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短评 > 正文

陶杰:思想大师之去

作者:

美国普林斯顿中国研究前客座教授余英时逝世,高龄九十有二。

余英时之去,有如80年代初沙特在法国逝世,对于有知识的人形成的震撼相若。但今日的中国和华人世界,却不是7、80年代的法国,因此余英时之去,虽享高寿,形成的震荡和寂寞,比起当年法国人举国同哀沙特,则更为悲凉。

余英时不但师从钱穆,研究中国儒学,而且目睹20世纪之乱,长期旅居美国,活过了民国前后的界限,目睹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文化精华的毁灭,又经历了全球化之下,西方高科技物质引起的世变。

余英时感于钱穆的遗志不但后继无人,一个结合中西文化精华的21世纪中国,更是遥遥无期。看余英时最后十年八载的心迹,更能体会老人家的痛苦。

余英时对中国儒家思想和历史,用功甚勤,治学极深。与其他的学问家如饶宗颐不同,余英时有融会贯通之力,更由中国的历史思想,对政治有尖锐而勇敢的见解。余英时为中国的病症,穷几十年探究药方,企图拯救国魂,实为精深博大,博古通今。

举例于万一:余先生对于“宋明理学”殊有研究。宋朝有朱熹,明朝有王阳明。一般将宋明两朝并列,并赞扬朱熹与王阳明振兴孔孟儒家的贡献。

但宋明理学与孔孟儒学有何不同?余英时指出:孔孟身处的时期是春秋,暴君帝国尚未出现。但一千多年之后到了北宋,孔孟思想即使能承传,是因为中国经过秦汉、隋唐,到了北宋,家天下的帝王政治已经稳固成形。而定位一尊的帝国政治是孔孟在生时,没有见过的局面。

因此,朱熹在宋代,结合了赵氏皇帝,家天下的结构,上瞻李唐的盛世,对于宋朝的帝王政治提出“内圣外王”的要求。

但这时因为宋代帝王历朝都比较开明,容得下士大夫的异见,因此宋朝的知识人胆敢以孔孟之道,向皇帝提出“内圣外王”的要求,也就是要求帝王要继承孔孟的儒家仁爱思想,做到勤政爱民。

但是经过蒙古人统治之后,朱元璋的明朝,对士大夫不但极尽羞辱之能事,还非常残酷。因此,到了王阳明出现,明代的读书人已经不敢以“内圣外王”来约束帝王统治者,而转向知识分子本身的心性修养。也就是说,不敢再碰“外王”。明朝的统治比宋朝赵性更残酷,明代的理学,比宋代有了更严苛的自我审查

宋朝的官员,追求的是“得君行道”,亦即有一个贤良的皇帝,带头实践孔孟的道统。到了明朝,士大夫开始发现,这种道德要求,等同与虎谋皮。同样是帝皇统治,明朝比宋代更黑暗。

今日,学生对于中国文化,若只死背名词,即使知道“宋明理学”也没有用处。宋明本是不同的两代,理学又如何能一致?余英时是第一个将两个朝代不同的政治生态与中国的思想结合的人,他悟出中国的思想文化历史都不能与政治脱钩。

余英时教授因此是一个身处书房、但心胸却广开世界的学者,这一点令他有别于其他的书呆子。因此,30年来,余英时都很支持中国的民运与香港人的抗争,其理在此。

他是一个入世的思想大师。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CUP新闻回带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809/1630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