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财商天下:土猪拱白菜 励志还是可怕?

这几天,河北衡水中学张锡峰同学火了,他的演讲刷爆网络,里面一句“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大城市里的白菜”让人印象深刻,但是也成了巨大争议的焦点。

在张同学十几分钟有些激烈的演讲中,大致表达了几个关键点,那就是,他是穷人家的孩子,但不愿成为普通人,所以拼力读书,立志改命。有人从他演讲中,看到了追逐梦想的少年志气,但是也有人无法忍受张同学演讲中的愤怒和攻击。

从网民们的反馈来看,似乎批评的远多过赞同的。有网民说,看完演讲,感觉他是在有志气和走极端之间徘徊,不知道他未来的走向会怎样。也有人说,这不是简单的小人物的奋斗情怀,这里面隐含着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无情和残忍。还有评论说,从张同学的眼里看到了愤怒与不平。但是,这个不能赖他,需要反思的是衡水喊出的“为穷孩子改命”的鸡血式的口号和单一的价值观,但是,张同学对普通人的蔑视与不接受,非常令人担忧。

不过,张同学眼下还是十七、八岁的年纪,演讲也只能说是他当下的心态。我们这里不去评判张同学演讲观点的对错,因为很多时候是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人的想法不同。但我们今天也想借着张同学的演讲,来谈一谈中国的教育环境和制度。

中国城乡的巨大差别根源在哪里?

看过张锡峰演讲视频的朋友,应该都会记住那一句,“乡下土猪要拱大城市白菜”的话。这句话,也直接点出了中国社会存在的一个客观事实,那就是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中共实行的户籍制度有城镇和农村的区别,这种城乡有别的户籍制,也造成了一种歧视性的等级划分。

张锡峰出生在中国农村,可能这种备受歧视的切身感受,也对他的世界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我们看到,在演讲中,张锡峰也特别提到了自己从农村到城市读书后,那种城市和农村,有钱和没钱的对比,而正是这种对比让他心里翻江倒海地想了很多,也让他觉得“寒门出贵子”这句话成了一句笑话。而这段演讲,听上去,也就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怨愤和不甘。

那么,让一位高中男生,感受如此深刻的城乡差别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多数发展中国家,城乡差别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的差异,但是在中国,城乡差别,更主要的是一种国家政策主导的制度设置。因为中共在夺取政权之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全球资本主义的封锁,在中共看来,只有实现工业化才能摆脱贫困落后,打破封锁,因此如何快速实现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快速发展,就成为当时最为紧迫的战略问题。

于是,中共在建政后就实施了一系列固化城乡差异的制度,通过剥削农村和农民,来推动城市和工业化战略的快速发展。

比如:通过粮食供应制度和户籍制度,把农村人口捆绑在土地上,无法自由流动,为城乡二元结构奠定基础。

再有,通过农业税收和城乡产品的工农产品“剪刀差”来剥削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提供资金。我们这里简单提一下“剪刀差”,就是指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一百年前的苏共时期。

另外呢,就是城乡社会资源分配的极不平等,中共把绝大部分的财政支出用在城市上,社会福利制度只针对城市居民,而对农村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到了1978年,中共开始搞改革开放,但是城乡差别进一步拉大,东部沿海城市由于获得政策支持而发展迅速,然而,中西部农村则是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在1978年以前,农村人口没有进入城市,但是在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1978以后,农民、农村不但开始直接投资乡镇企业,还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成了主力军。

那么,中共实施了几十年的这种城乡不平等政策,导致了怎样的后果呢?

彭博商业周刊》的一位资深记者写了一本书,叫做《低端中国:党、土地、农民工,与中国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The Myth of Chinese Capitalism: The Worker, the Factory, and the Future of the World),书里面提到,中国的农村人口依然在社会的底层苦苦挣扎。

书中2018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将近3倍。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低于1.6,比值超过2的国家只有三个,中国就是其中之一。

此外,城乡财富差距近年来也在严重扩大。在2005到2015年间,中国人均财富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2%,但是,农村的财富积累年均增长率只有11%。

我们知道,去年底时,北京已经宣布中国全面脱贫了,人均年收入超过4,000元。不过,李克强去年也说过,中国有6亿人月收入只有1,000元。

在2019年的时候,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曾经做过一个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4亿中国人中,月收入上万的只有854万人,占比是0.61%;这个月收入是指扣除个税和社保之后的可支配收入。月收入5,000到1万的占比是4.52%,反过来,也就是说,大约95%的人月收入是低于5,000元的,这里面,又有43%的人,也就是大约6亿人低于1,090元。而这6亿人中,有75%分布在农村,其中还有2.2亿人月收入低于500元。

之前,《日经新闻》曾有报导,在过去7年中,中国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扩大了57%。报导中还提到,中国城市企业靠着雇用低薪民工实现成长,中国也因此变成“世界工厂”,中国乡村正在被当作“殖民地”,这种贫富差距不可能缩小。

也就是说,正是中共几十年来实施这种“剥削型”城乡二元结构,才造成了今天城乡之间巨大的贫富差距。

没有这种巨大差距,也许张锡峰同学,也不会迫切发出“乡下土猪拱城市白菜”的言论了。不管是谁,都不应该仅仅因为贫穷就被歧视,但是,中共的城乡二元结构,也让生长在农村的年轻人面对着更为艰难的人生选择,要么认命,要么就不得不奋力拼搏,出人头地去改变命运。一些人评论说张锡峰的演讲中,有自卑也有不平,但他的想法,也或许是代表了不少农村孩子的心声。但是,这样的人生观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切向“钱”看

张锡峰在演讲中提到,自己不想成为马路上随处可见的普通人。但现实是,普通人才是社会的主体,而且,“普通人”三个字,难道就是平庸和无趣的代名词吗?

我们看到,现在的中国,一切向钱看。而学校,也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而是高考的机器。孩子们从小就被教育,只有学习好才能找到好工作、赚大钱、住豪宅。

就像张同学讲的,他身上背负着家族几代人的希望,穷人家的孩子想改命,就得奔着高考上个好大学。

中国的孩子们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在家长们的带领下,竞争“重点幼儿园”,一直到“重点大学”,承受的压力或许是世界之最。

在这样竞争激烈的教育下,许多人不择手段,网上甚至有专门介绍高科技作弊方法的网站。几年前,大陆的《中国青年报》曾经花了7个月的时间,卧底调查了一个高考替考团伙,结果发现很多有替考需求的人,多数都是外省高官的秘书、亲信在给领导的孩子请替考。超过清华、北大的分数线,替考最高可拿到7万元。只要考过重点线,还会得到一台笔记本电脑。替考团伙的口号是,只针对高端人群,低端人群不做。

所以,处于社会底层的孩子从小面对的那种不公与艰难,或许对他们慢慢建立起的人生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责任编辑: 李韵  来源:财商天下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619/1608047.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