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天气湿热食物容易发霉!小心水果、甜食、含糖饮料易引起湿性疾病

为什么不新鲜或隔餐的食物对身体不好?

台湾是一个又湿又热的地方,食物只要稍一不注意保存,就会发霉或受微生物污染;近年来有几份调查显示,玉米与花生遭黄麹毒素污染相当严重,而黄麹毒素导致肝癌已经研究证实,其他如赭麹毒素对肾脏的伤害也经披露,这些毒素的毒性加热烹煮都无法消除。

玉米与花生都是台湾当地生产的新鲜食物,稍一不注意保存就容易遭到微生物污染,更何况是外地输入的榖类,或加热过已破坏细胞外部保护结构的食物,更是难以避免微生物污染。

为保持健康,尽量食用新鲜食材,及时烹调,立即食用。否则极容易出现肝火或肾虚的脉象,也就是造成肝肾功能过度负担的中毒现象。

为什么尽量避免生冷类食物?

生冷的食物一入口即让胃经的气血由实转虚,代表胃肠消化吸收的功能大为减弱,然而大部分药物都经由胃来消化吸收,如此药效不但打折扣,也加重胃肠负担。

为什么尽量避免刺激性与五味偏重的食物?

不断累积同类的食物或环境的影响,便会造成身体不同经络之间的偏盛或偏弱,持续久了也就形成特定的体质;譬如《黄帝内经》中提到海边的居民常吃咸味海产,因咸味入肾久而伤肾阴,进而形成发热的体质。其他不同味的食物也有同样的性质,“久而增气,物化之常;气增而久,夭之由也”。健康的人饮食不偏不缺,偶一偏缺也能彼此平衡;但生病的人不然,已有偏缺之下,稍一失衡则恶性循环,积重难返,额外增加治疗的困难。

为什么尽量避免水果、甜食、含糖饮料、面食、发酵食品?

甜性食物属性为湿;台湾地处亚热带,又是海洋性气候,湿气偏重,因此盛产湿性的食物,如水果与甜性作物,也好发湿性的疾病,如风湿痹症与疮疡肿瘤。若任由饮食加重体质的惯性,纵使对症下药,也会让病邪到处迁移流窜。

湿性体质与疾病是台湾当地的主旋律,因此本地生病的患者,我一向严格要求必须禁吃甜食、面食与发酵类食物,纵使在调养阶段,也强调尽量避免过量,以免湿性疾患旧病复发。必须从当地主食如白米中摄取适当而稳定的糖类,来供给每日生活所需的热量,与代谢所需的营养成分,而非单纯满足口腹之欲的甜点。

其中,水果又大多为生食,不但不易消化,并且在栽种的过程常喷洒大量农药以防止果甜招虫,不但难以洗除也易累积,造成肝脏代谢的负荷而形成肝火。

而且水果饮料无论寒热皆属湿性,因其味甜汁多可审其性,若无病之人,处于干燥地区如大陆性气候之欧美洲,适当的有机水果摄取自然是利多于弊。

然台湾为海岛性气候,地处东南湿热之地,不只胜产湿性之水果,亦流行湿热之病,轻者如青春痘、过敏、肥胖、肝炎之病,重者如糖尿病、自体免疫疾病、鼻咽癌与肝癌之病,居此湿热之地,不出三年必有湿性之体质。

当体内糖的浓度过高会造成糖化作用,改变身体内蛋白质的结构,这是目前世界各国抗老化研究的重点,恰恰吻合《内经》“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的古训。

而且饮料食物中含有糖,会使体内肠道的微生物大量生长,而危害身体。在糖分充足的环境中,肠道中的微生物摄取糖分即可生长,不需要靠分解食物的残渣而生存,也就失去了清道夫的功能。而且大量生长产生的废物,自然造成人体的负担。

甚者,湿性体质之母亲所产之胎儿亦多具此体质,故恣食水果饮料之孕妇不但易肥胖肿胀,甚至罹患妊娠糖尿病,其胎儿出生时亦多黄疸、胎毒之病。

至于水果含维生素,完全是“白马非马”之议,其实可由蔬菜全然取代,蔬菜所含维生素远多于水果,适当的烹煮后仍然充足。

水果中所含最多者为大分子的果糖、果酸,正是湿性之主因,也是一般人所最爱。但若医生不能知“气增而久,病之所由”,且勇于拂逆病人之病性,则病必根深蒂固。

就算处以正确对症之汤药,也只是迁移他处而无法完全根治,遇司天运气气候之变化即又复发,不但非病患之福,亦有失医师防微杜渐之道。

良医治病当审其病机病因,谨慎处方用药,并留意病人饮食作息之影响,防范于未然,病方得以痊愈。否则迁延日久,变生重症,实医者之责。

所以,虽嗜甜好食水果饮品为人之常情,但医者应清楚病之人情、地理、天气之影响,要求病人适嗜欲于恬淡,方能合于治病之理与养生之道,所谓上医治未病当如是!可惜一般人哪能听得进忠言逆耳,这不正是人性,也是医道最深的考验。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华人健康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622/1765543.html

相关新闻