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储安平戴绿帽:校花娇妻天天陪上司跳舞

关于储安平戴绿帽这件事,储的同乡徐铸成也曾写道“(储安平)主编南京《中央日报》副刊。当他孜孜埋头编报时,那位社长程先生却天天陪着这位‘校花’去跳舞”。这段感情风波使端木露西和储安平之间的夫妻关系出现了裂痕。本文摘自2010年第10期《文史天地》,作者周蕾,原题为《著名女权主义者端木露西》。

民国时期著名评论家储安平,曾任《观察》社长和主编

端木露西是一位什么样的女子,她有着怎样经历?她与储安平离婚的原因是什么?虽然端木露西所作的《蔚蓝中的一点黯淡》曾经轰动一时,然而关于她的记载很少,笔者通过有关的回忆以及历史资料来找寻她本人的生平、经历,将沉寂了数十年的历史逐渐勾勒出来。

端木露西(1912-1998年)又名端木新民,笔名有端木露西、露西、路茜等。生于苏州一大户人家,曾就读于苏州振华女中、惠灵女中。其父亲做过天津电报局局长。后她随家去天津,进入天津中西女中、南开大学预科,未及毕业,又随父母转到上海,考入光华大学。戴晴在《储安平与“党天下”》中称端木露西是一位“美貌的富家女”。不仅如此,学生时代的端木露西也十分优秀。其子储望华回忆她“在苏州读中学时演过话剧,她演女主角,而男主角就是蒋纬国,可以想见母亲那时候也是颇为出色的”。读书时的端木露西就表现出了自强不息和独立自主的性格,她在一篇文章里记述了在南开的学习生活,“我们每一个人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书本占有去了,没有什么人可以清闲下来。每一次的小考都不放松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靠自己”。

在光华大学,端木露西遇到了储安平,他们相识并相恋。《储安平与“党天下”》一书中描述端木露西对储安平的感情:“她是低他两班的同学,对优美的文字与情调抱着一种只有那个年龄和那种时代的女孩子才会有的倾心之爱。”1934年端木露西与储安平结婚。

储安平大学毕业后在《中央日报》任编辑,1935年4月24日《中央日报》副刊的《妇女周报》创办,端木露西(笔名路茜)任主编。这期间,端木露西生活在南京。《妇女周报》共出94期,1936年底,端木露西因追随储安平到英国留学,遂辞去了主编一职。1937年2月3日《妇女周刊》改为《妇女与家庭》,由张允和任主编。

在英国留学期间,端木露西学的是教育学,而储安平比端木早一年到英国。端木曾对儿子望华说:“你父亲当初的英文还不如我,我比他好。但到了英国,我发现他的英文一下子好起来,连英国议会的激烈辩论都听得懂。”端木露西写过一篇散文《两地雾》中提到了她和储安平在雾都伦敦生活的片段:一天傍晚,端木从学校回到家里,“房东太太为我开门时很抱歉地说我不该在这样黑天黑地的大雾回来。×(指储安平)躺在沙发上沉思。满屋荡漾着烟雾,不知是房间腾在云雾里,还是云朵隐藏在人世?我孩气似的感到非常有趣”。可以看出,当时两人的感情还是不错的。

1938年,储安平和端木露西因抗战,学业未完即归国,回到重庆。二人一起又在《中央日报》工作。《中央日报》是国民党机关报,于1928年在上海创办,1929年迁至南京,1938年在重庆复刊。从1932年5月到1940年10月,中央日报社长由程沧波担任。1940年端木露西和程沧波之间发生了一段感情风波,据报人陆铿回忆“程主《中央日报》8年,直至1940年秋桃色事件下台。自古才子爱佳人,原来,储安平在程领导下任《中央日报》编辑部主任,其妻女作家端木露西,不仅人长得漂亮,文章写得好,程为之动心,乃趁储安平赴英学习机会,穷追而得手。储得知此事,在其乡前辈吴敬恒(稚晖)先生面前告了程沧波一状。吴言于蒋介石,蒋把程喊去骂了一通。中央日报社长势难继续当下去,乃呈请辞职。于右任先生爱才,且认为‘风流无罪’,随把程沧波叫到监察院任秘书长”。关于这件事,储安平的同乡徐铸成也曾写道“(储安平)主编南京《中央日报》副刊。当他孜孜埋头编报时,那位社长程先生却天天陪着这位‘校花’去跳舞”。这段感情风波使端木露西和储安平之间的夫妻关系出现了裂痕。

1940年7月6日端木露西在重庆《大公报》发表《蔚蓝中一点暗淡》,在这篇文章里,她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对“五四模式”的妇女解放运动进行了大胆的反思和批评,认为五四运动所产生的这种影响并没有给妇女运动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妇女在社会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独立。“妇女摆脱了旧礼教的枷锁,跑到社会上去,于是可以和男子同学,我们即是看到了‘皇后’;可以和男子同事,我们即听到了‘花瓶’;而实际上不依赖丈夫而能单独地贵为‘达官贵人’之流者能有几人!”她对当时在城市职业女性、家庭妇女和女学生中出现“花瓶”、“摩登女郎”的现象进行了批评,认为她们是生命无性格,生活无目的,生存无理想。端木露西认为妇女运动没有“贯彻它的全部的使命”。她指出,妇女运动的问题是过于注重形式,“形式的结果,可以力争几位议员席。或者解放了青年女子的私人的纵欲”,但是“疏忽了妇女跑进社会以后更重要更基本的做人的态度和知识”,即,忽视了思想意识上的独立。她进一步对“新妇女运动”的出路提出了自己构想:“我们应有严肃的人生态度,勇于负责的服务精神,将教育与生命永远联系在一起,从智慧中获取更美丽更勇敢的人生观;明了追求人生,创造人生,而不作‘生’之魔鬼的奴隶。”《蔚蓝中一点暗淡》发表之后,当时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引发了一场关于妇女是否回家的激烈讨论。

