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为什么西北方属阴 而东南方属阳呢?养生和治病之道遵循如此吗?

在西北方,由于天的高度不足,天之气过少而偏寒,所以西北方属阴。影响到人体,表现为右侧的耳目不如左侧的耳目灵敏、明亮;在东南方,由于地的厚度不足,天之气充盈而偏热,所以东南方属阳。影响到人体,表现为左侧的手足不如右侧的手足强健。

黄帝问道:其中的道理又是什么?

岐伯回答说:东方属阳,阳气的特点是向上升发。与此相应,人体阳气的精华就聚集在上部,必然使上部的精气充盈而下部精气不足,所以上部左侧耳朵灵敏、眼睛明亮,而下部左侧的手足却不太强健便捷;西方属阴,阴气的特点是向下沉降。由此,人体阴气的精华就重点聚集在下部。人体阴气的精华聚集在下部,必然使下部精气充盈而上部精气不足,所以上部右侧耳朵不太灵敏、眼睛不够明亮,而下部右侧的手足却强健便捷。所以人在全部被邪气侵袭以后,如果邪气在身体的上部,则右侧就严重;如果邪气在身体的下部,为左侧就严重。这是由于天地阴阳本来就有偏重而不能使人体阴阳完全军均衡的缘故造成的,所以邪气才有可能乘虚侵入并滞留在人体阴阳薄弱的地方使人发病。

由于天上有无形的精气,地上有有形的物质,天上有八节之气的有序更替,地上有五方之土的分布、作用,所以天地才能够成为万物的起源。由于清阳之气上归于天,浊阴之气下归于地,上天之道动而不静,大地之道静而不动,阴阳的神妙变化是一切变化的总纲,所以万物才能够有生发、长养、收敛、闭藏并周而复始、永无止息。只有懂得这些道理的“贤人”,才能够在上取法于天道来养头,在下取法于地道来养护四肢,在天地之间则取法于人们所应遵循的饮食之道来养护五脏。天之气进入人的肺脏,地之气进入人的咽喉食道,风之气进入人的肝脏,雷火之气进入人的心脏,五谷之气进入人的脾脏,雨湿之气进入人的肾脏。人的六经犹如江河,在不断周流;肠胃犹如大海,以受纳饮食水谷;九窍的通利,是由于有六经和肠胃之“河”“海”水汽的贯注濡润。如果用天地间的事物来比喻说明阴阳的表现,那么阳气偏盛时使人所发的汗,就犹如天地之间的雨水;阳气在外的表现,就犹如天地之间的疾风;阳气刚猛时使人产生的忿怒暴躁之气,就犹如天上的雷霆;阳气失常时所造成的人体逆乱之气,则犹如天上久晴不雨时出现的干旱之气。所以,养生时如果不取法并遵循天地阴阳的规律,人体就会产生疾病。

虚邪贼风侵袭人体而造成病患,其速度之快,就像疾风骤雨。所以善于治病的医生,是在病邪刚刚侵入患者皮毛之间的时候就予以治疗;次一等的医生,是在病邪已经侵入肌肤之间的时候才开始治疗;再次一等的医生,是在病邪已经侵入筋脉之中的时候才开始治疗;再次一等的医生,是在病邪已经侵入六腑的时候才开始治疗;最次的医生,是在病邪已经侵入五脏的时候在进行治疗。如果病邪已经侵入五脏的时候才去进行治疗,死亡的可能和治愈的希望各占一半。

天上的邪气如果侵袭人体,就会伤害五脏;饮食的寒热之邪如果侵袭人体,就会伤害六腑;地上的湿邪如果侵袭人体,就会伤害皮肉筋脉。

疾病在刚刚发生的时候,可以用针刺的方法将它治愈;如果病势严重,需要等到减轻的时候再去用针刺的方法治愈它。所以治疗轻病的时候,要依据它还较轻的特点,采用发散的方法将它驱逐出去;治疗重病的时候,要采用泻法,使它逐渐减轻;治疗正在衰退的疾病时,继续采用泻法,这样可以使病邪迅速驱除干净,使患者重现健康荣光之色。身体虚弱的患者,要用温补正气的药进行治疗;精气不足的患者,要用丰厚的饮食进行补益。病在膈上的患者,要用吐法进行治疗;病在下焦的患者,要用疏导泻利的方法进行治疗;院腹胀满的患者,要用泻下的方法进行治疗;如果兼有表邪,可用药液浸泡其身,使之发汗;病在体表的患者,就用发汗的方法来发散表邪;发病急猛的患者,先要用药抑制病邪,使其暂时减退,并使病情得到缓解,然后再进一步治疗;实证患者,要用散法或泻法进行治疗。总之,治病的时候,首先要仔细辨别疾病的阴阳属性,用以明确治疗用药的温补、攻泻。如果是阳分有病,同时也要注意调治阴分,反之亦然。又要分清病邪是在血分还是气分,一定要首先将病邪控制在个各自的范围之内。如果病在血分而又盛实,应当用放血的方法进行治疗,就像江河水满时需要打开堤防予以疏导一样;如果病在气分、已致正气虚衰,就应当用升阳补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就像手中拿起一物向上提举一样。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天天学本草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527/1456512.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