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饮食文化 > 正文

美食博主苏东坡的朋友圈

作者:

作者:弯弯,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苏东坡不仅仅是个大文豪,也是个隐于生活中的美食家。他一生宦海浮沉,任密州、徐州、湖州、杭州等地的地方官数年,还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因而有机会去品尝各地的地道风物。

在东坡名下赫赫有名的菜有,东坡豆腐、东坡鱼、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羹……足以构成“东坡菜系”。

苏轼一生热爱美食,走到哪里吃到哪里,还为美食烹饪写诗作文。不论何种境遇,他都永葆对美食的向往与追寻。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这点在热爱美食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样一个爱生活,有趣幽默,乐观通透的吃货达人,你怎能不爱?一起来看看东坡的美食世界:

01

背景拓展:

东坡肘子名扬天下。相传“东坡肘子”并非苏东坡之功,而是其妻子王弗的妙作。有一次,王弗在炖肘子时因一时疏忽,肘子焦黄粘锅,她连忙加各种配料再细细烹煮,以掩饰焦味。不料微黄的肘子味道竟出奇地美味,顿时乐坏了东坡。

苏东坡向有美食家之名,不仅自己反复炮制,还向亲友大力推广,于是,东坡肘子也就得以传世,成为一道经典的四川名菜。肘子以其“色、香、味、形”俱佳为特色,表层鲜靓的色泽,润亮而饱满,看着都很诱人。吃在嘴里,看似肥油却不腻口,软而酥烂,吃过后唇齿留香,让人久久回味。

02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御史台逮捕入狱,关押103天,精神饱受摧残。命悬一线之际,幸而有朝中正直大臣纷纷上书求情,加上太祖早已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最终侥幸逃过一劫。

神宗圣谕下发,将苏轼贬往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的闲职,且不准擅离该地区。震动朝野的“乌台诗案”以此了结。这对早年就成名天下,仕途一片光明,心怀抱负的苏轼来说,无异于重大打击。

背景拓展:

元丰三年(1080年)春初,苏轼和长子苏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黄州贬所。到黄州后,他们先寓居在城南的定惠院,随僧蔬食,生活寂寞而孤独。但苏轼想到黄州三面为长江环绕,定有鲜美的鱼吃,四周山上又多竹,应该有鲜嫩的竹笋,失意仿佛消减了几分,对未来的生活再次怀着些许憧憬,就作了《初到黄州》一诗。

03

背景拓展:

苏轼到黄州后,发现黄州的猪肉甚是便宜,但是富贵者觉其鄙俗,穷困者又不知道如何烹调。苏轼就在猪肉上花起了心思,几经试验终于发明了一种蒸煮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做出的猪肉味道鲜美,甘怡可口。为此,他还写出了一首《猪肉颂》介绍做法。

这道菜真正闻名天下是他后来在杭州担任知府时候,他一边组织民工疏浚西湖,又一边动员家人和官府人员齐上阵,亲自传授焖制猪肉的方法。当民工们吃到这些红酥香软,肥而不腻,味道鲜美的肉时,顿时连连夸赞,“东坡肉”也随之流传开来。

04

背景拓展:

在黄州,苏轼也将目光放到天然素味的菜蔬上,于是有了“东坡羹”。“东坡羹”的原材料不用鱼肉,因而有自然甘甜之风味,最初以蔓菁、芦菔、若荠为料,若无这些菜,用瓜、茄亦可。无论从原料还是做法,都比较适合经济拮据的人。《东坡羹颂并引》详述了这道菜的做法。晚年的苏东坡在整理手稿之余,也将这道羹汤的做法顺便记录在《菜羹颂》中。

05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又因以“讥讪先朝”的罪名,遭到罢黜,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遭遇第二次大劫难。

自古岭南多瘴气,59岁的苏轼发配岭南,等同于跌入谷底。他的小儿子苏过和侍妾朝云陪同前往,到惠州后,生活愈加艰辛困苦,但豁达超脱如苏轼,从未被打倒过。此外,北方的至亲好友也给予东坡无微不至的关心,亲自或派专人千里迢迅前去探望他。

背景拓展:

惠州市井寥落,每天只杀一只羊,苏轼不敢与当官的争着买羊肉,只好与屠夫商量,每天给他留点没人要的羊脊骨。骨头缝里间还有少量的羊肉,苏轼喜不自胜,赶忙给弟弟去信,写了做法:“熟者热漉出,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焦食之。终日扶剔,得铢两于肯綮之一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食羊脊骨的做法从此大行其道,数百年来成为了一道名菜。现在,羊脊骨粥、羊脊骨火锅更是风靡一时。

06

背景拓展:

苏轼年近花甲被贬广东惠州,生活十分艰苦,可在苏轼看来,这偏远之地却一样可以当做安身之地。幸好苦涩的生活里,还有水果的甜,荔枝便是苏轼的大爱。他初食荔枝,便写诗夸赞道:“海山仙人降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不过,对荔枝的喜爱,最有名的还是那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07

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年逾花甲的苏轼在屡遭贬谪后,又被放逐到当时所谓“海外”蛮荒之地的儋州(今海南儋州)。儋州位于海南岛西北部,北宋时的海南还是一个蛮荒的地方,人烟稀少,文化落后。

年老多病的他,已62岁高龄,此生不敢再奢望还能活着北归了。临行前,子孙恸哭于江边,与他告别,苏轼也将此次告别视为死别。

走过岁月山河的他,早就将淡定旷达刻进了骨子里。到了海南后,没有房子住,他就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搭建起栖身之所“桄榔庵”;没有粮食吃,他就和当地人一起开垦荒地,还教他们改良农具。苏轼一直到元符三年(1100年)六月,才得到赦免渡海北归,在海南整整生活了三年。

背景拓展:

海南当地的百姓送给苏轼一些生蚝,他采用两种方法烹饪,一种是把蚝肉和蚝汁取出,和酒一起煮着吃,另一种是挑出一些大个的生蚝直接烤着吃。美味的生蚝彻底满足了他的味蕾,他特意写了《食蚝》一文写道:“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蛮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又取其大者,炙熟,正尔啖嚼……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08

背景拓展:

虽然经济拮据,生活困顿,但苏轼仍然能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东坡爱茶,一向谙于茶道,喜欢用活水点茶,众人皆知,“从来佳茗似佳人”道尽了他对茶的深情痴爱。嗜茶成癖的苏东坡,还常常亲自动手烹茶。一个春天的夜晚夜,他煎茶自饮,还写下了《汲江煎茶》诗: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作结:

罗曼罗兰曾说过,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残酷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而苏轼正是这样一个伟大人物,在命运的无常里,他想得开,更看得开。

尽管一生仕途波折,命运多舛,苏轼却始终保持着通透豁达的个性。黑暗阴霾的日子里,他将自己修炼成一枚久负盛名的资深“老餮”,这样的苏轼已足够可爱有趣!

他是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趣味盎然一笔的东坡。他是名副其实的“千古第一吃货”。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腾讯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630/1612998.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