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重生手记内容简介
《重生手记》是一个癌症患者从身陷绝境到逐步康复的亲历记,也是一位著名记者对当今中国癌症医疗体系种种利弊的观察和剖析,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勇气和乐观精神的人生励志书。
2007年,凌志军被诊断为“肺癌,脑转移”,即“肺癌晚期”。北京、上海两地名医会诊,几乎一边倒地判定,活不过三个月。他和家人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惧中。真的没有生路了吗?
外科、内科、中医、“太医”,分别给出了大相径庭的治疗方案。要不要手术?要不要做化疗?应该相信什么样的医生?该不该使用特效药?该把性命托付给谁?
他调整心态,积极搜集诊疗信息,甄别真伪。他仔细观察医生的得失,也观察病友的成败,最终选择了最佳的治疗方案,走出适合自己的康复之路。五年了,他不仅活了下来,还活得越来越健康。
他真切地认识到,癌症不是绝症,只要不恐惧,不盲从,不走上错误的治疗之路,癌症患者就有更多生的机会。
第2节作者凌志军简介
作者简介:
凌志军:生于上海,祖籍广东,长在北京。现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也是畅销书作家。
他是当今中国时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威廉·曼彻斯特”、当代中国记者的“标杆”。2003年《南风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书都引起巨大反响,拥有广泛的读者。他在过去十多年间陆续出版9部著作,全部进入畅销书排行榜。他的著作还以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2007年,他罹患癌症,以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思路应对治疗,逐步康复,并以亲身经历写下《重生手记》。
2000年出版的《追随智慧》,被媒体评为当年“最佳纪实文学”。
2003年出版的《变化》,被中国大陆媒体评为“年度图书”。同时在台湾获得“开卷好书奖”。
2003年出版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原名《成长》),9年来先后7次再版,38次重印,直到今天仍然深受读者喜爱。
2005年出版的《联想风云》,入选当年“最佳风云榜”。并获得“2005年度北京地区最佳版权输出图书奖”。 2007年出版的《中国的新革命》,被境内外媒体和研究机构评为当年“值得记忆的好书”“年度商业书”“最佳商业图书”。
第3节专业评论
专业评论:
▲著名作家、心理医生毕淑敏:
凌志军先生的这本书,读来惊心动魄。他以自己死里逃生的人生劫难,为所有人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生命体验。你不但能得到关于疾病与痛楚的翔实资料,更能够从苦海沧桑挣扎奋斗中,看到人的精神力量英勇不屈,看到危难中的清醒与智慧,看到骨肉情谊与赤诚爱情,是如何荟集起来共同创造了奇迹。
尤其建议医生们阅读此书,它将对救死扶伤的职业生涯产生深刻影响,在日新月异的科技之外更加尊祟每一个病人的生命之旅。
▲著名肿瘤临床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何裕民:
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很多肿瘤患者不是死于肿瘤,而是死于对肿瘤的无知、高度恐惧以及恐惧本身带来的盲目应对。
如何理性对待、善用智慧合理防治癌症,凌志军先生做出了好榜样。他亲历的磨难、走出沼泽的坎坷及其中的沥血体验,相信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因此,本书开卷有益,且不可多得!
▲凌志军妻子赵晓东:
志军的康复,当然首先归功于医学的手段,但是我一直坚信,爱情、亲情和友情的力量,同样会让我们的生命出现奇迹。即使它无法起死回生,仍可以让我们超越肉体的痛苦,达到心灵的安宁。
生命的无常与突发灾难,会使每个人在任何阶段都可能遇到志军和我所遇到的困惑和考验。所以,这本书也是写给所有那些在遇到生命困境时,渴望对自己的命运有更多了解和把握的人们的。像志军一样,我也希望这本书能给读它的人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发和慰藉。
第5节前 言
癌症患者中有很多人并不是死于自己的疾病,而是死于自己的恐惧和错误的治疗。
我这样说,很多人一定不信。事实上我过去也不会这样想,直到自己也成了一个癌症病人,有了一些切身体验,又有很多癌症患者的经验教训做参照,才得出这样的结论。
2007年2月,我病倒了。医生在我的颅内发现两处病灶,疑为“脑瘤”。两天后又在我的左肺发现肿瘤,由此诊断“肺癌、脑转移”的概率为98%,也可以说是“肺癌晚期”。医生当时认为,我已经活不过三个月了。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和我的家人都蒙了。有生以来我第一次与死亡如此接近,真切地感受到一个癌症患者的恐惧和绝望。
我一向敬仰视死如归的人。那些勇敢从容地走向死亡的癌症患者,曾深深打动了我。有一段时间,我努力说服自己,像他们那样平静地迎接死神的降临。可是说老实话,我当时想得最多的不是死,而是生。因为死毕竟不是我们的追求。
我不断地追问自己:
难道癌症真的就是绝症?
