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屁股痛、腿麻 有块肌肉受伤了

从大学解剖课到现在,我就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它叫“梨状肌”。我觉得世界上有无数比“梨”的样子更接近这块肌肉东西,为什么非得叫“梨状肌”呢?大家可以一起看一看,你吃过长这种样子的梨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更合适的名字】

但是,目前这块重要的臀部肌肉,还是得叫“梨状肌”。它就是本文的主角,是坐骨神经向下走行的必经之路,是屁股痛腿麻的“罪恶之源”。似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更耳熟能详,但是大家看一看梨状肌和坐骨神经的关系,就知道谁才是更危险的隐患。

梨状肌是位于臀部深处的一块三角形的肌肉,像一块创可贴一样封住了骨盆——你可以想象它的前方是盆腔,后方是屁股。而坐骨神经呢,从腰上发出汇聚后进入盆腔,要向后穿出进入臀部并向下肢走行时,封闭盆腔上就必然留着一个缺口让坐骨神经穿出去。也就是所谓的坐骨神经出口。而梨状肌就是这个出口的护栏。大家想象一下那种随处可见的拐来拐去的S形栏杆,是不是很烦?没错,坐骨神经也很烦。

大多数人的坐骨神经会贴着梨状肌的下缘出去,有一部分人的坐骨神经会直接穿过梨状肌的肚子出坐骨出去,这就叫坐骨神经走行变异。但是,不管怎么走行,梨状肌都是坐骨神经的一个关隘。梨状肌一旦出现损伤、炎性、肿胀、挛缩,首先带来的问题就是卡压坐骨神经,出现屁股痛、大腿、小腿麻木、刺痛的症状。这就是所谓“梨状肌综合征”的发病机理。还要补充的一点是,不仅是坐骨神经,阴部神经和血管也从这儿过,梨状肌综合征也会造成阴部神经的卡压,出现性交疼痛。但是,阴部神经不像坐骨神经那么粗壮,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所以阴部神经卡压出现相应症状的发生率是不确定的,可以说看运气吧!

梨状肌是怎么伤的呢?有时是外伤,譬如突然的姿势改变,如跨越动作、下蹲位突然站立、或肩扛重物下蹲、髋关节急剧外旋等,引起梨状肌猛烈收缩而损伤。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由于长期坐硬座、过度劳累或夜间受凉,引起的梨状肌慢性损伤、炎性肿胀。譬如,一项专门针对梨状肌综合征发生原因的研究,发现61.5%的患者有不良坐姿习惯,19.2%的患者有长期蹲坐习惯,30.7%的患者有长期盘腿而坐的习惯,7.7%的患者有臀部口袋放置钱包等物品(咯屁股)的习惯。

一般来说,女性更容易损伤梨状肌。因为相对于下肢的宽度,女性的骨盆比男性宽(女性下半身是倒三角状,男性是直筒状),梨状肌长期处于一个比较紧张的状态。

梨状肌的重要性是Yeoman教授在1928年首先提出的。1947年由Robinson教授正式提出了“Piriformis syndrome(梨状肌综合征)”的概念。它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屁股痛、腰痛以及腹股沟、盆腔的疼痛,坐久了尤其明显,有时候会合并性交疼痛的问题。往往会导致大腿后侧的刺痛、麻木,行走困难。同侧的小腿内旋时疼痛加重,譬如盘腿。有时可以在臀部摸到“香肠”状的组织,这就痉挛的梨状肌。还有一个特征,梨状肌综合征的患者,走路时习惯角往外撇,这样可以放松梨状肌以缓解疼痛,这叫“止痛步态”。病史较长的人,会出现屁股比较塌(臀肌萎缩)和长短腿的问题。

治疗方面,药物主要是两种:用于控制疼痛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用于缓解梨状肌痉挛的肌松药。类固醇药物局部封闭的作用也是比较明确的。

梨状肌综合征是一个很适合手法治疗的疾病,具体手法也很简单易学,可以教给大家:需要趴着放松,脚踝下面可以垫一点东西有助于腰臀部肌肉放松。我们需要仔细的辨别、触摸梨状肌的位置,非医学专业朋友需要仔细看看图。常用的手法有以下几种:

揉推法:双手交叉用力揉按臀部痛点,致发热舒适感为佳。

弹拨点拨法:双手拇指相叠压在钝厚或变硬的梨状肌部位用力深压并来回拨动,注意弹拨方向应与梨状肌纤维方向垂直。一般弹拨10-20次左右,专业的治疗时会用肘尖替代以更有力量。

按压法:双手交叉深压痛点1min左右。以上手法可循序进行。

手法治疗结束后,双手握住患者的脚踝,稍稍用力做小幅度的牵拉(拽腿)10次左右。

如果你实在信不过你的朋友,有一种自我牵伸梨状肌的方法,效果也不错:

以右侧梨状肌综合征为例,坐在椅边缘,把右踝搭在左膝上,保持脊柱伸直。这时候屈曲髋关节(注意保持腰挺直,不要弯腰),直到感觉臀部深部肌肉(梨状肌)受到牵伸,保持数秒后放松。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Dr特鲁多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1026/1360643.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