,女性普遍高于男性。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3岁及以上城市居民每天糖平均摄入量为9.1克,平均供能比为1.9%。《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糖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内,可见没有超标。同时,糖摄入的供能比也远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近20年来,中国食糖年生产量增加了1倍多。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糖摄入量普遍偏高,而糖只提供能量而不提供其他营养素,长期摄入过多,会影响能量及其他营养素的摄入平衡,从长远来看可能导致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糖的健康危害,调查显示,68%的消费者有控制意愿,特别是年轻人、体重焦虑人群的意愿更强烈。但说到减糖,很多人容易想到含糖饮料、糕点、糖果、巧克力等,本次调查也发现,78%的消费者认为应控制食品、饮料中的糖。但调查结果显示,对糖摄入贡献率最高的四类食物分别是食糖(烹调用)、含糖乳制品类、饮料类和焙烤食品类。其中,厨房用糖是中国城市居民摄入糖的第一大来源,其贡献率是含糖饮料的2倍左右。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表示,人们普遍将减糖的焦点放在超市货架上的食品和饮料,却忽视了一日三餐的决定性意义。实际上,盐、油、糖的主要摄入途径都是餐饮,包括在家做饭,为了提鲜、增加红润色泽,红烧肉、松鼠桂鱼、宫保鸡丁、叉烧、烤鸭、锅包肉等众多菜肴中都添加了大量糖。因此,大家应从自家厨房开始,适应和培养清淡口味。

另外,钟凯表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虽然过量吃糖会给身体造成伤害,但糖并非一无是处。它不仅能给人带来愉悦的享受,当身体能量供给受限时,还能快速让我们恢复体力,维持血糖稳定,适当摄取糖还能促进消化,有利于食物吸收。因此,生活中科学、合理地摄入糖分才是关键。”

阮光锋建议大家:牢记50克摄糖上限,主动做减糖训练,尝试每天少吃一种含糖食物,逐渐控制摄入量,肥胖、糖尿病、胃肠功能弱、高脂血症和冠心病患者尤其要注意;对普通人群来说,日常饮食中的主食、蔬菜、水果就能满足每日的糖分需求,如果当天吃了其他含糖量高的食物,最好减少主食的摄入;平时喝甜饮料、奶茶、吃起酥面包、蛋卷、夹心饼干、威化、曲奇饼干等甜食要注意适量;烹饪时用陈皮、醋、柠檬汁等代替糖;学会看加工食品标签,白糖、砂糖、蔗糖、果糖、糊精等排在成分中前几名的食品,一定要少买,甚至不买;减少在外就餐次数,多在家吃饭,能更好地控制糖摄入量。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生命时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921/1956665.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