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农村俗语"不色者肾绝 不食者脾绝 不言者气绝" 是什么意思?真的有道理吗?

有人问,农村俗语“不色者肾绝,不食者脾绝,不言者气绝”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笔者认为,这句话还是有些道理的,这些俗语往往包含民间智慧,其中不乏生活经历和养生经验的总结,所谓高手在民间,下面由笔者给大家分析一下。

不色者肾绝

“不色者肾绝”,意思是如果男人不好色了,说明人的肾不行了,中医称之为“肾虚”。在中医中,肾虚是—个抽象的概念,是个功能单位,并不是西医所对应的那个叫“肾”的脏器。

中医所说的肾虚主要指肾脏精气阴阳不足,其作用之大,范围之广,几乎涵盖了西医学中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运动骨骼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系统。如果仅凭性欲下降的症状就判断肾不行了,未免有失偏颇。勃起功能障碍和性欲下降,很多时候都是由于中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抑郁症等疾病所引起的,而这些疾病完全可以通过医疗手段得到治疗。

因此,“不色者肾绝”有一定道理,但不太准确,男人对性不感兴趣并不代表肾不行了。此外,真正的修行者(比如唐僧玄奘)都是不好色的,但是不能说这些修行者肾不行了。

不食者脾绝

“不食者脾绝”,意思是吃不下饭时,说明人的脾不行了。其实,中医说的脾与现代医学的脾脏完全不同,中医主要从生理功能、人体作用等方面认识脾,强调脾是人体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重要脏器,所以称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说明人在出生后,生命活动的延续和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实,均有赖于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

脾还是参与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脏器之一,具有运化水湿的作用。摄入体内的水液,经过脾的运化传输,气化为津液,输布于周身脏腑器官,发挥濡养、滋润作用,并且将全身各组织器官利用后多余的水液及时排出体外。

另外,肌肉所需要的营养也得靠脾运化水谷精微得以供养。中国人“脾虚”多发,主要有三个原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失调。脾虚失运,人会出现面色萎黄、精神疲惫、体倦乏力、食少乏味或食后胀气、四肢欠温、气短怕冷、形体肥胖等病证。“不食者脾绝”,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言者气绝

“不言者气绝”,意思是当说不出话时,说明人快没气了。那么,“气”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气是生命之源。

古代医书便有所谓“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之说,可见气对生命的重要性。中医认为气不足便会出现虚弱、悸闷、懒言、消化不良,新陈代谢缓慢等毛病,严重者更会引起其他疾病。

因此简单来说,气就是生命力,是人生存的能量。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中气十足的时候,说话必定声若洪钟,即使声音较小,也是非常清晰有力的。

反之,当一个人长时间懒言无力时,说明此人身体很有可能出现了问题,也许是刚刚劳累过度或大病初愈或弥留之际。很多人都经历过劳累、生病等状况,所以对“不言者气绝”的理解应该会比较透彻。总之,“不言者气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总之,对于农村俗语,我们采取辨证分析,吸取精华,这样才有利于指导我们的健康养生实践,所谓“不色者肾绝,不食者脾绝,不言者气绝”,更多的是提醒我们发现一些身体疾病的征象,从而能有所警觉,更早预防和及时治疗。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药师方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1028/1361392.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