1940年11月,储安平被聘为国立蓝田师范学院教授,端木露西和储安平一起来到湖南安化县,她在蓝田师范学院附中教书。在那里,二人开办了一家出版社,名叫袖珍书店。1943年5月,储安平主编《袖珍综合文库》丛书出版,收录了端木露西的《海外小笺》。该书出版时他们还没有脱离夫妻关系。1944年9月《露西散文集》于湖南蓝田编就,1945年由商务印书馆在重庆出版,共收集散文十三篇。《露西散文集》写有“自序”,序中端木露西称自己从不妄想踏进文艺之门,而是因为一位很好的朋友常常让她写一点什么,“我今天毅然将这个集子整理出来也是为了纪念我与这个人十年的情谊,一段的梦境。”这个人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储安平。她坦然承认:“一个人有时需要‘物质’来解决一些苦难的问题,其重要和急迫远超过于一个谨慎和声誉。自然,这种措置无疑的是一种不幸。”用“物质”来解决苦难的问题而带来的不幸究竟是指什么,如今我们已经很难理解了。

端木露西与储安平离婚确切时间无法完全确定,笔者据资料推测大致在1944年至1945年间。二人离异后留下了四个孩子,由储安平抚养。1945年端木露西在重庆扶轮中学任教。第二年,回到上海,到上海市敬业中学继续任教,此后她长期在上海从事中学教育工作。后来,她与上海水产学院教地理课的孙西岩先生结婚,住在陕西南路陕南村公寓里。

端木露西也是一位深受学生敬爱的优秀教师。一位端木露西的学生曾这样回忆她:端木气质好,谈吐又有修养。她兼高二两个班的英语课,教课中语音纯正,朗读课文神采飞扬。作为班主任,她很关心学生,还善于与人交流。她为人正直,痛恨时弊,富于正义感和同情心,所以很快就赢得同学们的好感。学生们去看望端木露西,她常在附近饭店预订座位款待他们。

1964年端木露西因病提前退休。由于端木露西一直是直言不讳的性格,上世纪60年代后期她也曾遭受过打击。所以,到了上世纪80年代,学生再去看望她时,端木露西已失去往日的容光与风采,体弱多病,十分憔悴。晚年,端木露西对自己的老伴一直悉心照顾、体贴入微,丈夫去世后,她仍在陕南村的寓所里一个人生活,直到1998年辞世。

储安平和端木露西两人自由恋爱而结成连理,当年的储安平经济并不富裕,作为“富家女”的端木露西选择与储安平结婚也是她对自由独立新思想的一种实践。关于两人婚姻破裂的原因,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戴晴写到的“他(储安平)一心向往的,还是留学。为了攒足这笔钱,他锱铢必较,Lusy(端木露西)大为光火,成了夫妻间出现裂痕的原因之一”。二是认为由1940年的一段感情风波直接导致的,笔者认为两人离婚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1940年的感情风波而致使二人分手。首先,程与端木露西事情发生后,当时储安平与端木露西并没有分开,二人还同赴蓝田师范学院,并一起合办出版社,他们在时隔数年后才离婚。其次,储望华的一番评价更能说明二人婚姻出现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在我看来,父亲与母亲的个性都太强了,尤其是我母亲。母亲的才能也比较高,她那时候跟父亲一起做到南京《中央日报》副刊的主编。母亲后来也只在上海做了一名女子中学校长,在母亲看来,是父亲限制了她。”所以,笔者认为追求独立自主的端木露西更多是因为无法忍受储安平的限制,才选择与他离婚的。

笔者想在这里也谈一下端木露西写下《蔚蓝中一点暗淡》的真正动因。一些文章认为,端木露西因1940年在经历了与程沧波这一段感情纠葛后,百感交集,才写下了“黯淡”一文,但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其实,通过这篇文章中就可以找到答案。在该文的开头。端木露西已经写明:“这一年来,我心中常常蕴藏着一个问题,总想将它写下来,以供社会上许多热心或关心妇女运动者讨论……最近,读到沈从文先生的《烛虚》,不禁又鼓起自己那种潜伏着的意识,所以毅然将这个心愿了之。”可以看出,写下这篇文章的真正动因是端木露西心中的一个久而有之的“问题”。所指的“问题”就是妇女运动存在的问题。即,妇女运动过于注重形式没有注重思想上的独立,社会上不少接受了教育的女性却成为贪图物质追逐享受的“寄生虫”、“摩登女郎”,这使“致力于妇运的人感到一种痛心”,正是基于对妇女运动的关心,才促使端木露西反思妇女运动,写下了这篇文章。当然,从时间来看,与程的感情风波与促使她写这篇文章也许有一定关系,但关系到底有多大,这也只有端木露西本人知道了。

责任编辑: 刘诗雨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1023/632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