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药王孙思邈一个增强记忆力的方子,4味药搞定健忘、失眠、盗汗

“一上了年纪,睡眠质量也跟着下降了。”65岁的王老头在社区里和同行的老人抱怨着。

“是啊,我和你一样,不仅晚上睡不好,早上起来还容易忘事儿。”

很多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岁数之后,就开始出现健忘、失眠等症状,那么在中医的角度看来,这些病症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该如何治疗呢?

心肾不交:心和肾闹掰了

心肾相交是指人体阴阳二气交感合和的一种生理状态。中医关于人体之气的阴阳互藏,阴升阳降以及阴阳交感理论源于《周易》的卦象,尤其是"坎""离"二卦。古代内丹术理论也源于周易的卦象,它用"坎离交济"或"心肾交互"来说明人体的阴阳交感变化,这一理论,促进了心肾相交理论的形成.

医家将肾阴虚心火旺证称为心肾不交证。心肾不交证称谓的产生,起自道家内丹术心肾交合之论,受朱丹溪“阴常不足,阳常有余”论和相火论的影响很大,最终是以肾命学说为基础的。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心脏脉轮第一》中也提及:“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相济”的思想。

人体肾中的阳气连接着心脉,为心脏的跳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当肾中阳气衰微,那么心脏就会出现功能的紊乱,在我们身体上就是心火不降,肾水不升的现象,患者可出现心烦不寐的失眠、心悸不安、眩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遗精带下等等问题。

心肾不交,不止失眠,还可能引起健忘、焦虑

1、失眠

失眠可归属“不寐”“不得卧”等范畴,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病机总署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二为阳盛不得入阴。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脾、胆、胃、肾。因为心火不能下移,反而上炎,上炎后扰动心神,造成心肾不交,患者表现出多梦、烦躁、焦虑、抑郁,入睡困难等症。

2、心肾亏虚、心肾不交是老年痴呆的发病之本

关于老年痴呆的病因病机,根据历代中医学的论述,认为老年痴呆与心、肾关系最为密切。心主神明功能减退是老年痴呆发生的重要因素,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司神明,与人的记忆、思维活动密切相关。老年痴呆的表现之一就是健忘,老年期若心主神明的功能减退,即可导致记忆减退及智能障碍。

3、焦虑

焦虑症是现代疾病谱中的常见病。该病中医辩证为心肾不交型为多,思虑太过、情志郁而化火,或外感热病心火独亢,或久病伤阴所致。

4、心悸

肾相交乃是一种水火互藏、阴阳交体的和合状态。若肾阴不足,则心火偏亢,就会表现出心悸。心悸是心律失常的一种,临床症状为自觉心中悸动、或脉见参差不齐,多成发作性,常伴有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等。

5、盗汗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肾水充足能上济心火,使心火不亢;心火下温肾水则肾水不寒。心肾维持着阴阳相交,水火既济的动态平衡。

若各种原因导致肾水亏损,则不能上济心火,使心火独亢于上,肾水亏于下,而出现阴虚火旺证候,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人晚上睡觉会出现盗汗的原因之一。

中医如何处理?孙思邈有一个方子

面对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健忘、盗汗、心悸等情形,中医从“根源”入手。古代有一个方子,叫孔圣枕中丹,出自唐代大医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专门治疗心肾不交导致的健忘、失眠、心悸、心慌等症。

孔圣枕中丹:制龟板、生龙骨、远志、石菖蒲

四味药按照1:1:1:1的比例做成药末,每天3次,按量用黄酒送服。这4味药材,各中又有起到什么作用呢?

远志,味辛苦。古人取名远志,意为服药后能变得志向远大,智慧增益。李时珍称它“专于强志益精,治健忘。”菖蒲能通九窍,可使阳气通到上面的七窍和下面两窍,能把心阳降到满低的地方。

菖蒲从心交肾,远志从肾交心,菖蒲能使心阳往下和肾碰到,远志能使肾阳上来和心碰到,菖蒲、远志像接电线一样,把心和肾连接起来。远志交心肾之后,还能防治健忘。

龟板和龙骨皆来自有灵性的东西,龟板,正是乌龟壳,具有滋阴、镇固阳气。龙骨是巨型动物死后埋到泥土里的化石,可收摄身体的阳气,使肝火肝阳不至上亢。龙骨还具有重镇安神,可以起到很好的安眠作用。

四药合用,既可镇静安神,潜阳滋阴,又可调补心肾,通窍益智。对健忘、失眠、心悸等皆与心肾功能失调有关之症,特有疗效。另外,该方对现代医学治疗棘手的一些疾病,如神经衰弱、小儿多动症、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部分情感障碍等患者疗效显著。

责任编辑: 刘诗雨  来源:奇妙的本草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625/1610700.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