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打喷嚏时憋住口鼻,小心脑溢血、耳膜破

—耳鼻喉科医师教你正确的“打喷嚏”方式

“哈啾”来不及遮掩让你好尴尬!喷嚏常突如其来,若遮掩方式错误,当心可能引发耳膜破裂,甚至脑溢血,究竟怎么打喷嚏才正确?若喷嚏打不出来,又有哪些方法可帮忙?

环境中的过敏原或是温差太大,都会诱发人们不经意的打喷嚏,有些人觉得在公共场合大声地“哈啾”让人尴尬不已,于是会憋住,避免口鼻发出声响;令人担心的是,若憋住喷嚏,将使其力道无处宣泄,冲击力可能影响脑部、眼部及耳朵,增加脑溢血、脑中风、眼睛出血或耳膜受伤破裂的可能性。到底打喷嚏时,身体部位传来的不适或疼痛代表着哪些警讯?血管较脆弱或有眼疾、耳疾的人,要如何预防打喷嚏带来的冲击力?

打喷嚏是反射动作 外来刺激使鼻子敏感

打喷嚏是怎样的过程?台北市立联合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暨世鸿联合诊所医师陈世鸿表示,打喷嚏是鼻子的防御性反射动作。当鼻黏膜吸收刺激物或鼻子受到外来刺激时,经由神经传导至鼻腔后方的翼膜神经节,引起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作用,这时喉部的声门将会打开,吸入空气到肺部,声门关闭后,胸、腹部肌肉用力收缩,等到声门再次打开,便将肺部吸入的刺激物与空气由鼻腔喷出。

马偕纪念医院耳鼻喉科资深主治医师吕宜兴说,打喷嚏是鼻子过敏的一种。就像皮肤接触到外来过敏原会感觉痒,想要抓;当气管吸入废气,会想要咳嗽;而鼻腔也会受到刺激而想打喷嚏,将刺激物喷出。

生活中许多刺激物易使鼻子感到敏感,像是汽车排放的废气、热炒店浓烈的油烟、具刺激性的香水与胡椒,甚至花粉都可能引发打喷嚏。另外,经常性打喷嚏不只发生在秋冬季节,只要鼻子无法适应周遭温差时,像是频繁出入高温的室外与室内冷气房,也可能引发喷嚏。

有血管疾病的患者 需注意打喷嚏的力道

新闻曾报导因打喷嚏而严重伤身的案例,如恶化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引发脑溢血及心脏病等,这些都是冲击力诱发的意外伤害。陈世鸿医师警告,有中风病史、身患脑血管与心血管疾病者,需留意打喷嚏时的瞬间压力。

吕宜兴医师则建议,打喷嚏时可多留心自己的身体动作,例如:避免头部晃动幅度太大、避免腰部上下大幅度的移动,或避免胸腔与腹部肌肉太用力收缩,否则过于夸张的动作可能导致颈部受伤,对颈椎造成伤害,甚至是扭伤腰部。

容易耳闷或已有耳咽管问题者也要小心,不要憋住喷嚏,以免打喷嚏时的气流无处宣泄而冲破耳膜,让听力受损。若正在感冒,细菌可能冲往耳朵,恐引起中耳炎等并发症。

有的人在打喷嚏时会引发头痛,这通常和自主神经作用有关,当头部血管扩张,颅内血压瞬间增加,便可能出现头痛。另外,眼压变高时,可能会突然眼冒金星,也会出现头晕的现象。

门诊中的常见案例不外乎打喷嚏时突然流鼻血,这情况大人或小孩都可能遇到。通常是之前疏通鼻腔时,不小心使鼻腔黏膜破皮,产生裂缝或结痂。瞬间爆发的喷嚏气流可能冲破原有的裂缝或结痂,以致流鼻血。陈世鸿医师建议,鼻腔黏膜层的复原力强,最好的复原方式是不再反覆刺激,使其自然恢复方可痊愈。

切勿紧闭口鼻 以正确方式打喷嚏

据研究显示,打喷嚏所喷出的飞沫因体积轻、飞散速度快,气流每秒高达50公尺,相当于时速180公里,比一般棒球的球速还快。由此可见,此动作的瞬间爆发力很大。若担心“哈啾”产生尴尬声响,而紧憋口鼻打喷嚏,有时反而对身体造成伤害。曾有一名男子想忍住喷嚏,导致瞬间压力直冲耳咽管,造成耳膜破裂,听力受损。

吕宜兴医师表示,打喷嚏时憋住口鼻,将使其力道无处宣泄,冲击部位可能影响脑部、眼部及耳朵,造成脑溢血、眼睛出血或耳膜受伤破裂等。尽管上述情况属于偶发意外,不常发生,但仍提醒民众切勿在打喷嚏时紧闭口鼻。

打喷嚏时,建议使用面纸阻隔口沫细菌飞散,但谨记千万不可遮蔽至密不透风,仍要让喷嚏气流有地方宣泄。若来不及,可先以手掌或是衣袖稍掩口鼻。

预防打喷嚏 居家环境很重要

若很常打喷嚏,且造成严重困扰,建议先改善居家环境的空气品质。

一般而言,有过敏体质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打喷嚏,空气中1公克的粉尘内约含500只尘螨,建议呼吸道敏感者要尽量减少吸入粉尘的机会。医师皆提醒,佩戴口罩是最好的阻隔方式,也能尽量避免喷嚏中细菌的传递作用。口罩还能阻隔冷空气并回收热气,保持口鼻温度,透过口罩内的热空气循环,进而温暖鼻腔,避免呼吸道敏感者因温差而打喷嚏。此外可多喝温热水,保持口腔与鼻腔内温度。

家中若是有蒸脸器,可多加利用。以红外线增加温度、蒸气增加湿度的方式维持口鼻温度。为使室内不干燥而不打喷嚏,也可置放一杯水增加空气中的湿度。透过环境的改善,有机会大幅减少打喷嚏的机会。

目前并无明确数据证实打喷嚏与何种疾病有着密切关联,许多疾病的原因及症状可能多元且复杂。好比说:打喷嚏并不一定是感冒,因为感冒可能同时引起发烧、喉咙痛及咳嗽的症状;但感冒却可能打喷嚏。医师提醒民众,平时可透过多加吸收卫生与医疗教育知识,对自身健康有更多了解。一旦发现身体不适,再由医师做详细诊查。将疾病由治疗变成预防,再由预防导入早期治疗,避免打喷嚏这样的小症状恶化原有的身体疾病。

感谢马偕医院耳鼻喉科资深主治医师吕宜兴、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耳鼻喉科医师陈世鸿审稿。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大家健康杂志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0913/612822.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