难道癌症病人真的就没有生路?
于是我开始为自己寻找康复之路。我在一次手术中切除了左肺的恶性肿瘤,但是我一直没有接受手术切除脑瘤的治疗方案。我拒绝了一些“抗癌特效药”,也拒绝了化疗和放疗。术后出院时,我甚至连一片药也没带回家。当我意识到肿瘤治疗领域存在一些致命的弊端后,我开始尝试用一些纯自然的方法恢复自己的体能,而不是急于用药物围剿自己体内残存的癌细胞。这些方法也许在医生看来什么都不是,至少算不上医学意义上的治疗,却寄托着我生的希望。
令人惊讶的是,我并没有像医生预见的那样迅速走向死亡。事实上,我能感觉到死神离我越来越远。如今已经五年过去了,我仍然活着,而且越来越像个健康人。我甚至有余力去关注癌症治疗领域里的是非成败,结果竟发现了一些惊人的事实。这些事实完全不符合我们大多数人对于癌症的了解,却能印证我个人的体验。
尽管大多数人都相信只有早期癌症患者才有可能治愈,我却始终期待有一种途径能给所有癌症患者带来希望。
有一段时间,我对自己的治疗前景感到很绝望,因为我了解到一些令人沮丧的情况。过去30年,癌症患者的数量以每年3%~5%的速度增加着。“癌症就是绝症”“确诊癌症等于宣判死刑”,已是民众中普遍的看法。专家们不断地警告我们,“癌症成为人类第一位的致死原因”。2012年,全世界死于癌症的人有可能超过1000万。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癌症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还将大幅度增加。
这局面对于我的信心是个相当大的打击。但也就在我最绝望的日子里,我认识的一些美国人不约而同地告诉我,癌症不是绝症,而只是一种慢性病。他们说,在美国,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来看待癌症的。
我对这种说法将信将疑,于是试图考证它是否有根据。结果发现,美国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最近10年里第一次被遏制,转而呈现下降趋势。癌症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即医学上所谓“治愈率”,提高到81%。如今美国癌症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已经达到11年,并不比一些慢性病患者的更短。换一种方式来设想,癌症患者的感觉,可能真的类似于得了心脏病或者是糖尿病。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结果,世界卫生组织才能公开宣布,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可以根治,三分之一经过治疗可以长期生存。
一些研究机构还进一步证明,癌症患者中有一部分人能够不治而愈。
即便我们对“不治而愈”的观点持有最谨慎的态度,仅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也可以认为,几乎所有癌症患者都是有希望的。
我们要么根本就不会患上癌症,要么可以治愈,要么可以长时间地与癌共处。
责任编辑: 宋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4/0302/376449.html
相关新闻
-
看血型就能预测癌症?A型、B型、AB型、O型,哪种更容易患癌?(图集) -
王赫:中共科技之癌——专利大跃进 -
医学越来越发达,癌症却越来越多,这说明了什么?3个原因很现实(组图) -
癌症来临前,会先经历“癌前病变”!这6种及时发现,远离癌症(图集) -
每天上厕所都用 竟藏“永久化学品” 恐致癌不孕(图) -
这一食物是良药 每天吃两个患癌风险降45%(组图) -
长寿是“抠”出来的?4个抠门习惯,或能帮你活得比同龄人长寿(组图) -
长期吸烟却又坚持喝茶的人,身体后来会怎么样?医生给出了答案(图集) -
为什么有人一退休就得了癌症?跟什么有关?4个“帮凶”尽量远离(图) -
耄耋老人染疫后奇迹康复 原因何在
-
全球第一大癌症竟是它 已超过肺癌(图) -
癌症来临,双腿知道?腿部若出现4种异样,或是癌症或疾病的征兆 -
50%的死亡与炎症相关!医生劝告:6种“促炎食物”趁早少吃,别等生病才后悔(组图) -
中国癌症高发,是味精吃太多?提醒:真正致癌的是这2种调味品(组图) -
体内有癌,胸背先知?胸背出现这4个异常,或暗示癌症在靠近(组图) -
中国一年有457万人确诊癌症!提醒:这5种食物,再爱吃都要管住嘴(图) -
美第一夫人全身2处惊见癌症组织!医揭最新病况(图/视频) -
坚持每天走一万步,最后会怎样?研究发现:可降低3种疾病的风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