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老人说:“过了夏至节,三做三不做”,分别指的是啥?

夏至是人们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也是一个重要节日,此时斗柄指午,阳气至极,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老话说:“过了夏至节,三做三不做”,分别指的是什么?

太阳的位置和时间的关系

夏至太阳出寅而入戌,也就是从东北寅位升起,从西北戌位落下,中间的“卯辰巳午未申酉”都属于白天,也就是“寅后戌前”为白天,“寅前戌后”为黑夜,冬至正好相反。当然这是针对北半球来说的,南半球则相反,赤道附近白昼与黑夜几乎相等。

距离赤道的维度越大,昼夜相差则越大。比如北京的夏至,就是日出寅而入戌,也就是“寅后戌前”为白天。凌晨的三点到五点为寅时,下午的七点到九点为戌时,“寅后戌前”也就是四点之后到晚上八点前,所以夏至当天的北京,凌晨四点多日出,七点多日落。

那么冬至太阳出辰而入申,“辰前申后”就为白天。早晨的七点到九点为辰时,下午三点到五点为申时,辰前也就是早上八点之前,申后就是下午四点之后。所以北京的冬至,早上七点多日出,下午四点多日落,与夏至正好相反。

其余的地方也是一样的规律,日出的方位与时辰是相互对应的,太阳八点钟升起,升起的位置就一定在东南辰位。太阳七点之后落山,其落山的方位就一定在西北戌位,昼长则夜短,昼短则夜长,但无论是白昼长,还是黑夜长,两者之和总是相等的。

因此同样的时辰,地点不同,日出日落的时间和方位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是卯时,有些地方的太阳已经升起很高了,有些地方却依然处于黑夜之中。这就是为什么要用真太阳时的原因,因为真太阳时反映的是当地的太阳之位。

“三做三不做”分别是啥?

一、睡子午觉,不熬夜不熬午

夏至是阳气上升的顶点,是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俗话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明显夏至黑夜最短,人们休息的时间也就会变短。特别是现在人喜欢熬夜,在夏至前后,天刚黑就已经是晚上八九点钟了,所以夏至前后,人们往往是睡眠不足。

正所谓“春困秋乏夏打盹”,而打盹的原因就是睡眠不足。在一天之中,子时为阴极之时,也是阳气初生的开始,同样午时是阳极之时,也是阴气初生的开始。所以子时和午时就是阴和阳的交替之时,阳生于子,阴生于午。

那幺子时初生的阳气就为少阳,也就是“足少阳”胆经,而午时初生的阴气就为少阴,也就是“手少阴”心经。所以子时不睡觉则伤胆,午时不睡则伤心,夏至是火气最旺的节气,也就是心火之气最旺盛的时候。

黄帝内经》中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寝”。因此夏至过后要睡好“子午觉”,也就是子时和午时这两个时辰要睡觉,因为这两个时辰是一天中阴气和阳气的交替之时。子时阴极要深睡,午时“合阳”要小寐。

夏至将至,昼长夜短,很多人喜欢熬夜到凌晨子时之后,中午又没有时间睡觉,长时间处于睡眠不足,肯定是精神不振,而且容易导致体弱。所以学会睡觉才是成功的基础,当然睡觉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而是要在该睡觉的时候就睡觉,质量越高越好。

二、吃苦,不食寒

夏至是阳气强旺之时,也是火气最旺的时候。火气强旺必然导致水气减弱,火对心,水对肾。所以《素问》中说:“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奕,急食咸以奕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颐身集》中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因此夏至是外热而内寒之时,不宜多吃冷食,容易导致脾胃受伤。而火气强旺之水,可以用苦味消除,也就是可以吃一些苦瓜之类。古人“以阳制阳”,所以夏至要吃羊肉和荔枝之类,以驱除寒气。

三、定心,不同房

五月之所以被称为“毒月”和“恶月”,就是因为五月为仲夏,此时火气强旺,太阳最毒。是阳极而生阴之时,所以五月的“九毒日”就被称为“天地交泰九毒日”。那么火气强旺,也就会导致人们脾气暴躁,容易发火。

无论是睡眠,还是食物,都不如心情好,正所谓“心静自然凉”。所以《礼记月令》中说:“夏至,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齐斋戒,处必掩身,毋躁,止生色,薄滋味,毋致和,节嗜欲,定心气,以定晏阴之所成”。

男人为阳,女人为阴,男人和女人在一起,也就是阳和阴在一起,彼此的力量要平衡才好。而夏至就是一年中阳气最强的一天,所以不同房。俗话说:“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夏至是真正的端阳之时,也是阴阳相争,天地交泰之时,因此要夫妻各自歇。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乡土乡人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621/1765344.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